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爸爸应该怎么管孩子
15116700000083

第83章 切勿乱用比较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孩子,也没有只有缺点和只有优点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能力和特长也各不相同。

但是,很多爸爸总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作比较,然后一味地抬高对方,贬低自己的孩子。当然,爸爸的行为也并非恶意,只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知道努力、知道认真。可是,这样随便贬低孩子的行为,却很容易刺伤孩子的自尊心,结果还可能与爸爸最初的期望背道而驰。

事实上,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做任何比较都是有害的。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个性,每一个孩子也都会从他自己实际的基础上发展,而不是做别的孩子的复制品。

金明和张亮是表兄弟,两人在一个学校,两家也离得很近。每天一放学,张亮都会到金明家玩一会儿。

期末考试成绩出来的这天,张亮又到金明家玩。张亮骄傲地告诉姨妈,他的各科成绩都是95分以上。姨妈夸奖张亮有出息、聪明。金明此时在一旁也听到了两人的对话,踌躇着不吭声。这时妈妈叫他,才不情愿地走过来。

“小明,你这次考试考得怎么样?把成绩单给我看看。”金明慢腾腾地给妈妈找成绩单。看着他无精打采的样子,妈妈有些生气了,“是不是又考得不好?”拿过来成绩单一看,每科都在80分左右。妈妈非常生气:“你的成绩为什么总这么糟?你看人家小亮,总是得到好成绩。你为什么不能像他一样,你的学习环境哪点比人家差?你就是太懒,总是注意力不集中,不专心听讲,没什么大出息!”

虽然已不是第一次在张亮面前被妈妈批评了,但金明还是很不好意思,含着眼泪回了房间。

很多爸爸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很不错的,但当孩子与其他孩子在一起有差别时,又难免在心里进行比较。甚至有些爸爸会经常对孩子说“你看隔壁的某某,就不像你这么顽皮”或者“人家的钢琴弹得多棒啊,你怎么连人家的一半都不如!”试想一下,孩子听到这样的话该多伤心,自己的爸爸难道是在嫌弃自己吗?难道已经不喜欢自己了吗?这种比较会严重损害孩子的自尊心,而且影响到孩子对爸爸的感情。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人无完人,大人尚且不能将事情做得样样都好,为什么要苛求孩子样样做得出色呢?爸爸在抱怨、斥责孩子时,应该想一想,你的还只难道真的“样样”都不如别的孩子吗?他比别的孩子表现好的时候你赞赏过他吗?不要把自己的孩子想得一无是处,或者说,别让你的话使孩子举得自己什么都不行。在他未成型之前,他需要的是爸爸的鼓励和支持,而不是打击和贬低。爸爸的这种教育方式如果持续下去,就会令孩子变得自卑、抑郁,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成功爸爸课堂启示:

启示一:全面地看待孩子

爸爸不要时刻只看到孩子犯的错,也不要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可以多看看孩子的其他好的方面,比如孩子乐观、宽容,喜欢助人为乐,等等,都是值得肯定和赞许的。爸爸只要多注意孩子的日常表现,不要只将目光放在孩子的一个方面上,就容易找到孩子的优点和值得赞赏之处。

爸爸不要总拿自己孩子的缺点与其他孩子的优点相比,而是应该勇于承认不同孩子之间差距的存在,理智地从孩子自身优点做起,因材施教,这样才能获得成功的教育效果。

启示二:用变化的眼光看孩子

孩子是在不断成长的,也是在不断变化的,爸爸不要认为孩子现在的不好表现已经定性。只要认真观察孩子,就能发现孩子还有进步的地方。比如,孩子以前不能自己完成作业,而现在可以自己完成了;孩子以前不做家务,现在也会主动做家务了;……这些都是孩子进步的地方,也都知道夸奖和鼓励。

所以,如果爸爸一定要比较的话,就将孩子的现在和以前相比,找到孩子的进步;而不要将孩子与其他孩子作比较,只看到孩子的不足。

启示三:对孩子不足的地方给予鼓励

对于孩子表现出的不足的地方,爸爸要适当地给予鼓励。比如,孩子这次的数学成绩比上一次只多考了2分,爸爸也不要视而不见,甚至指责孩子“就这么一点进步,你看人家小刚,这次比上次多考了10分呢”,这对孩子的进步没有思考的刺激作用。

相反,当孩子比上次有所进步时,哪怕只是一点点,爸爸也要重视,并适当给予鼓励,“非常不错,比上次有进步了。如果再稍微努力一点点,就一定能获得更大的进步了”。

相比之下,孩子会在爸爸的哪种评价中更有学习动力呢?

爸爸手记

明智的爸爸,是不会随便拿孩子的一方面与其他孩子做比较的爸爸,更不会是随意对孩子下结论的爸爸。孩子是千差万别的,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个性和长处,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孩子是不正确的,也永远也不会平衡的。爸爸必须要意识到,每个孩子都应该从他自己实际的基础上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