书城亲子家教爸爸应该怎么管孩子
15116700000082

第82章 对孩子,不要随便使用经济奖励

现在,有些爸爸会对孩子采取了这样一种教育方法——经济奖励法。比如,只要孩子做家务做得好,就会给孩子发“工资”;孩子学习认真、作业整洁,就会给孩子“发奖金”。

爸爸认为,通过经济奖励的方式可以激励孩子的进取心和积极性,从而获得更大的进步和成绩。但是,爸爸可能忽略了这样一个衍生出来的问题,那就是一味地采用经济奖励的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积极作用,但同样也可能会带来不可忽略的负面影响,比如孩子将生活中的各种事都会与金钱联系起来,导致孩子形成错误的金钱观。

云蕴今年15岁了。早在云蕴4岁时,爸爸就自创了一套教育方法——“经济奖励法”,常以钱为“诱饵”鼓励女儿。如果女儿听话、学习认真作业整洁,做家务干活干得好,爸爸就发“奖金”;如果女儿犯了错,爸爸便开出“罚单”。

后来,每隔一段时间,云蕴就会将自己储蓄罐里的钱倒出来数。爸爸知道,那里头藏着女儿很多美梦,比如爸爸不同意买给她的玩具或动漫书。爸爸也说过,想买你就自己挣钱买。所以,云蕴对自己每次的赚钱机会很珍惜。从这个方法中,爸爸也发现女儿的生活能力越来越强,也具备了初步的理财观念。

不过,这几年下来,爸爸开始对自己的这套“经济奖励法”产生一些困惑。比如,女儿渐渐长大,思想也渐渐改变,她现在爱美了,喜欢化妆品,于是就经常拿自己攒的钱去买。爸爸刚一表示反对,她就气呼呼地撅起了嘴说:“‘工资’本来就是我自己挣的,我有权力自己花。”每当这时,爸爸就暗暗担忧,不知道自己的这种教育方式以后是否还行得通。

这位爸爸的“经济奖励法”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孩子劳动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赚钱不容易,鼓励他们通过劳动赚取回报,这无可厚非。

但是,单纯的经济奖励法只能收到短期效应,容易让孩子变得功利,“财迷心窍”。另外,有些孩子还不懂得如何存钱花钱,可能出现乱用钱的情况。因此,从长远来看,对孩子随便用经济奖励法奖励,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其实,经济奖励法也只是一种辅助的教育手段而已。孩子有受到大人肯定、欣赏和表扬的心理需求,满足这种需求,可以是一个拥抱,一句真心的赞扬,一件小礼物等,同样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成功爸爸课堂启示:

启示一:经济奖励要恰当

在教育过程中,任何奖励的手段都不是目的,只是辅助性的评价,是对孩子个体行为在某种程度上的肯定,因此都要用得适当、合理。平常有些爸爸给孩子的奖励太多,从生活到学习,不停地给予经济奖励,让孩子觉得自己努力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奖励,这其实对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与习惯都很不利。如果有一天奖金没了,孩子还会有努力的“奔头”吗?

另外,关于奖励,还要有让孩子“欲求而难得”的体验。如果一切都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能轻易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那么奖励对孩子就失去了意义,奖励的作用也就大打折扣或不存在了。

启示二:弄清奖励的导向性和教育性

奖励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孩子获得更大的进步。因此,爸爸要和孩子一起弄清奖励的导向性和教育性,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爸爸在奖励孩子时,一定要掌握好导向性问题,不能单纯为了奖励而奖励。在奖励孩子时,要告诉孩子,对他的奖励不是因为他做事的本身,而是因为他做事的态度。比如,爸爸可以对孩子助人为乐的行为给予经济奖励,通过奖励是要让孩子知道该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

启示三:经济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

精神鼓励是一种满足心理需要的奖励,比如称赞、表扬、鼓励、关注等,都能够令孩子变得自信,从而加倍努力。

而经济奖励则很形象、直观,能促使孩子为达成某一愿望而努力学习,获得进步。一旦孩子的愿望达成,爸爸奖给孩子适当的奖金,就会让孩子感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再鼓励他继续努力。

心理学家认为,精神奖励的持久性要比经济奖励长。所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爸爸应逐步增加精神奖励的分量,降低经济奖励。爸爸可以采取开始以经济奖励为主,过渡到经济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再过渡到以精神奖励为主的奖励方式。

爸爸手记

经济奖励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孩子的进取心,让孩子再接再厉。然而对孩子的经济奖励不能随便使用,否则会使得孩子在学习和做事时带上功利色彩,这样反而淡化了教育目的。所以,爸爸可以对孩子采取适当的经济奖励,但不能滥用,最好以精神奖励为主,经济奖励为辅的奖励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