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兵法如神垂青史:吴起
15118600000011

第11章 创建武卒(1)

吴起听说魏文侯是一个很贤明的君主,便凭借着自己的本事来到了魏国,并在魏国大展拳脚,不仅创建了一支精锐的武卒,而且还编写了《吴子》一书,立下了赫赫战功。没想到却遭到了小人的羡慕嫉妒恨。吴起也因此失去了地位和信任。所以,吴起只能走,也必须走。

魏国是个大国,东邻宋国和齐国,西面隔黄河、洛水与秦国相望,南邻地域广阔的楚国,北面是赵国。它处在强国的包围之中,除了黄河以外,几乎无险可守。而四邻还不断对它进行侵扰和威胁,使举国上下寝食不安。魏文侯是个贤明的君主,他决心走富国强兵的路。他知道,一个国家能否富强,关键在于这个国家有无治世的能臣和保家卫国的良将。于是他下令求贤。一批革新人才便聚集在他的左右,像李悝、西门豹、翟璜等人都得到重用,他们进行了一场深入而又广泛的变革。

李悝原来是魏国北部地区的守护官,后来因为能干被文侯提拔为相国。他确实不负文侯的重托,坚决地推行他所制订的变革措施。他实行“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取消贵族的世袭特权,对有功者不论是不是贵族都按功劳大小授予爵位和俸禄,这就大大调动了本国和外来的士的积极性,使他们肯全心全力地为魏国作贡献。他还制订了“尽地力”和“平籴法”,使农民努力生产,社会秩序稳定,为了保证他的新措施顺利地实现,他还制订了《盗法》、《贼法》、《囚法》、《捕法》等法律。李悝的改革措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魏国迅速地富强起来了。

西门豹在地方上为魏国改革做出了突出的业绩。他所治理的邺县,是魏文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改革的典型样板,为魏国的改革做出了榜样。西门豹初到邺县(今河北临鄣),发现土地荒芜,人民的生活非常困苦。这里每年都要为河伯娶媳妇,看看谁家的姑娘漂亮,选定一个日子,让姑娘坐在芦席上,顺水漂流,以至沉没。没有姑娘,则要摊派费用。这使许多百姓家破人亡、流亡他乡。西门豹上任查知此情后,将计就计。在河伯过生日这天,他假说姑娘不漂亮,将为首的巫婆投进河中,让她去向河伯道歉,然后再将为首的绅士投进河中,让他催巫婆回信,然后又将为首两三人投入河中,结果吓得巫婆、乡绅叩头如捣蒜,只是求饶,从而揭穿了为河伯娶媳妇的诡计,为邺县人民除去一大祸害,同时对破除人们的迷信思想、移风易俗起到了很大的教育作用。在他的带领和整顿下,邺县人民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根治漳河。邺县成了一片富庶之地,人口众多,六畜兴旺,人民安居乐业。

翟璜是魏文侯手下最为得力的助手之一,在魏文侯在位的前三十多年中,他以上卿、国相的身份辅佐国君,向魏文侯荐举了一大批如西门豹、乐羊和李克等治国治军的贤才。翟璜辅佐魏文侯治理魏国,考虑的是有关改革的大局,关于个人私生活的某些小节,他并不在意。他不是一位谨小慎微的谦谦君子,而是一位具有杰出才能的政治家。

李克也是魏文侯领导集团的一名重要成员,经常在重大国事问题上向国君提供咨询。在魏文侯的臣僚中,李克虽不失为一位改革的实践家,但更主要的是一个熟知治国治民真谛、超于群英之上的理论家。

周威烈王十六年(魏文侯三十七年,公元前410年)吴起进入魏国都城安邑。他听说翟璜是个非常爱才而又能识才的大臣,便投到翟璜门下。翟璜知道吴起是一位军事天才,汶阳一战,不仅打败了齐国,而且震动了列国诸侯,谁都知道小小的鲁国居然打败了强大的齐国,关键人物是吴起。还听说吴起本来是个游士,杀妻求将才作了统帅。翟璜对吴起的道德品格极其厌恶,然而对他用兵作战的才能是欣赏备至的,因此在吴起登门求见之后,翟璜热情地将他留下,并答应在适当时机向魏王推荐他。

翟璜是个细心人。他往日只闻吴起之名,并未与他见过面,见面之后觉得吴起气度高雅,仪表堂堂,谈笑风生,印象极佳。为了证实自己的初次印象是否正确,他接连数日与吴起天南海北地畅谈。吴起果然名不虚传,无论谈兵法战策还是谈治国安民都头头是道,有章有法,不落俗套。呵,他信服了,吴起是个难得的人才,一定要留住他,并加以重用。翟璜暗自庆幸,对吴起说:“留在魏国吧!文侯正在选拔镇守西河的大将,我很快就把你推荐去。”

吴起就在翟璜家里住下了。

第二天翟璜就去见文侯。文侯一见翟璜到来,显得异常高兴:“翟璜,你又来给寡人推荐贤才了吧?如今西河这块地方使我忧心忡忡了。”

“大王不必忧愁。”

“我怎能不忧愁,这是一片丰饶的土地,紧靠着秦国,此地又无险可守,一旦秦兵来犯,我即使立刻发兵也难以解围,因为大军渡过这条黄河太难了。”

“既然如此,陛下何不选一能征惯战、智勇兼备的人去西河对付秦国的侵扰呢?”

“这样的人才何处去寻找?”

“我这里就有一位。”翟璜为了吸引文侯的注意力,让他记得牢固些,故意慢条斯理地说:“他本是卫国人,做过鲁国的大将。”

“啊,你说的是吴起吧?此人不可重用。听说在鲁国为了当将连自己的妻子都杀死了。如此残忍绝情之人焉能重用。”

“大王,臣以为这正是我们应该重用他的原因。他爱功名胜于妻子,报国之心胜于爱家之念,这才是大丈夫的胸怀。何况他善于用兵,齐鲁汶阳一战,他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使诸侯对弱的鲁国刮目相看。这样的奇才大王不用,若归附了秦国,那就难保西河之地了……”

翟璜的一番评论并非危言耸听,他很爱才,也善于辨才,而能及时把他欣赏的贤才举荐给魏文侯。文侯信任翟璜,对翟璜向他推荐的人才特别重视,因此便打断他的话,说:“好了,明天召见吴起,我要与他当面谈谈。”

文侯问李悝吴起这个人怎么样。李悝回答说:“吴起过于贪求功名富贵,生活上也有失俭点,贪恋女色。但这个人很有军事才能,论带兵打仗连杰出的军事家司马穰苴也比不过他。”司马穰苴是春秋后期齐国著名的军事家。著有《司马兵法》一书。李悝将吴起和司马穰苴相比,并认为吴起在司马穰苴之上,可以看出,吴起在当时名闻列国的程度了。

吴起受到了魏文侯的接见。文侯虽然很想听听吴起对战争的看法,却又不想暴露自己的想法。于是便违心地说道:“我不喜欢治兵打仗的事情。”吴起不慌不忙地说道:“果真如此吗?大王。如果这样的话,您一年四季让人把宰杀牲畜的皮剥下来制革,涂上红漆,绘上各种色彩,又烙上大象或者犀牛的图案,这东西冬天穿不会暖和,夏天穿当然也不会凉爽,请问大王,这是干什么用的?魏国又一直在制造大戟,长的有2丈4尺,短的也有1丈2尺,这些戟造出来难道是当摆设的吗?把车门用皮革蒙住,将车轮和车毂上也包上皮革,这种车子看上去很不美观,乘坐它去打猎,似乎又过于笨重,这车又是干什么的呢?”吴起发出的这一连串的问话使得魏文侯无言以对。吴起看了看文侯继续说道:“这些东西国君要是准备拿它们来进攻别国或是守卫国土的话,那就该去寻找善于使用它们的人,不然就像抱窝的母鸡和凶残的野猫搏斗,或是正在哺乳的母狗去触动兽中之王老虎一样,虽然有战斗的决心,但显而易见,这种挣扎是徒劳的。大王难道不知承桑部和有扈部的故事吗?承桑部废武兴文,结果部落灭亡了。有扈部则是穷兵黩武,依仗兵力雄厚四处征战,结果部落也灭亡了。一个贤明的君王看到这些,就会对内修文德,对外加紧武备。所以说:外敌入侵而不应战是不义,看到敌人的尸体而哀怜是不仁!”一席话说得魏文侯如拨云见日一般,心头豁然开朗,于是文侯在庙堂里亲自设宴为吴起接风,让夫人给他敬酒,非常隆重地任命他为魏国的大将。

千头万绪从何入手?吴起决定先抓住军队这一中心环节。没有强大的军队,就要受到秦国的骚扰。没有安定的环境,西河百姓就无心植桑种谷,使生活富裕起来,而且将有更多农民流亡他乡。

训练军队,首先要选拔各级军事长官,只有将领是文武兼备的全才,才能带出勇武善战的士兵。他的原则是“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根据这一标准,对原先驻守西河的军队将校重新筛选,对那些具有较高的指挥才能,战备观念强,作战不怕牺牲,有了功劳不骄傲的将领就留用;对不符合这些条件的将领或降级使用,或让他们去充当士兵。除此之外,吴起还特别重视发现士兵中的人才,把他们提拔为军官,使他们成为军队中的骨干力量。那些机智勇敢,熟悉阵法,能攻能守的军官,不论年龄大小,出身贵贱,都大胆地把他们提拔为将领,使之有职有权。将领选定之后,即着手整顿军队。吴起整顿军队的指导思想是“兵在精,不在多”。因此他对西河原有驻军中的士兵也严格地进行审查。对那些操樽动弓,带得动箭,扛得动戈,走得动路的士兵就留下;对那些老弱病残的士兵,则安排回乡务农或留作守仓护廪的后勤卒。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精简,西河魏军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吴起又抓紧训练,数月之后,兵强马壮,完全可以与秦国较量一番了。

秦国素以好战而闻名天下。对于魏国的西河,他们早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据为己有了,但是,还贪心不足,时时刻刻觊觎着河东。魏文侯深深感觉到,不夺回西河的几座城,魏国的西部边境将永无宁日。可是多年来都没有选出可以担当收复西河重任的人。自从吴起来到魏国并被他任命为大将派驻西河之后,他心里感到几分安慰。吴起在西河所进行的选拔将领,整饬士卒的条法,他非常赞赏。凡是吴起报请提拔的将领,他都毫不怀疑地一一批准;凡是吴起决定不再任用的地方官吏,他都同意撤去他们的职务。国君的信任,增强了吴起严格治军的决心和战胜暴秦的信念。可是在训练当中,他发现许多士卒在搏斗中,有的刀剑折了,戈矛断了,究其原因,这些武器本来就是青铜制品,铸得又不坚固,再加上很少磨砺,有许多刀剑已经锈斑累累了。这样劣质的兵器,如何能在战场上与坚甲利刃的秦军抗衡?他决定重铸刀剑,再造坚甲。

一天,帐外走进一个卫卒,说有一位朋友来到营门外要见吴起将军,他不报自己的姓名,只说是海边背剑的闲人。吴起听到此话,立刻激动起来,呵,这是我的朋友,是他引我结识了蛾的一家:“快,请他进来!”

卫卒走了,吴起也急忙跟了出去。啊,果然是信,还是那样洒脱,那样健壮。吴起跑上前去抱住了阔别十年的老师,把他拉进大帐。

“啊,信师,你从哪里来,是天上还是地下?”

“从海边来。我是一条游龙,命中注定离不开大海。”“你知道蛾和她的父亲在哪里吗?”

“哦,还记得那位民间女子和那位年老的铁匠?”

“记得,记得,那是终生难忘的呀!”吴起拉住信的手,“你知道他们住的地方,我求你去把他们请到西河来。”

“唉,老铁匠已经过世,蛾继承了父亲的技艺仍在铸剑。她总是带着几个徒弟走南闯北,行踪不定,哪里去寻找呀!”

“信师,吴起受文侯重托镇守西河,而魏军武器十分低劣,我迫切需要有更多的铁剑铁矛。而铸造铁器,蛾的技艺是少有的。我求恩师为我去请她和她的徒弟们到西河来为我铸刀铸剑,助我抗击暴秦。除此之外,我还请恩师作我军的剑师,把你的击剑绝技传授给西河守军。”

“哦,不不,我此次来西河纯属游山玩水,前一段登了华山,下一步将要去领略龙门、壶口的大河风光。在蒲州听说你作了魏侯的西河守,我才绕道来看望你。实在不能在此耽搁。”

“信师,你若不答应,我便在你面前长跪不起。你骂我是霸也好,是氓也好,你既然来了,就休想再走。”吴起说到这里真的撩袍跪地,“弟子无礼了。”

信震惊了,不管这位兵家眼前的行为,是真是假,是正经还是儿戏,信都被感动了。他急忙拉起吴起:“你在我面前也施展计谋吧?”

“不敢。我真诚地拜托你为弟子去辛苦一番。”

信笑了,笑得开心而诡谲:“你对蛾还有剪不断的旧情吧?若是这样,信倒愿成人之美,到卫国跑一趟。”

“谢恩师!此去濮阳千里之遥,跋山涉水,路途艰难。我送上一匹良马,再派几名士卒随你同去如何?”

“甚好。万一蛾不在家乡,我还要四处寻访,乘马要比步行方便些。我收下了。”

第二天用过早饭,信带着四名士卒启程了。吴起把他们送到大营门外,拱手道:“信师,速去速回,一路顺风。”

吴起回到大帐若有所失,呵,信走了,他为我去寻找蛾了,他还会回来吗?蛾在何方?信能找到她吗?蛾是一个四海漂泊,行踪不定的人,寻找到她绝非易事。况十载岁月,她已经接近而立之年,如果女已成妇,妇已作母,她能舍家弃子只身到西河来吗?

不错,吴起在西河,然而吴起比起她的爱夫亲子又算何物?我痴心不改,荒唐呵!我信任我的好友信,他不会诓我,然而信的真诚,信的忠实又使我担忧,万一找不到蛾便不回西河,我岂不连剑师也丢掉了吗!

演兵场上传来激越的喊杀声,使吴起从遐想中走出。他循着喊杀声走去,见一队士卒正在操练。他们分成两列,展开格斗。两个回合下去,地上便倒下几名士卒。吴起好生奇怪,这些人竟如此不堪一击?他走近一看,原来队列里的士卒高低胖瘦不同,强壮羸弱迥异,问其情况,有人能操十二石之弩,有人能日行二百里;而前者行动迟缓,日行不过五十里;后者双臂举剑,也擎不住前者轻轻一击。吴起看到这种状况,暗自思忖,假如能根据每个士兵的特点分别编队,再让每个队在作战时担负不同的任务,既有局部的分工,又有整体的配合,就能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对付任何狡猾多变的敌军。这样的军队不需要庞大,只要有三千人,便内出可以突围,外入可以破城了。

吴起回到大帐,立即根据士兵的特长制订了一套进行编队训练的方案,第二天,他便在军队中实施。他把勇敢而且有力气的人编为一队;把乐于通过战斗为国效力,以显示他的忠诚勇敢的人编为一队;把跳得高,跑得快,善于长途奔袭的人编为一队;把那些打过败仗,丢弃了守城,而想立功补过的人编为一队;还把丢了富而又想立功复职的人编为一队。这样整顿的结果,使每个成员都感觉自己处在最佳位置,感觉自己有了用武之地,于是心情舒畅,斗志昂奋,积极主动地投入一场备战练兵的热潮中去。

练兵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然而兵器的重铸却是个大工程:在信把蛾找回来之前,吴起把军中的能工巧匠都集中在一起,还把那些父兄曾做过工匠的士卒派回家去,把他们的亲人请到军营,参加铸造武器的工作。村野农夫所需要的耕地犁铧,这批工匠们傅可铸造,而铸造坚硬锋利的刀剑,却难住了他们。淬火这道工序无论如何也弄不好,这把刀刃软了,那把剑刃脆了,这个卷刃,那个折断,合格的兵器造出得极少。吴起心里十分焦急,照这样的速度工作,何日才能用坚甲利器把魏军武装起来。

不久,信回来了,而且还带来了蛾和她的几位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