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真聪明与假聪明之分,聪明过了头,自然是会被聪明误。人生难得糊涂,精明深藏不露,喜怒不形于色,方是大智慧。
宋代吕端和寇准同拜参知大事,吕端主动“低人一等”地要求把自己的名字排在寇准之后。他既不会花心机钻营,又不会搞背后一手,更不会开后门,整天总是乐呵呵的个性,因此,许多人暗暗地议论说“吕端糊涂”,而且还很窝囊。宋太宗想拜吕端为相,消息一传出去,众人都非常费解,不少朝官对太宗说:“吕端这样的糊涂虫怎么能担当宰相这样的重任呢?”太宗说:“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力排众议决心拜他为相。
就在吕端拜相不久,西北边境发生兵变,原来是叛将李继迁在骚扰边境。朝廷的官兵抓到了李继迁的母亲。太宗与寇准商定,准备将她在北门外斩首示众,以警告叛逆。吕端听说后马上找太宗说:“斩了他母亲,叛军李继迁就能捉到吗?如果捉不到,这样做反而更坚定了他的叛心。不如先把她奉养起来,我们就掌握了主动。”太宗听后拍一下脑门说:“此言极是,我险些误了大事。”后来的情况果如吕端预料的那样,李继迁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
吕端虽然主动低寇准一等,但是遇事却是高人一筹。大事上一旦糊涂就会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就像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进步,其实关键的时刻常常只有几步,尤其是在年轻的时候,如果有一步路走错了,对整个的一生就会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表面上聪明的人说了就做,办事干脆利落,迅速果断,绝不拖泥带水,但缺点是较少进行深入细致周密的思考,凭直觉、经验和性情办事的成分稍重,这样办事,难免有顾及不到之处,也可能忽略了某些轻微细节而埋下隐患。
低调的人懂得锋芒不露且长于思考,出谋划策兼顾方方面面,给人以行事细密周全的感觉,做事不像聪明外向的人那样轰轰烈烈,但能按部就班地把事情妥善处理好。缺点是机敏果断不足,缺乏雷厉风行的作风,身手不够敏捷。用人者不能因为不喜欢这种人的谨慎,而随便否定他们的才能。这种现象在实际生活中带有一定的普遍性,领导者不可掉以轻心而失掉聪明俊秀的人才。
这个世界有我们太多放不下的东西。你是否喜欢金钱?如果你说喜欢,那么你面对金钱就很难做到糊涂。如果你说你不喜欢金钱,那么权力呢?名声呢?只要你有喜欢的东西,你就会有所求,就会自作聪明。自作聪明,就难得糊涂。
人总有喜欢处处展示聪明的天性,然而这种天性往往需要我们成天绷紧了神经去支持。在这样的常态下生活,疲累自然也就成了伴随我们生活的稳定因素。因此才会有了“难得糊涂”的境界之说。
与人相处需要互相谅解。每个人在做事时都难免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对于别人的缺点,不要那么“聪明”敏感,凡事太较真只会给自己增添烦恼。
其实,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我们完全可以忽略它们,将它们过滤掉。如果有什么人或事让我们感到不愉快的话,便不必过多地去计较,多一些糊涂,少一点聪明,彼此的相处便会融洽不少,你的境遇自然也会舒坦很多。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画擅兰竹。他给世人留下一句“难得糊涂”的名言。据说,“难得糊涂”这四个字是郑板桥在山东莱州的云峰山写的。
一年,郑板桥专程到山东莱州的云峰山观看郑文公碑,因天色已晚,不得已借宿于山间茅屋。屋主为一老翁,自称“糊涂老人”,出语不凡。他室中陈设了一方桌般大的砚台,石质细腻镂刻精良,郑板桥大开眼界。老人请郑板桥题字以便刻于砚背,郑板桥以为老人必有来历,便题写了“难得糊涂”四个字,用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印章。因砚台大,尚有余地,郑板桥说老先生应写一段跋语,老人便写了:“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而转入顽石更难。美于中,顽于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富贵之门也。”他用了一块印章,印上的字是“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
郑板桥大惊,细谈之下,方知老人是位退隐的官员。有感于“糊涂老人”的命名,郑板桥当下见砚上还有空隙,便也补写了一段:“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招,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报也。”老人见了大笑不止。郑板桥“难得糊涂”的名言从此在民间广为流传。
郑板桥的处世哲学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它的妙处在于将古人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柔若刚、大屈若直、大进若退、大安若危的智慧贯穿于人与人交往的各个方面,并在为人处世、社交办事方面总结出了一系列实用而有效的方法。坚持坚忍、宽容、吃亏是福、该糊涂时要糊涂都是处世箴言。
姚崇是唐玄宗时期有名的宰相,权倾当朝。
在姚崇的同窗之中,有一人深得姚崇的敬佩,那就是张宗全。在姚崇高中秀才后,他与张宗全同拜于一位老师门下继续深造,以期将来能考中进士,光宗耀祖。
一次,老师要姚崇与张宗全就某个题目写一篇文章,两天之后他要考核。这两位学生下去都精心作了准备,将自认为写得最好的一篇交了上来。事有凑巧,姚崇与张宗全所写的内容几乎完全一样,且观点也相当一致,这如何不使老师为之恼火?没想到自己门下两位最得意的门生敢剽窃他人作品,这如何了得?
看到这种情况,姚崇据理力争,并声明文章绝非剽窃。而张宗全的作品也非剽窃他人,但他为了平息老师的怒火,就对老师说:“这实属学生不该,前两天与姚崇兄弟论及此题,姚兄高谈阔论,学生深感佩服,遂引以为论。”老师听到这番话,也知错怪了两位学生,就平息了心中怒火。
事后姚崇心里为此深感佩服,为张宗全的广阔胸襟所打动。姚崇当了宰相以后,遂向唐玄宗推荐此人。唐玄宗在亲自考核张宗全的才华之后,深以为信,便封了他一个正三品官衔,专职外藩事务。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美满、家庭幸福、工作顺利、事业发达,也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仰慕,但是往往只有那些既会做人又会说话办事的人才能实现很多人都渴望的这些梦。原因何在,他们共同的经验就是在办事的过程中懂得并善于利用糊涂规则。
实际上,学会“犯糊涂”并不难,只要你懂得把握好进退的尺度,知道何时进,何时退,那就好办了。如果能够用心领悟其内涵,善于把握其进退的火候,勇于抉择进退的时机,就可以让自己的为人方式变得成功起来,把自己提到一个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