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食不厌“精”:精明主妇不可不知的营养智慧
15128500000016

第16章 远离不健康食品

(1)碳酸饮料——致癌之外的危险

炎热的夏季不久就要来临,碳酸饮料的销售也渐渐开始升温。然而,2005年,很多媒体都曾报道印度医学家有关饮用碳酸饮料与食道癌发病率增加有关的研究结果,引发了碳酸饮料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又一轮热烈讨论。

印度医学家发现,凡是碳酸饮料消费量大的人群食管癌发生率都有增加,这意味着碳酸饮料和食管癌的发病有某种必然联系。一些医生推测可能是二氧化碳的压力使胃酸逆流进入食管,从而刺激食道,促进食道癌发生,然而这种解释目前还没有充足的研究证据,仅仅是一种假设。每天喝多少充气饮料可能增加食道癌的发生,也没有一个可靠的数据。然而可以肯定的是,患有消化道疾病的人和胃肠功能不良者应当严格控制充气饮料,幼儿也应当尽量远离这类饮品。

无论致癌与否,碳酸饮料都是饮食当中的不健康因素。

首先,其中含有10%左右的精制糖,每日摄入2罐碳酸饮料便不知不觉吃下去70克白糖,带来1200千焦的能量。如果每天不增加运动量,也不减少三餐食量,那么3个月中多摄入的能量相当于增加脂肪2.8千克。“减肥可乐”等号称低能量的碳酸饮料并不能称为健康饮料,因为其中仍然含有二氧化碳和咖啡因,仍然不具备营养价值,而且其中合成甜味剂的安全性也受到很多质疑。

其次,碳酸饮料几乎不含糖以外的营养成分,绝对不能代替水果蔬菜、米饭馒头和肉蛋奶的营养。喝碳酸饮料之后感觉胃中饱胀,对胃容量小的儿童来说更是如此,那么喝碳酸饮料无形间会减少三餐中营养丰富食品的摄入量,降低了膳食的质量,甚至导致营养缺乏症。一些年轻父母放任幼儿饮用碳酸饮料,往往导致多种营养素缺乏,儿童生长发育受阻。

此外,碳酸饮料中通常含有合成色素、香精、磷酸盐。它们不仅在营养上毫无价值,甚至会成为身体需要处理的废物,其中的磷酸盐还会干扰钙的吸收。

冰镇碳酸饮料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欢迎,是因为它含有大量二氧化碳气体,进入人体后通过打嗝带走肠胃的能量,使人们感觉清爽而凉快。然而,二氧化碳本身对人体有害无异,可能会增加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利营养素的转运。同时,从防暑降温和为身体补充水分的效率来说,碳酸饮料远远不及茶水、酸梅汤、柠檬水、绿豆汤和淡豆浆。

因此,致癌问题只是碳酸饮料危害的冰山之一角。美国最新资料表明,每天喝一瓶以上可乐增加糖尿病发生率80%!难怪美国营养学家一直呼吁沉迷于碳酸饮料的大众:只要把碳酸饮料换成白开水或自制柠檬水,生活就会健康许多,健康必定为之改善。

(2)可乐正在危害你的骨骼

美国人每年平均消费212升可乐。在这其中,他们得到的是什么呢?每听可乐含有38克白糖,600千焦的能量,30~55毫克咖啡因,30~40毫克磷,还有焦糖色素。

可乐等甜饮料带来的肥胖问题已经尽人皆知,可乐中咖啡因的健康影响也有很多人深表忧虑。然而,可乐对人体钙平衡的影响仍被许多消费者所忽视。由于可乐市场的主要营销对象是儿童和青少年,这个问题显得更加严峻。

多数甜饮料和果汁的酸味来自于柠檬酸等有机酸,这些有机酸可促进矿物质的吸收;然而,可乐中的酸味主要来自磷酸,这也是它淡淡涩味的主要来源。人所皆知,磷酸是一种中强酸,与金属离子具有很强的结合能力,而磷酸盐的溶解性很低。在消化道当中,磷酸会降低钙、铁、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率。

如果每天饮用2罐可乐,便多摄入了60~80毫克磷和76克白糖。可乐中所含大量糖分和磷使体液趋向于酸性,为了维持酸碱平衡,人体不得不动用骨骼和牙齿当中的钙,导致骨钙的流失。

美国在4000多名4~17岁儿童当中进行的两项营养调查中发现,34%的幼儿和63%以上的青少年饮用可乐,其中1/3的男青少年每天饮用3罐以上的碳酸饮料,而他们饮用果汁和牛奶的数量则因为可乐的增加而下降。这意味着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摄入减少,进一步加剧了钙缺乏的问题。

可见,长期大量喝可乐,将使骨骼生长中的儿童少年无法有效吸收和利用食物中的钙,从而导致骨骼密度峰值下降。35岁以后,人体的骨骼密度逐渐下降,骨钙流失加剧。如果年轻时的骨骼密度峰值较低,就意味着比其他人更早发生骨质疏松。

哈佛大学的一项人体研究证实,饮用可乐饮料的女孩在运动中发生骨折的几率比不饮可乐的女孩高5倍之多。动物实验也证实,可乐中的磷的确可以引起长期的骨钙流失。有研究者忧心忡忡地说:青少年做事的时候可以不考虑未来,可是等他们人到中年,因为过量饮用可乐同时发生肥胖和骨质疏松问题,他们脆弱的骨骼不堪重负,又该怎么办?

俄亥俄州牙医协会在2003年的一次新闻发布中指出,除了妨碍钙吸收之外,可乐等碳酸饮料中的酸对牙齿的珐琅质具有腐蚀作用,从而促进龋齿的发生。家长应当对孩子饮用可乐的数量进行严格控制,尽量不要喝可乐。如果节假日一定要喝的话,建议避开用餐前的时间,而选择两餐之间或运动之后,不超过一听为好。

(3)小心,别爱上膨化食品

超市里的膨化食品柜台总是吸引着孩子的目光,也让快乐的年轻人流连忘返。看电视时,上网冲浪时,饭后无聊时,餐前饥饿时……美味的膨化食品总是人们的首选食品。

膨化食品之所以诱人,一方面是由于其多样化的调味特色,更重要的是因为它有脆爽迷人的口感。几乎所有的品牌都在标榜自己的产品更脆,自己的口感更爽。可是,消费者有没有想到,这些美妙口感是哪里来的呢?

膨脆口感的来历

一般来说,一种食品要变得蓬松,只有四个方法:一种是经过酵母发酵,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从而使食品质地多孔,馒头面包就是这一类;另一种是用蛋白打发,产生泡沫,经过高温固定下来,蛋糕就是这一类。第三种是化学膨发,就是用酸性盐和碱性盐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让产品疏松。饼干、油条都属于这一类。第四种是高压膨化,把产品进行高温高压处理,然后突然减压,产品内部气体膨胀,产生疏松多孔的结构,爆米花就属于这一类。

首先要确定的是,膨化食品并没有经过发酵,也没有经过打发,它的膨松口感,主要是来自化学膨发和膨化工艺。膨化工艺虽然能够让产品初步疏松,但只有加上化学膨发的一臂之力,才能达到让消费者更为陶醉的疏脆口感。

那么,化学膨发剂里有什么呢?据有关资料,我国用于粮食加工的膨发剂、化学发酵粉等里面大多含有碳酸氢钠和明矾,包括钾明矾和铵明矾等,常用于油条、面包和饼干等食品当中,也包括膨化食品。

膨化食品会带来大量的铝

在各种膨发剂里,含有明矾的产品通常“价廉物美”,膨发效果好、气孔细腻,价格也相对较低。实验表明,明矾的用量越高,膨发效果就越好。然而,明矾中含有铝元素,加入明矾就会带来铝的残留问题。无铝膨松剂虽然早已研制成功,但因为成本较高,往往被企业所冷落。

按照国家标准规定,膨化食品中铝的残留量应当小于或等于100毫克/千克,相当于万分之一的残留量。然而,因为追求“更脆”的口感,很多产品都添加了铝含量过高的膨发剂,给孩子们带来了铝污染隐患。

据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2005年的一次测定,有三成膨化食品中铝元素残留超标。经过多方面的调查,排除了食品机械和食品包装的污染可能,确证为含铝膨发剂超标造成。

按照超标两倍计算,每吃100克膨化食品,就会带来30毫克的铝。对一个体重30千克的儿童来说,这就是他们一天所能摄入的最高量。因为其他食物中也会含有微量的铝,孩子摄入铝的总量肯定会超标。

知识链接:铝的安全性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公布,铝是一种食品污染物,每日摄入数量需要加以控制,每日允许摄入量为1毫升/千克。也就是说,如果一个成年人体重为60千克,那么每天最多允许摄入60mg的铝,如果是体重较轻的儿童,那么每天摄入量就要更少。据国内外文献报道,铝摄入过量可能引起神经系统的病变,表现为记忆减退、震颤与身体协调障碍等,甚至可能增加老年性痴呆的风险。对儿童而言,铝可能会影响智力发育,干扰思维与记忆功能。过量的铝蓄积在人体脏器也会引起相应的病理损害,怀疑它能促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并影响骨骼的健康。

除了膨化食品,铝还藏在哪里

除了膨化食品之外,要添加含铝添加剂的食品还很多。饼干、蛋糕、各种面点、油条、蛋卷、酥点、粉丝等食品,都有可能发生铝超标的问题。据媒体公布的检测数据,70%以上的油条、油饼、薄脆等酥脆面食铝残留量超标,有的甚至超标十几倍之多!这样的油条只需要吃1根,就会给人体健康带来威胁。

如果一个人每天吃50克膨化食品,加上一根油条,再加上少量饼干或面点等,每天就会吃进去一百毫克以上的铝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威胁之大,实在不可忽视。

消费者一定要加强自我保健意识,切莫一味追求“更疏松、更香脆”的口感享受,不吃或少吃油条、膨化食品、饼干等食品,更不要同时吃这些品种的食品。这些食品基本上都属于营养价值很低的产品,少吃或不吃它们,对膳食营养平衡非常有益。

重要提示:在日常家庭烹调中怎么才能减少铝污染

不用或少用膨松剂、发酵粉、自发粉等产品

不用明矾来泡发食品或者给食品保绿

不用铝锅来烹调有咸味或有酸味的食品

新铝锅要煮几次再用,而且不要经常用钢丝球来擦洗内壁。

此外,膨化食品的“酥”感往往来自氢化植物油。如今的膨化食品,再也不像过去的爆米花一样低脂,而是加入了15%~30%的油脂,而且常常是富含饱和脂肪酸的含氢化植物油的配料。所以,它们既高能量,又高脂肪,而且有害心脏,对孩子的神经系统也有影响。详细内容请看我的其他相关博客内容。

(4)香脆食品还有哪些麻烦

香港消委会与食物安全中心日前测试了103种煎、炸、烤、焗的小食及10个烘焙制造的饮料,发现所有样本都不同程度的含有致癌物质——丙烯酰胺。当中以薯片、薯条、脆片等香脆食物的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含量较高。

看来,近两年来,由于丙烯酰胺危害的披露,薯片、薯条等香脆食品的不健康形象深入人心。但实际上,香脆食品的麻烦远远不仅限于丙烯酰胺。

生产者承认,薯片中的油脂含量高达35%,而这会带来极高的能量,对控制体重十分不利。每50克薯片便可带来1100千焦左右的能量,相当于成年女性一日需要量的12%。对儿童来说,薯片尤其不利,因为他们的胃口本来有限,如果用这样的食品填满小小的胃,必然带来营养不良问题,影响生长发育。

薯片里面的脂肪却不是什么对人有利的脂肪,它们不仅含有大量饱和脂肪,而且含有对心脏健康威胁很大的反式脂肪酸,以及有毒的脂肪氧化聚合物。对解毒能力较弱的幼儿、老人和肾病患者来说,这也是个非常糟糕的事情。

煎炸的高温,致使其中的维生素大部分损失;诱人的调味,却会带来大量的盐分,以及过多的增鲜物质。对于某些调味较浓的品种来说,50克薯片便可带来约0.6克盐分,对于健康成年人来说,并不是非常大的问题,但对于肾功能尚未发育成熟的幼儿和肾病患者来说,这是个不小的负担。

在儿童食品货架被香脆食物充斥的情况下,明智的家长对孩子的健康深感忧虑,负责任的商家也开始了行动。此前已有报道,香港大型学校小食部供货商“维他天地”新学年推出新政策,在其提供服务的300间学校“禁绝”出售薯片、虾条等不健康零食。

除去这些小零食,日常烹调中也存在着类似的“香脆隐患”。多次测定数据表明,在香脆食品当中,越是薄、脆的食物,其有害物质含量越高。薄意味着油炸时或焙烤与热源的接触更为充分,脆意味着食品受热的温度更高或时间更长。由此想到近来餐馆所流行的一些菜肴。其中一种正是用马铃薯刨成细丝,然后用油炸过,加以香辣调味,堆成高高的塔状,本质上和炸薯片并无二致。还有百姓传统食用的“排叉”、馓子和小麻花,也是油炸程度相当高、并以香脆口感取胜的食品。

没有一种欲望的满足是不用付出代价的。大自然当中,从来没有“香脆”这种口感的食物,它们是人类的创造,热油、烤箱和挤压机械的制造品。不知何时,人们才能真正从无止境的口感追求中清醒过来,回归一种清淡、完整、自然的饮食生活,也远离各种有关食物对人体的损害及不良诱惑呢?

(5)美味爆米花中的新危险

某日在学校工作到6点半,看学生们还在做实验,就决定从食堂买点好吃的东西慰劳他们。什么冰糖葫芦啊、酱驴肉啊、茶鸡蛋啊、炒蘑菇啊……装了一大包。当我走出食堂的时候,忽然看到门边有个爆米花摊,被香气所吸引,于是走过去想买一包,想学生们一定喜欢这东西。

但是,在黄昏的光线中仔细察看那爆米花摊时,却禁不住打了个冷战。

一大块白色的固态油脂,毫无疑问,就是臭名昭著的人造奶油了。我曾无数次告诉消费者,其中所含的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健康有害,会大大增加心脏病、糖尿病的危险,甚至有可能与老年痴呆和不育相联系。当我询问时,师傅笑嘻嘻地说,那是奶油。

我说,是植物奶油吧,比黄油便宜。他诧异地看看我,大概是觉得我似乎有点内行。他说,这植物奶油还10元钱1斤呢,黄油10元钱怎么买得到。

我说,不放奶油可以吗?他说,那还有什么好吃啊,太干巴巴的了。当然,可以给你少放点儿。我说:小时候吃的爆米花不就是不放油的啊。师傅说,但是那个爆米花含铅啊,有毒啊。看来,他懂得还挺多,可他不知道,这香喷喷的植物奶油,若吃多了,未必比那铅元素危害小。

然后,我又看到旁边有4个瓶子,瓶口处斑斑驳驳地像油漆一样溅着深浓的颜色。我问:这是什么?师傅说,这是香精啊,褐色的是巧克力香精,绿色的是哈密瓜,黄色的是香橙,红色的是草莓。没有它不香呢。当然,你也可以要原味的。

我说,当然是要原味的,白色的爆米花变得花花绿绿的,多可怕。师傅赶紧向我解释,这些香精可不是我配的!都是正规企业做的产品,你看,上面都有生产企业的名称呢。不过,真不好意思,刚才那锅用了巧克力香精,恐怕你这锅也要染上点儿褐色。

我仔细看了看瓶子,果然是某化工企业生产的产品。其中配料自然都是食品色素和香精,还有其他辅料。虽说我看惯了这些名词,知道不是毒药,但想到人们居然把这种浓如水彩的颜色往肚里吞,还是有点头晕,何况它的味道更是浓得呛人。

付了钱,我把一大包多少染上些淡褐色的爆米花拿回实验室。学生们见了它就欢呼起来。我心怀愧疚地想:他们是否知道,这里面有危害健康的东西呢?虽然植物奶油放得不多,毕竟违背了我平日远离反式脂肪酸的购物原则啊。

其实,爆米花中的麻烦,我不是第一次知道。一次因赶车没吃晚饭,在动车上买了一包微波炉爆米花,或许加上有点晕车的缘故,吃后胃里翻腾许久,呕吐不止。回家之后,我特意从超市买来微波炉爆米花,才知道它居然含有15%的脂肪,而且脂肪来源就是富含反式脂肪酸的氢化植物油。从此以后,我再也不吃微波炉爆米花了。

最近才知道,原来满大街卖爆米花的,都在使用氢化植物油制成的植物奶油。而且,与前两年相比,现在用量更为惊人,而且又加上了各种各样的香精和色素!

我很想对那位师傅说,他自己也身处危险之中。2007年美国有报道,即便不是生产爆米花的工人,经常吃加香精爆米花,也可能导致一种叫做“爆米花肺”的疾病。这种病的症状是咳嗽和气短,这是由于接触大量的“双乙酰”所引起的。双乙酰是一种食物中天然存在的香气成分,在焙烤食品和发酵奶制品中都有极其微量的双乙酰。然而,爆米花香精当中的双乙酰实在太浓太呛,其对人体肺脏的刺激之强,是天然食品不可比拟的。

过去,人们只知道那小转炉爆米花当中含有铅,而那些铅不是来自于玉米,是来自转炉高温状态下挥发出的铅。可是,如今有多少人知道,他们看电影时吃得香甜的爆米花,原来是这样一种含有相当多饱和脂肪、相当多添加剂、相当多反式脂肪酸、而且危害肺脏的不健康食品呢?

(6)咖啡伴侣中的健康隐患

如果问咖啡伴侣是什么东西,多数人可能会说:是让咖啡变白变浓的奶。其实,如果认真看看咖啡伴侣上的说明,恐怕会发现事实真相与此相距千里。事实上,其中所含的“反式脂肪酸”成分,已经被营养学界认定属于不利心血管健康的成分。

在咖啡伴侣的正面,有三个小字:“植脂末”。它又是什么东西呢?配料上写着:第一位成分是“葡萄糖浆”,也就是淀粉水解产生的、微带甜味、又有点黏度的东西。第二位成分是“氢化植物油”,也就是大豆油或菜子油经过人工催化加氢形成的一种半固态的油脂。

危险的“反式脂肪酸”正是“氢化植物油”带来的。在人工催化加氢之后,植物油中的天然不饱和脂肪酸大部分变成了饱和脂肪酸,而且其中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还可能失去天然的“顺式结构”,产生不自然的“反式脂肪酸”。

因为“反式脂肪酸”不是大自然当中的正常成分,而是对天然油脂进行人工改造过程中形成的不自然成分,所以人体中本来是不含有它的。可是,早在1981年,就有科学家发现,在因冠心病去世者的遗体当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异常升高。

近年来的多项研究证实,反式脂肪酸的危害很大。它不仅和猪油、牛油一样,会升高血清总胆固醇、血清总脂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而且还会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就是所谓的“好胆固醇”。而且调查发现,膳食中的“反式脂肪酸”越多,冠心病死亡率越高。一些最新研究初步表明,反式脂肪酸还可能增加乳腺癌和糖尿病的发病率,并有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和神经系统健康。

然而,随着饮食方式的不断西化,这种不健康的“反式脂肪酸”已经深入中国人的生活。除了咖啡伴侣,超市中的植物奶油、冰淇淋、糕点、奶油糖、曲奇、蛋酥卷都可能含有氢化植物油。酥脆糕点、丹麦面包、印度抛饼和疏松的“派”因为氢化植物油而口感独特,美式快餐中的炸鸡和炸薯条因为氢化植物油而香脆。甚至在可口的龙凤汤圆当中,也含有这种成分。

为了公众的健康,很多国家都在研讨限制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的含量,至少要把食品中含有反式脂肪酸的信息告知大众。在我国尚未对此作出反应的情况下,消费者不妨紧盯食品标签,如果在配料表上注有“氢化植物油”、“植物奶油”、“植物脂肪”、“人造黄油”、“植物奶精”“起酥油”、“脂质末”等字样,一定要提高警惕,因为那意味着食品中含有反式脂肪酸。

那么喝咖啡的时候不加咖啡伴侣,又该怎么办?最好的方法是直接加入热的全脂牛奶。牛奶咖啡不仅口味同样香浓,而且营养价值更高。

(7)珍珠奶茶的美丽欺骗

你喝过珍珠奶茶吗?那香滑的口感,浓浓的香气,总让人们联想到牛奶的美好。

媒体报道,一些街边小摊,商贩竟用劣质奶精(以麦芽粉为主)和香精制作珍珠奶茶。此新闻一出,众皆哗然,纷纷指责贪心商贩危害顾客健康。但是人们并不知道,即使是正规店家的珍珠奶茶,也和人们的想象大不相同。

原来风靡一时的所谓奶茶饮品,和草原居民所喝的传统奶茶相比,有极大的区别。说到它的原料,或许会令你大吃一惊:珍珠奶茶中既没有牛奶,也没有茶叶,更没有香橙、紫薯、木瓜、哈密瓜之类诱人的水果或薯类。它们的主要配料,无非是几样东西:甜味来自于糖,口感来自于奶精,颜色来自于色素,香气来自于香精,珍珠来自于木薯淀粉。

其中最奇妙的东西,就是这个“奶精”。你注意了没有?很多时尚美味食品当中都有这种听起来十分诱人的配料。

奶精犹如精灵,在珍珠奶茶中香滑,在各种奶糖中甜蜜,在营养麦片中浓郁,在饮粉、咖啡伴侣、蛋糕、饼干、冷饮、甜点、零食中频频展露美味。

人们想当然地以为,奶精就是牛奶的精华,营养丰富、风味天然。真的么?所谓的“奶精”到底是什么?现在让我们来揭开它的华丽面纱。

所谓“奶精”,就是氢化植物油、糊精(淀粉水解物)、少量酪蛋白酸钠、奶油香精、乳化剂、抗结剂等成分的混合物。其中脂肪含量达20%~75%,能量比淀粉还要高。别看它颜色白白的,奶香浓浓的,化在水中有乳白的颜色,其实和牛奶没什么关系,营养价值上更是差之万里。

由于奶精里所含牛奶成分微乎其微,它不仅不能补钙,也不能补充蛋白质。其第一大主要成分,不是油脂,便是淀粉水解物。可以说,它不仅不能增加营养,反而会提供糖分和脂肪。

奶精的香味来自于奶油香精和香兰素,乳白的牛奶质感则来自乳化剂。

奶精里最糟糕的成分,便是所谓的“氢化植物油”。这种油脂看起来和黄油的感觉差不多,是用植物油经过“人工氢化”处理之后制作而成的。别看带上“植物”二字,其实所含的饱和脂肪酸比猪油还多。经过人工氢化之后,还会带来对心血管危害最大的“反式脂肪酸”,消费者真是避之唯恐不及。

所谓“植脂末”,不过是粉末状“奶精”的另一种说法而已。

这些配料,和营养二字实在不甚相配。但从价格来说,它们要比奶粉廉价得多,而且口感比牛奶更好。另一个大优点是,它们容易储存,容易加工,添加之后能让食物的口味更为诱人。难怪食品厂家爱它没商量。

所以说,珍珠奶茶不能像牛奶那样帮助人们补充钙、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AD,蛋白质含量也很低。可以这么说,牛奶中的有用养分,它基本都没有。相反,它含有大量的糖、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会提高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对中老年人来说,更不利于糖代谢和脂代谢。

对幼儿来说,奶茶中的成分,几乎没有哪一种是他们的幼小身体所需要的。而其中的氢化植物油、糖、色素和香精,对幼儿的发育都有潜在的不良影响。

看来,奶茶,尤其是对孩子来说,还是尽量少喝为妙。作为消费者,看到这个词汇之后,都应当好好想一想:我真的需要吃那么多“奶精”吗?如果实在想喝,也应该偶尔为之,而且最好不要“一杯接一杯”。

(8)蛋黄派没有鸡蛋的营养

蛋黄派柔软美味,食用方便,很多人都喜欢用它做为方便早餐,甚至还有很多妈妈认为它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常常把它当作孩子的上午加餐。可是,蛋黄派里面到底有什么,是不是合适的早餐呢?

我国于2006年12月1日推出了蛋黄派食品的行业标准,从中可以得到蛋黄派的一些重要信息。

在这个行业标准中,对不同种类蛋黄派食品的蛋白质含量进行了量化:夹心蛋黄派的蛋白质含量≥6%;注心蛋黄派的蛋白质含量≥4.5%;涂饰蛋黄派的蛋白质含量≥4%。这些品质标准为消费者提供了购买时的依据。但是消费者不难发现这样几个要紧的问题:

按照新标准,蛋黄派这种食品的蛋白质含量普遍很低,不能作为补充蛋白质的来源。鸡蛋黄的蛋白质含量达15%以上,而蛋黄派的蛋白质含量与此相差甚远。成年人每天的蛋白质需要为女性65克,男性75克,早餐的蛋白质需要约为20~25克;然而吃100克蛋黄派(通常为4个派左右)仅能供应4~6克蛋白质,根本不能满足早餐的营养需要。相比之下,早上吃一个100克面粉制作的馒头或3片全麦面包,再加上一个鸡蛋,却可以提供18克蛋白质,以及相当数量的维生素AD和多种B族维生素。再加一点小菜或水果,营养就比较全面了。

新标准对蛋黄派的口感品质提出了要求,要求它的口感细腻柔软有弹性。而这样好得异乎寻常的口感,正是靠使用“起酥油”来达到的。起酥油的主要成分就是“部分氢化植物油”,其中不仅含有大量饱和脂肪酸,更含有“反式脂肪酸”,对心血管极其有害。已有大量医学研究证实,“反式脂肪酸”摄入量越多,则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越大。经常用派类食品做早餐,显然不是健康之举。

新标准中并没有对蛋黄派中所添加的香精、色素等成分进行规定,只说要求蛋黄派颜色为淡黄色。然而鲜明的黄颜色往往是添加色素的结果。其浓烈的香气,也不仅仅来自于蛋黄,更多的是合成香精的功劳。而香精色素等成分都不适合幼儿的生长发育,甚至还可能引起幼儿的多动等行为异常。黄色合成色素“柠檬黄”为偶氮色素,使用量较大的时候会干扰锌的吸收,对缺锌幼儿尤其不利。

因此,蛋黄派与其说是一种营养食品,不如说是一种口感食品。它之所以吸引人,主要在于疏松绵柔的口感和香甜的味道。如果没有大量的饱和脂肪。没有氢化植物油。没有香精和糖,这种食品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人们迷恋它,正如喜爱可乐和薯条一样,还是因为一种感官享受。

既然蛋黄派不是毒药,也没有必要因为它营养价值较低而不敢问津。由于其中含有30%左右的脂肪,可以把它和炸薯片一类食品同样看待,当成偶尔食用的休闲食品。每次食用不超过2块,则其中的反式脂肪酸不会超过每日2克的限量。与一日中其他时间相比,早上食用它,相比而言脂肪不易在人体中积累,比晚间作为夜宵食用稍为合理。

(9)警惕,吃糖增加癌症风险

许多人都知道:吃糖可能引起肥胖,可能引起龋齿,但是吃糖和癌症有什么关系呢?最近的一项研究报告给人们敲响了一个警钟:吃太多的糖可能增大胰腺癌的风险!

这项在瑞典进行的研究共调查了8万名男女,从1997年直到2005年,分析了饮食习惯和胰腺癌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证实,每天喝2杯甜饮料的人患胰腺癌的风险比基本上不喝饮料的人要提高90%之多;每天吃5小勺糖(数量相当于5块喝咖啡时加的方糖),则胰腺癌的风险要比不吃糖的人高70%;每天用果酱一类甜水果酱涂抹面包片者,风险也比不用甜食者增大50%。

这个研究结果发表在营养权威学术刊物《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上,引起了营养界和医学界的普遍关注。研究者认为,吃糖导致胰岛素大量分泌,而这很可能是引起胰腺癌的潜在促进因素之一。

实际上,这并不是糖和癌症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很多研究都提示了癌症与血糖或甜食之间的关系。2004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杂志就披露了有关结肠癌和高糖食物之间的联系。这项在38000多名女性中进行的调查发现,甜食等容易快速升高血糖的食物与结肠癌的高发有着密切的联系。一项在111名胆管癌患者和480名对照中进行的4年调查发现,即便消除了能量摄入的影响,吃较多糖的人胆管癌的发病风险明显增大。另一项在21个发达国家中进行的调查表明,精制糖的摄入量是老年妇女患乳腺癌的一个重要预测因素。

动物实验也证明,血糖升高剧烈的膳食会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而且会抑制人体细胞吞噬致病菌和癌细胞的能力。同时,高血糖水平也会促进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以上这些研究,只不过是精制糖害处的一小部分科学证据。在如今的饮食生活中,每天摄入100克精制糖毫不费力。1大勺果酱当中含有20克糖,1罐可乐中含有36克糖,1瓶正常甜度果汁饮料中含有50克糖,50克饼干中含有大约10克糖,一小块蛋糕中含有大约20克糖。超市中品种数以千计的零食、点心、面包、饮料、冷饮等食品当中,95%以上是甜味的;各种粉状食品,例如豆奶粉、奶香麦片、芝麻糊、莲子羹之类食品当中,绝大多数的含糖量都高达50%以上……而有关甜食对大脑影响的研究也证明,甜食如同一种毒品,会使动物感觉到欣快,甚至产生成瘾性。

从健康角度来说,人不需要摄入任何添加精制糖的食物。只要有淀粉类食物的供应,人类就不会缺乏葡萄糖。人体的消化系统并不适应大量的白糖,也不善于去调节大量蔗糖带来的血糖迅猛变化。

实际上,任何含有淀粉的天然食物,都能在咀嚼中产生淡淡的甜味。只是习惯于强烈甜味刺激的人们,已经缺耐心和敏锐去感受它们了。作为现代人,在警惕甜食带来的危险的同时,是不是应当认真地体会一下淡味天然食品的美感呢?

(10)不新鲜脂肪让你提前衰老

随着人们饮食的丰富化和方便化,还有一个重大的隐患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那就是膳食当中不新鲜的脂肪越来越多。

脂肪这种食物成分,有一种特殊的性质,非常容易发生氧化。只要在空气当中存放,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就会发生“自由基反应”,逐渐氧化,最后产生不良的气味,也就是所谓的“哈喇味”。脂肪的氧化是一个无声无息的过程,等到能够隐隐闻到不愉快气味的程度,氧化程度已经是一发不可收拾,不再适合人类食用了。

然而,很多含油脂的加工食品的保质期都是几个月,甚至一两年之久,它们所含的脂肪为什么不氧化呢?通常,为了延缓脂肪的氧化,生产者会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首先是严密包装,抽真空或充氮,尽量隔绝氧气;其次是不透明包装,尽量挡住促进脂肪氧化的紫外线和光线;然后是使用“抗氧化剂”类食品添加剂;最后是选择不容易氧化的脂肪,也就是含有高比例饱和脂肪酸的油脂来作为加工原料——比如说氢化植物油、牛油、棕榈油、猪油等,因为饱和脂肪酸在室温下不容易氧化。

在油炸方便面的加工当中,就充分体现了这4个方面的努力。

但即便如此,在很多情况下,氧化仍然会悄然发生,只不过没有达到产生明显气味的程度。也就是说,存放很久的食物,特别是那些包装质量比较差、没有充分隔绝氧气的含油脂食品,已经含有很多促进衰老的自由基。这些自由基进入人体之后,会促进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氧化,从而促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还可能伤害生物膜,从而增大癌症的发病风险。

因此,人们在购买那些“长货架期食品”的时候,也应当认真看看出厂日期,尽量购买比较新的产品,减轻氧化脂肪的危害。对于那些散装食品和没有真空包装的速冻食品,更要高度重视生产日期,最好购买最新鲜到货的产品。

除了存放很久的加工食品之外,另一个不新鲜脂肪的来源便是餐馆、快餐和油炸食品。这些地方的油脂往往经过多次“过油”加热,或者长时间的油炸加热,已经很不新鲜,流动性变差、质地变粘、口感变腻。在高温的作用下,不饱和脂肪酸会快速发生水解和氧化反应,进一步发生环化、聚合等反应,生成多种有毒物质;哪怕是饱和脂肪酸,也会发生氧化变质。

只要观察和品尝一下就知道,新鲜的油脂是柔滑不腻的,黏度通常很低,容易流动;而抽油烟机里面流出的油黏稠而色深,正是发生氧化聚合反应的结果。这样的油脂,如果进入了人体,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一方面,它们失去了营养价值,产生了大量有毒物质;另一方面,它们会损害肠胃,特别是胃肠病人,会感到胃胀、胃痛、腹胀等不适;另一方面,不新鲜的油脂会被人体吸收,损害肝脏,并促进慢性疾病的发生。

想一想,如果你的血液中流动着这样黏糊糊的氧化聚合脂肪团,如果这些脂肪充斥在你体内的脂蛋白中,是一种多么可怕的情景。

很多人都发现,餐馆的菜打包带回家,从冰箱里拿出来时,油脂往往已经凝固了,或者非常地黏稠。这说明,油脂已经氧化聚合,或者饱和程度非常高。这样的菜肴,即使再次加热也很难吃,而且对健康是有害的。如果用“地沟油”和反复加热使用的油来做菜,这种现象就更为明显。

为了维护自己的健康,在外就餐的时候,应当细致地注意一下菜肴中油脂的品质。不要因为贪便宜,就降低对菜品质量的要求,让自己的健康付出代价。只要发现油脂质量不佳,就坚决地炒掉这家餐馆,用你的消费选择给它投下反对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