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佛教养生
15126800000040

第40章 身体健康心灵安宁曰“康宁”

治病辨起因

佛门养生的第三重境界为“康宁”。佛教养生之道认为,人们不但要追求长寿、富贵,而且要身体健康、心灵安宁才为有福之人。“康宁”的反面是疾病缠身,身心不宁。

佛典《大智度论》上记载:生病的条件包括有“外缘”(外在条件,类似于人们常说的“外因”)和“内缘”(内在条件,类似于人们常说的“外因”)两种。

外缘是指人们周围的环境即体外部的客观物质,比如受到寒热饥渴;摔伤或碰伤;细菌感染——空气传染、饮食传染、接触传染;饮食材料本身有问题——如毒菇等;食物调配不当——如牛奶和菠菜一起吃有毒等;滥用药物;遗传;食用变质食物等。

内缘是指人们的内心世界,包括人们的性格、生活方式、思想等。比如,喜暴饮暴食;纵欲贪爱;生活方式不当或坐禅方法不对;常发脾气;操劳过度;忧郁烦闷;紧张恐惧;无知及焦虑;心理不平衡和内心冲突等等。

内缘和外缘都是使人生病的原因,而内缘属疾病发生的主要条件,意思是说,人们受内缘的影响而发生的疾病占多数。

佛家养生之道认为,凡人的吝啬、贪心、不忍都是病症之源,会引起人的心病,身病,带来恶运,因此务必清除掉这类心态、行为和习气。俗称“和气生财”,就是针对这类心态而运作的,并且在社会市场畅通无阻,是很有道理的。而佛教着重理论上更进一层,触及自己的灵魂深处了。它告诫我们,着重要诀是破除吝啬心态,大力拓展无量慈悲心。

佛典在表达养生之道时,认为“凡病皆缘因果”之说。佛典中把凡人的疾病分为两种,一种为“身病”,一种为心病。“身病”是指身体、肌肉、骨骼、神经和五官六脏的不适而言。心病乃是指我们内心的贪执、恐怖、忧愁、憎恨、愚痴等苦恼。

对于身病,佛典认为其治疗法不应复杂,而且治病有时不要花什么钱,只要治疗时能够对病下药,即可很快奏效。所以在佛典《摩诃止观辅行》的第32卷上说,一个好的医生应该能够很精确地辨别各种疾病的症状。上等的医生只要听到病人的声音,就能知道了得了什么病;中等的医生需要看气色;下等的医生一定要把脉才能够知道病人的病情。而现代的医疗手段越发地高明了,可以借助一些仪器来为病人诊断。因此,一个人的身病大都可以经过治疗而痊愈。

对于心病,佛经认为,心病主要由烦恼产生,无尽的烦恼大致可以归纳为八万四千种,当然不可能尽概其中。这八万四千种烦恼,又名“八万四千尘劳”。佛家又将这八万四千种烦恼浓缩为“贪、嗔、痴”三种烦恼,也可以再浓缩为一个“痴”字。“痴”即不明事理,不明白一切法都是因缘所生,就是无知。也就是无明由于愚痴,所以才会有我执;由于执着有我,所以才有了烦恼和造恶业;由于造恶业,所以才会受生、老、病、死的果报。

佛教养生之道对于疾病的分类及其治疗有很多方法,在以上章节我我们也有叙述,在此不作辍述。

心宁自然身康

康宁福中的“康”与“宁”是不可分割的,追求康宁福其实是求得心灵的宁静。前面也有提到,疾病的产生根源是内心的妄念在作祟。

中国古语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这句话可以说是天下那些执着于妄念的人的清醒剂。妄念丛生因而烦恼不断的人正像下则故事中那些艺人一样愚蠢。

从前乾陀卫国有一群演戏的艺人,遇上饥荒,就到其它地方去卖艺求生,路上经过婆罗新山。这座山里从来就有恶鬼,还有吃人的罗刹。艺人们夜里住宿在山中。山中风大天冷,大家燃起火,在火边睡了下去。半夜里,其中一个人感觉寒冷,起来穿上演戏用的罗刹服,对着火坐着。同伴中又有一个人从睡梦中醒来,突然看见火旁边坐着一个罗刹,也没仔细看清楚,爬起来就跑。一下心动了所有其它的伙伴,大家奔跑逃窜。那位穿着罗刹服的人也跟着大家狂奔。前面逃跑的人看见他在后面以为罗刹要来吃人,更加恐惧惊慌。大家的身体在奔跑中摔伤磕破,却也顾不上了,一直跑到天亮才发现后面跟的不是罗刹鬼。

这些人遇到一点小事,就失去了镇定,心中如此心慌恐怖,又如何谈得上身心安宁而受到康宁的福报?

本来无鬼,是庸人自扰;对于智者来说,即使真的有鬼,也扰乱不了他那安宁的心。让我们再看一看这个故事:从前,有一位沙门,在山中修行。有一个鬼,变作一个无头人,来到沙门面前。沙门对鬼说:“无头就不会有头痛的病。有眼睛就会贪恋颜色,有耳朵就会贪恋声音,有鼻子就会贪恋气味,有口就会贪恋味道。没有头,少了这些烦恼,真是一大快乐!”

鬼于是隐去了,又变作只有手足,没有身子的模样。沙门说:“没有身子,不知道痛痒。没有五脏,连病是什么滋味也不会知道。无身真是一大快乐!”

鬼又隐去了,又变作没有手足的模样,跟着一个转动的车轮来到沙门面前。沙门说:“没有手足太好了,不能去拿人家的财物,这真是太令人高兴了!”

鬼说:“这个沙门真是守持一心,毫不动摇。”就变作一个面貌端正的男子,来到沙门面前,向沙门叩头行礼道:“您的意志这样坚定,不久一定能学成。”说完,小心地离去。

佛法认为,世间的万物都是因缘和合的假相,是“空”的存在。然而,世人都执着这个假相为真实,所以才会产生了许多苦恼和病痛。因此,佛家认为的只有坚定护持佛法、心境宁静的人才会无病无灾、无痛无痒地安享康宁之福,取得无上菩提。对于万千众生来说,破除妄念、心境安宁是很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消除烦恼、疾病产生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