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爸爸应该怎么管孩子
15116700000009

第9章 孩子希望爸爸是他们的“铁哥们儿”

在生活当中,很多爸爸都喜欢以一种“严父”的形象出现,经常板着面孔不苟言笑地对孩子进行说教、批评,甚至希望孩子能怕自己,认为这样自己才有权威,才像个父亲。

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有调查表明,孩子们心目中好爸爸的标准是爸爸能经常陪自己聊天,能与自己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能指导自己解决麻烦,甚至最好能成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铁哥们儿”。

老杨是一位12岁男孩的父亲,也是某公司的总经理。以前,他也像大多数父亲一样,对孩子很严厉,经常会对儿子板着脸,可结果是:孩子离他越来越远,有时候回到家儿子甚至都躲他远远的。他觉得这样不行,于是渐渐的,他改变了教育的方式。

从此以后,他开始改变自己的态度,经常抽空与儿子聊聊天,有时周末还主动带儿子出去运动、旅游。开始时儿子也比较抗拒他,但久而久之,孩子发现老爸其实蛮不错的,于是也渐渐喜欢与老杨腻在一起了。

这一对父子现在就像一对哥儿们一样。比如外出旅游拍照时,老杨会随意地把手搭在儿子的肩上,有时儿子也会很“放肆”地从背后搂住爸爸;在游泳池里,老杨会与儿子一起嘻嘻哈哈打水仗。

每天吃过晚饭后,父子俩还会一起做做手工、拼拼车模,或者聊聊一天中发生的趣事。10点后,他把儿子哄睡之后再悄悄出门,留下儿子在香甜的梦乡,而自己则继续工作。

与大多数爸爸想象得不太一样,有些爸爸在与孩子相处时仿佛回归了童年。在他们身上,我们看不到像股票上市、财务报表等着类工作上的名词,而更多的则是孩子们喜欢的时髦言语和夸张表情。有位爸爸曾说:爸爸并不是老师,爸爸其实是与孩子同龄的,因为孩子降生时他才当上爸爸的。与孩子一起成长,互相传递喜悦,共同感知幸福,两个人在一起才可以开发意想不到的新自我。

事实上,想与孩子成为“铁哥们”,首先要获得孩子的认同感,要让孩子愿意并主动与你想出。这时,年龄不是问题,态度才是最关键的。如果爸爸能保持一颗童真的心,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相处,就会受到孩子的欢迎。当然,在必要的时候,还应该适当给孩子指导而不是批评,建议而不是教训,让孩子既能看到爸爸可爱的一面,也能看到爸爸慈爱的一面。

成功爸爸课堂启示:

启示一:多了解孩子,多理解孩子

每个爸爸都经历过童年,但时代不同了,孩子们现在的所思所想都与以前发生了巨大变化。为此,爸爸们要多向孩子学习,多与孩子交流,深入地了解孩子,跟上孩子的脚步。美国心理学家威德·霍恩说:“做孩子朋友的真正含义是要以平等的、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贯彻自己的教育思想,说服孩子不做违规的事情。”做到这些,爸爸们才能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对孩子的成长做出科学的指导。

同时,爸爸们还要多理解孩子的行为,比如爱玩、好奇、甚至叛逆等,因为这些本来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要出现的,没什么不对。当爸爸们理解孩子的这些行为和做法时,就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不再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教育孩子。相反,爸爸此时就会用心体会孩子眼中的一切,从而正确地引导孩子。

启示二:放下架子,和孩子平等相处

爸爸们要想跨越与孩子之间的“鸿沟”,就必须放下架子,与孩子平等交流,并主动与孩子交朋友,努力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这样亲子关系才会更加融洽。

爸爸们要知道,你应该将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而不是你的附属物。要允许孩子有自己的主见,允许孩子坚持自己的观点,这也是能与孩子成为朋友的基础。爸爸们要放下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和权威意识,放弃专制的管教方法,心平气和地与孩子沟通,采用恰当的方式教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启示三:向孩子倾诉烦恼,与孩子分享快乐

“哥们”之间,通常都是无话不谈的,烦恼共担,幸福共享。因此,爸爸想要与孩子成为“哥们”,也要尝试与孩子建立这种无话不谈的关系。高兴的事情,可以讲出来与孩子一起分享快乐;烦恼的事情,也可以说给孩子听听,让他学着体会你的感受。

如果爸爸能与孩子做到顺畅地交流,那么孩子也会主动地把他遇到的开心或不开心的事情告诉你,这样也就方便了你了解孩子的心理,便于及时针对孩子的问题给予引导和教育。

爸爸手记

要想跨越与孩子之间的“鸿沟”,爸爸就必须放下“老子”的架子,放下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和权威意识,放弃专制的管教方法,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交流,主动与孩子交朋友,做“哥们儿”,将孩子作为一个平等、独立的个体来平等对待,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唯有如此,才能与孩子之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也才能将自己的教育理念渗透到孩子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