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食不厌“精”:精明主妇不可不知的营养智慧
15128500000006

第6章 与食品添加剂和平共处

(1)疏松剂——美妙的口感带来的后患

人们常说,色、香、味、形是食品吸引人的关键所在,然而口感对食物魅力的贡献也不可小看。人类天然地喜欢吃口感柔软或松脆的食物,所以柔软的面包和蛋糕、松脆的华夫饼干总会使人。它们之所以能够拥有美妙的口感,其实全在于其中的疏松剂。

疏松剂也称为化学膨发剂,是一些能够不经过发酵就可以让面团产生气体、变得膨大松软的物质,主要用于蛋糕、饼干、面点、馒头、包子、起酥面包、油条、膨化食品等的加工中。

在传统的发酵中,先要找一块“面肥”,或者购买“干酵母”,混入面团当中。其中的酵母菌在合适的温度下大量繁殖起来,把面团中的微量葡萄糖、麦芽糖变成二氧化碳,于是面团就变得膨大起来。这个过程中,会产生香气和B族维生素,还能提高矿物质的利用率,所以有益于营养健康。

如今市售的“自发粉”却非常省事:它只要与适量的水混合,不需要放酵母粉,就能蒸出包子和馒头。因为,其中预先放好的疏松剂在受热之后会发生化学反应,自动地放出二氧化碳,使食品具有多孔的结构。

最早的膨发剂以碳酸盐为主,如小苏打、纯碱、碳酸氢铵、碳酸铵等。不过,小苏打类膨发剂有个缺点:它们产气太快,容易让食品产生大空洞,烘烤后常产生塌陷,产品的口感不好。此外,它们碱性太强,会严重破坏食品中的维生素,还可能让食品产生黄斑,影响美观。碳酸氢铵甚至会产生氨气,使食品具有不愉快的味道。

于是,人们想出许多办法让产气的速度变慢,让气孔更加均匀细腻。例如,用轻质碳酸钙部分取代小苏打,然后加入酸式盐,就是一个好办法。碳酸钙在与明矾等酸式盐混合后,遇热量够缓慢地放出二氧化碳,使食品品质提高。目前食品工业中使用的膨发剂和疏松剂通常是复合产品,其中包括明矾、酒石酸氢钾、磷酸氢钙、葡萄糖酸内酯等酸性盐类,以及碳酸钙、小苏打等碱性盐类,再添加少量淀粉。这些物质相互配合,让面团在烘烤前缓慢产气,进了烤箱之后仍然继续产气,气泡均匀、口感细腻,自然让消费者十分满意。目前市售的“泡打粉”之类家用产品,主要成分就是碳酸氢钠、明矾和碳酸钙,加上淀粉类的填充剂,以及香精、甜味剂等。

疏松剂中的成分虽然总体来说比较安全,但也有令人忧虑的地方。钙和钾均为营养元素,麻烦主要来自明矾中的铝。铝元素并不为人体所需要,而体内铝过多时还会导致儿童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并促进早期老年性痴呆症的发生。与其他更先进的配方相比,含铝膨松剂价格便宜,由于目前很多产品过分追求疏松口感,往往添加大量的膨松剂,或者使用含铝量大的膨松剂,会给消费者带来潜在的危险,特别是大脑正处于发育当中的孩子。因此,不要让孩子过多食用那些过于“膨松”或“松脆”的面食品和糕点类食品。

此外,碳酸氢钠味道不咸,却是钠的来源。所以高血压、心脏病人仍要尽量少吃含膨松剂的食品,避免钠摄入过量。

(2)抗氧化剂——真的能阻止油脂氧化吗

人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把油倒在桌子上,过不了几天油就会产生一种难闻的气味,有人称为“蛤喇味”。这就是一个信号:油脂已经氧化酸败了,人们再也不能食用。

消费者恐怕想不到,在食品加工中最让人头痛的问题不是怎样对付细菌,而是怎样对付脂肪的氧化。微生物的活动需要水分、需要合适的温度,只要控制这两项就可以制服它们;然而油脂的氧化却既不需要水,也不怕低温,只要有一点空气就能发生,这就很难对付了。研究发现,即使把食物保存在冷冻箱里,时间长了照样发生氧化变质;即使加热杀菌,也不能阻止氧化。

油脂氧化可不是一件小事情,它会使油脂中的必需脂肪酸和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破坏,产生促进人体衰老的“自由基”和多种有毒、致癌物质。避免吃不新鲜的油脂,是健康生活的一大原则。

既然有了油就有可能氧化,含油脂食品的保质期受到严重的限制。油炸的方便面、油炸的土豆片、油炸的麻花、油炸的豆腐泡、油炸的丸子……在商场中存放一个星期便怪味熏天,显然是不能接受的。

那么,为什么油炸方便面就能存上几个月时间呢?难道说它们就能逃脱大自然的基本规律吗?当然不是的。虽然方便面们都强调自己“绝不添加防腐剂”,却没有哪一种敢于宣布“本品绝不含有抗氧化剂”。

的确,如果某种食品富含油脂,常温下又能够储藏很长时间,那么消费者就应当在食品配方中看到某种抗氧化剂的字样。

抗氧化剂是食品品质的卫士。它们的特点是,能够在油脂氧化的起始阶段“扑灭”自由基,让这些“星星之火”不能继续蔓延,避免了脂肪氧化的“燎原之势”,从而延长食品的保存期。常见的合成抗氧化剂有BHA、BHT、PG和TBHQ等。它们都是一些“酚类”物质,毒性很低,与氧化变质的危害相比,添加抗氧化剂大大有益于食品的安全性。

此外,食品工业中还使用多种天然抗氧化剂,包括维生素E、维生素C、植酸、茶多酚等,它们不仅安全无毒,甚至对人体有一定保健作用。

然而,至今仍然没有一种抗氧化剂能够完全解决脂肪氧化的问题。现用的抗氧化剂只能延缓氧化的发生,却不能够完全防止它的发生。为此,人们采用了许多其他的办法。例如,在炸制食品时选择相对不太容易氧化的油脂,如棕榈油、氢化植物油等;在包装时抽真空、充氮、隔绝氧气;在保存时尽量放在温度低、光线暗的地方;在油炸食品的包装袋内放置除氧剂等。这些措施都有一定效果。

所谓除氧剂,一般是铁粉、维生素C粉等,用纸包小袋放在外包装袋里。它们特别容易与氧发生反应,还没有等包装袋中的氧气与油脂发生作用,就提前把它们吸收干净。这样,油脂就安全得多啦。

最后给消费者的建议是:总的来说,油炸食品不是健康食品。油炸过程中维生素损失惨重,油脂的质量也会下降,即使添加了抗氧化剂,也不如那些新鲜的食品对人体有益。

所以,如果孩子特别喜欢吃什么炸羊肉串、炸鸡腿、炸薯片、油炸方便面之类,父母们可不要过于迁就啊。爱孩子,绝不是纵容孩子。养成好的饮食习惯,是让他们受益终生的事情呢。

(3)防腐剂——功大于过

防腐剂在食品中的主要作用是抑制有害菌的繁殖,不让细菌和真菌在食品中产生毒素,或是大量繁殖引起疾病。从这一点上来说,它们是功大于过的。因为现代社会的食品加工业很发达,食物中毒也不多见,人们往往会忽视有害微生物的“威力”。

例如,有一种非常可怕的细菌叫“肉毒菌”,它能够产生世界上最毒的物质——“肉毒素”。这种毒素只需1克便可以毒死20万人。还有一种可怕的真菌叫“黄曲霉”,它产生的“黄曲霉毒素”是最强的致癌物质之一。黄曲霉毒素的毒性和氰化钾相当,而肉毒素是氰化钾的5万倍。此外还有痢疾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副溶血弧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历史上,它们不知害死过多少生命。如果食品的加工和储存中沾染了这些有害微生物,对消费者来说实在太可怕了。这种风险,无论哪一家食品企业也不愿意承担。

此外,由于微生物的活动,造成食品的变质、变味,也是人们所不愿意看到的。相比之下,防腐剂对人的危害极小。有的防腐剂的毒性比食盐还要低,却能够预防有害细菌在食品中的繁殖产量,对人类的贡献实在不可低估。正因为有了它们,我们才可以安心地消费许多细菌容易繁殖的食物。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许多食品又注明不含防腐剂呢?它们是怎么预防病菌危害的?”这就要从食物的保藏原理说起了。食物要想长期保存,无非有几种方法:一是降低水分含量。生命离不开水,食品如果太干微生物就无法繁殖。例如,方便面经过油炸除去了绝大部分水分,饼干被烤得很干,所以不加防腐剂也不会腐败。二是加许多糖或盐,提高渗透压,让微生物被腌得“脱水”,自然无法生存。果脯、蜜饯和咸菜、咸鱼的保存奥妙就在这里。三是杀菌隔菌。食品装袋或装罐之后再高温杀菌,把罐中原来存在的细菌和孢子统统杀死,而包装本身又是绝对密闭的,外面的菌进不来,自然就没有变质的担心了。罐头、软罐头能够保存一两年之久,就是这个道理。

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越来越挑剔。太甜的果脯、太咸的酱菜、煮得太烂的肉食、干得掉渣的面包、油腻腻的方便面,消费者都感到不满意。于是出现了低盐的酱菜、低糖的果酱、口感适当的肉食、入口绵软的糕点、蒸煮型的方便面。这些食品要想多保存几天,只好求助于防腐剂啦。否则,刚上货架就腐败了,工厂和商家怎么生存呢?

仔细看看食品标签就会发现,添加防腐剂的食品还真很多:按照国家规定,酱油中毫无例外地必须加入防腐剂——苯甲酸钠,否则它很容易滋生真菌。苯甲酸钠毒性非常低,经过多年使用,并未发现在规定数量下添加会对人有什么危害。面包和豆制品中常常添加的防腐剂是丙酸钙或丙酸钠,它可以保证面包在一周内不长真菌。丙酸钙在体内水解成丙酸和钙离子,其中丙酸是牛奶和牛羊肉中的常见脂肪酸成分,而钙离子甚至还有补钙的作用。它们都可以作为营养物质被人体吸收。酱菜、果酱、调味品和饮料中往往加入山梨酸钾,这种防腐剂也是无毒无害的,可以作为营养物质参与人体代谢,因此各国食品专家对它都比较放心。葡萄酒等果酒的防腐传统上用亚硫酸盐,但此时的使用数量非常微小,不可能对人体发生危害。如果添加的数量过高,酒中便会有明显的硫味,使产品不受欢迎。

总的来说,国家批准使用的防腐剂都是安全的,它们的毒性并不比每天吃的食盐高多少,完全不必因此恐慌。相比之下,如果盐吃得过多,对人体所产生的危害可能到更大一些。

真正的危险来自个体食品摊和某些素质很低、管理极差的小企业。这些食品生产者缺乏食品科学知识,往往不遵守国家规定,或是应添加防腐剂而不加,或是无限制地乱加,或是使用国家不允许使用的化学物质防腐,给消费者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带来危险。例如,一些水产品销售商用甲醛来防止水产品的腐败,掩盖其品质劣变,是应当绝对禁止的。

此外,为了保护婴幼儿的健康,国家规定在2岁内婴幼儿食品中禁止添加除营养强化剂之外的任何食品添加剂,也包括防腐剂。这是因为婴幼儿的代谢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即使是对成年人无毒的物质也可能扰乱婴幼儿的代谢机能。例如,婴儿食品中不得添加盐和味精;甚至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也有严格的规定。因此,做父母的不要随意给婴幼儿购买饮料、水果制品、糖果、点心等食物,除非它们是专门制作的婴儿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