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好银行?坏银行!
15129000000014

第14章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案例 拓荒者的足迹

内容提要: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推动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是国家赋予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历史使命。自1999年成立以来,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信达公司”)充分运用国家赋予的政策和手段,千方百计提高不良资产处置回收率,千方百计降低处置成本,有力地支持了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为金融稳定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亚洲金融危机中应运而生20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但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银行改革相对滞后。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当时大多尚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内部风险控制较为薄弱。加上经济周期调整等历史原因,银行业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夕已经累积了较大规模的不良贷款,对金融稳定与经济长期发展都产生了不利影响。而国有银行依靠催收逾期贷款和每年提取有限的呆账准备金来核销坏账,已难以化解长期累积的信贷风险。截至1998年年底,四家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已高达32.34%,外界称当时中国银行业在技术上已经破产,只能依赖国家信用维持运营。急剧增长的不良贷款,严重恶化了整个银行系统的资产质量,对银行信用乃至国家信用都产生了不利影响,直接威胁到国民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稳定。

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的严峻挑战,党中央于1997年年底召开首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金融秩序明显好转,不良资产比例每年下降2~3个百分点。随后,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加快金融改革的重要举措。1998年10月,国务院第22次总理办公会议决定,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把组建处置不良资产专业机构的工作提到议事日程。1999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资产管理公司,负责处理银行原有的不良信贷资产”。1999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人民银行、财政部、证监会关于组建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的意见》。

1999年4月20日,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正式成立,并承担先行试点的任务。同年10月,东方、长城、华融三家资产管理公司相继成立。国有银行约1.4万亿元不良资产剥离到资产管理公司,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平均下降了约10个百分点。银行的不良资产压力得到明显缓解。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案例

2000年11月,国务院出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就资产管理公司的设立和业务范围、收购不良贷款的范围、额度及资金来源、债权转股权、公司经营和管理、终止和清算等做出了具体规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定位是国有独资非银行金融机构。信达公司注册资本100亿元人民币。主要任务是收购、管理、处置由商业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以最大限度保全资产、减少损失为主要经营目标。根据有关安排,信达公司通过向建设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分别发行金融债券,以及人民银行再贷款解决收购资金。信达公司成立后共接收了建设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的政策性不良贷款3963亿元,累计接受委托处置其他政策性不良资产1123亿元。

二 以“根雕理论”指导资产处置,千方百计为国家减少损失

信达公司的资产处置,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99年公司成立到2003年,主要工作是进行政策性资产处置。第二阶段从2004年开始商业化收购资产到2010年的公司改制,信达公司资产处置技术更加成熟,同时开始走上商业化转型和改制之路。作为我国第一家资产管理公司,信达公司大胆摸索,勇于实践,成功探索了一条中国不良资产处置的发展之路。

(一)创新资产处置理论——由“冰棍理论”到“根雕理论”

在不良资产处置起步阶段,业内一度盛行“冰棍理论”,即不良资产将随时间推移而加速贬值,因此应尽可能加快处置速度。信达公司认为,大部分不良资产随着时间推移处于贬损状态需要加快处置,但对煤炭、有色金属等资源类项目以及大中城市中的不动产抵押等项目就不能追求处置速度,而是要创造更高的回收率。为此,信达公司提出了“根雕理论”,即通过深度加工和精细化处置,把不良资产从“枯树根”加工成高附加值的“艺术品”。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信达公司创造了一批企业、地方和资产管理公司多赢的精品案例。

经过多年资产管理实践,信达公司提出经济处于上行期时,出售不良资产;经济处于下行期时,收购不良资产,以实现不良资产经营效益的最大化。信达公司根据经济周期性规律重新配置资源,成功地踏准了经济周期的节拍,业绩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二)丰富资产处置手段,千方百计提高回收率

为了完成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历史使命,信达公司提出了“千方百计提高现金回收率,千方百计降低处置成本”的处置方针,采取了债转股、债务重组、公开拍卖、债权转让、资产置换及法律诉讼等多种手段,处置不良资产取得了较高的资产回收率。从2001年至2006年,连续实现处置不良资产现金回收每年过百亿,提前一年完成国家下达的“两率”承包现金回收责任目标。截至2006年年底考核期结束,按财政部规定的考核口径计算,信达公司累计处置政策性债权资产2559.46亿元,累计回收现金629.54亿元,超出回收责任目标93.32亿元,现金回收目标完成率117.4%,阶段性现金回收率24.59%,高于核定的现金回收率目标6.07个百分点,处于同业领先地位。

信达公司接收的政策性不良贷款债务人多为国有大中型企业,亏损严重,负债累累,贷款逾期无力偿还。而这些债务人又多属能源、有色、化工、钢铁等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产业,重要性不言而喻。为实现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脱困的战略目标,国务院决定对部分国有企业实施债转股。作为债转股工作的执行机构,信达公司承担起了支持国企改革脱困的历史重任。1999年9月,信达公司与北京水泥厂签署了全国第一份债转股协议。信达公司先后累计对358户企业实施债转股,转股金额1355亿元。通过实施债转股,转股企业资产负债率平均下降了约30个百分点,停息转股使得企业免除了高额财务费用支出,多数债转股企业实现了扭亏增盈。在减轻企业债务负担、优化企业资本结构的同时,信达公司积极推动债转股企业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三会一层”的现代企业制度,使多数企业建立了结构健全、治理有效的公司治理架构。信达公司先后累计向有关企业派出董、监事1100余人次,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在此基础上,信达公司发挥功能优势,积极推动债转股企业改制上市,登陆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壮大资本实力。通过对中国铝业、同煤集团、阳煤集团、开滦集团等一批国有企业的债转股,实现了扭亏脱困、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成功亮相境内外资本市场。通过支持天野化工与中海油下属化肥板块整合,设立了中海化学并在香港上市;支持大屯煤业整合进入中煤集团,在A股和H股上市;整合湖南柿竹园进入湖南有色,登陆香港资本市场。转股企业借着债转股的东风和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脱胎换骨,焕发生机,成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行业龙头。

(三)大胆创新,积极开拓商业化业务

为加快国有银行改革发展的步伐,2004年6月,财政部出台《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改制过程中可疑类贷款处置管理办法》,决定按市场化原则处置中行、建行按照银行五级分类划分的可疑类贷款,面向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招标决定一级批发商,并由一级批发商买断不良资产,一级批发商向二级市场完全采取市场方式打包出售。剥离不良资产后,中建两行将进行股份制改造,引进战略投资者,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为参与全球竞争做好准备。

信达公司全力以赴参与中行、建行2787亿元可疑类贷款竞标,并成功夺标,成为不良资产一级批发商。信达公司也从此进入政策性资产处置业务与商业化收购资产处置并行的新时期,开始了商业化转型。

(四)树立品牌,对问题金融机构进行托管清算

自1999年成立以来,信达公司多次受政府有关部门委托,对问题金融机构进行托管和清算,托管清算业务逐步发展成为公司的主业之一。

信达公司接受国家有关部门委托,先后对以下问题金融机构进行托管清算:1.受财政部委托,负责中经开行政清算工作,处置回收现金近1.5亿元,整体移交证券总部及所属14家证券营业部给银河证券;2.受证监会委托,承担汉唐证券、辽宁证券的托管经营,历时近4年时间,经过“托管经营-化解风险-清查清理-转让资产-安置员工-债务和解-解散注销”等环节的大量工作,圆满地完成了两家证券公司的托管经营和清算工作;3.受北京市政府委托,对华夏证券、北京证券、京华信托进行行政清算,2008年7月31日,华夏证券清算组被法院指定转为破产管理人,信达公司也成为第一家通过清算组方式独立担任金融企业破产管理人的资产管理公司;4.受银监会委托,对西部金融租赁实施停业整顿;5.受湖南省政府委托,参与湘西非法集资的风险处置工作。

信达公司累计托管资产账面金额360亿元,负债账面金额460亿元,托管处置所属证券营业部、服务部等分支机构以及下属企业、控股公司等实体机构330余家,分流安置或接收安置人员2000余人。在维护社会稳定,化解金融风险,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社会上树立了信达公司托管清算的专业品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五)搭建平台,开拓综合性金融服务

信达公司在不良资产管理和托管清算的主业基础上,积极探索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业务和配合不良资产处置的资产管理业务,逐步形成了综合经营格局,既丰富了处置不良资产的业务功能,又提升了集团内部资源整合和业务协同水平,增强了公司业务经营的稳定性和竞争实力。

信达公司通过托管清算业务,先后搭建了证券、基金、信托、租赁等多个业务平台,提升了公司综合经营的能力,构建了金融集团的基础。1.信达公司在受托清算关闭辽宁证券、汉唐证券的基础上,成立了信达证券,累计担任了20多家主承销商、副主承销商和财务顾问业务,发行了20多只债券,其中包括与中金公司、中信证券一起作为联合保荐人、主承销商成功承销了建设银行A股。2.信达公司在受托处置汉唐证券风险的过程中,通过对原汉唐基金进行重组,与澳大利亚联邦银行所属康联首域集团合资成立了信达澳银基金公司,开展证券投资基金业务。信达澳银基金公司2006年6月成立以来,共发行了5支证券投资基金,2009年年底,基金总规模为83.85亿份。3.信达公司联合中旅集团、大同煤矿、奇瑞汽车等15家企业,对筹建多年未能开业验收的“幸福人寿”进行参股,成立了幸福人寿保险公司,开展人身保险、健康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与人身保险相关的新型产品和相应的再保险业务。4.信达公司与义马煤业、航天科技财务公司、焦作煤业等13家企业,接手筹建4年仍未开业的东安财险,发起设立了信达财险公司,主要经营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保证保险、短期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及上述业务的再保险业务等。5.信达公司对中国金谷国际信托公司进行重组,2009年9月获准重新登记开业,从事信托贷款、股权投资、特定资产收益权融资、资产证券化、不良资产收益权信托、信托型产业投资基金等业务。6.信达公司受银监会委托,对西部租赁进行停业整顿,在此基础上通过收购重组设立了信达金融租赁公司,2010年5月28日在兰州举行了揭牌仪式。7.信达公司通过重组青鸟天桥,整合系统房地产资源,成立信达地产,借壳上市,实现了通过资本市场最大限度地回收不良资产的目标。

(六)典型资产处置案例

案例1:北京水泥厂债转股

北京水泥厂债转股前,资产负债率高达117%,每年亏损超过1.1亿元。尽管产品供不应求,企业仍然深陷困境,信达公司的9.7亿元债权也难以回收。信达公司与债务人求同存异,采取债务重组、注资、剥离资产、分流人员等措施,并将6.68亿元债权转为股权。1999年9月2日,信达公司与北京水泥厂签署了全国第一份债转股协议。转股后企业资产负债率下降到29.9%,仅1999~2001年就减轻利息负担近3亿元,企业迅速扭亏为盈,为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奥运主会场鸟巢等重点工程建设提供了优质水泥。

案例2:连云港重组上市

连云港港务局由于日元大幅升值导致债务负担过重,发展面临极大困难。信达公司在接收连云港港务局2.95亿元债权后,综合运用债务重组、资产重组、债转股、IPO前融资、推荐上市等手段,最终实现连云港成功上市,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债务和融资瓶颈,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连云港重组上市成功,信达公司的债权得以超额回收,还获得了证券承销、上市保荐的收益,同时又可通过投资分享资本增值收益。

案例3:青岛中港实业债权回收

青岛中港实业有限公司是信达公司商业化收购的中国银行可疑类贷款项目,购入债权2119万元,青岛市国资委以其持有的500万股青岛啤酒股权提供质押担保。债务人因长期停业,完全丧失偿债能力,质押股权就成为信达公司追偿债权的关键。青岛啤酒第一大股东是青岛市国资委,与第二大股东外资公司的持股比例非常接近。因此,对500万质押股权任何形式的处置,将影响国有股东的控股权,进而使青岛啤酒这个百年民族品牌面临流失的风险。信达公司在处置该债权时,提出了解封股权、转让债权的回收方案,不仅实现现金回收2450万元,而且保护了民族品牌。

案例4:辽宁证券风险处置

2005年,信达公司受证监会和人民银行委托,对因长期违规经营,积聚了较高风险的辽宁证券进行托管经营。信达公司托管前,辽宁证券违法发行个人柜台债权本息总额达到41.3亿元。信达公司进驻后,依据国家关于个人债收购政策进行债权登记。由于10万元以下客户本金全额收购,10万元以上只收购本金的90%,债民都要承担不同程度的损失,引发部分债民强烈不满。为忠实履行托管职责,托管组冒着个人受到伤害的风险,对债民的过激行为采取了理解和谅解的态度,向他们耐心细致地解释收购政策,妥善处置了从几十人到数千人规模不等的数百起债民聚集、围攻事件,并通过托管经营、清查清理、转让资产、安置员工及债务和解等一系列工作,解决了各种历史遗留问题,平稳化解了风险。

(七)在国务院及有关部门支持下实现健康发展

为支持资产管理公司完成历史使命,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资产管理公司有效运作创造了必要条件。199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转发〈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当前经济形势和对策建议〉的通知》中要求,“推进建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试点工作”。2000年11月,国务院颁布《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明确了资产管理公司性质、任务和业务范围、经营目标、资金来源、财税政策等问题。

财政部、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等监管部门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制度和规定,保证了不良资产管理与处置的有序推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规范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会计核算工作;《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内部控制办法》提出了资产管理公司“四个确保”的内部控制目标: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和资产管理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确保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充分实施、确保风险管理体系的全面有效、确保业务记录、财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及时、真实和完整。财政部还免除了资产管理公司的部分营业税、增值税、契税和印花税。

为了建立对资产管理公司有效的评价和考核机制,提高现金回收水平、控制成本支出,减少由国家承担的最终损失,2004年年初,国务院批复财政部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改革与发展方案》,提出建立资产管理公司债权处置回收目标责任制,即实行“两率承包”,以资产管理公司政策性资产处置结束时的债权现金回收率和现金费用率为考核目标,考核期限截至2006年年底。

2004年,信达公司开始进入商业化转型时期。为保证不良资产管理与处置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财政部制定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投资业务风险管理办法》、《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委托代理业务风险管理办法》、《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收购业务风险管理办法》、《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处置管理办法(修订)》等制度文件,就资产管理公司投资业务必须符合的条件及投资规程,开展委托代理业务的相关规则,经营商业化业务的范围、资金来源、行为准则、资产处置的原则和办法、处置审批、实施和管理等方面做出了详尽规定;银监会制定了《不良金融资产处置尽职指引》,就资产剥离和收购、处置前期调查、处置方式选择与运用、处置定价等方面的尽职要求,以及尽职检查监督和责任认定等事项做出了规定,成为不良资产处置从业人员的行为准则。

三 强化内部管理,打造一支有理论素养、有专业能力、特别能战斗的队伍

(一)实施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从2005年3月开始,信达公司启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建设,2006年6月全面实施。2006年10月,信达公司获得中国检验认证集团质量认证有限公司(CCIC)和英国标准协会(BSI)两家国内外机构颁发的认证证书。2009年10月,信达公司又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和BSI两家认证机构根据ISO9001标准2008版进行了再认证审核。通过全面梳理原有各项业务流程和各类规章制度,按照国际标准,信达公司建立了以业务流程为主线、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包括170个文件、300多万字的质量管理文件体系,使公司经营管理走上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全面加强公司信息化建设

2005年,围绕ISO管理目标,信达公司对信息系统建设进行了全面规划。以标准化和信息化“两化”协同推进的方式,规范和加强内部控制,促进提高管理效率。依托公司ISO9001标准制度体系,组织了业务需求整合,开发了资产处置审批、时效预警管理、终结认定和跟进审计、管理会计、尽职调查模型、托管清算、公文流转、电子档案、人力资源管理、行政事务管理、设备管理、知识库等一系列软件系统,构建了内网办公平台、用户管理和认证中心,完成了外网营销平台的升级。实现了公司无纸化办公,通过了国内外权威机构对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和ISO20000(IT服务管理)的审核认证。

信息化建设有力地支持了信达公司业务发展和内控管理。通过将操作流程和风险控制要求固化在信息系统中,实现了对不良资产的时效预警、对处置审批流程和权限的控制,以及对已处置项目的跟进审计。通过建立分区防护和运维监测体系,实现了对全公司主机、网络、接入和终端设备的实时监测;利用身份认证和统一用户管理,进一步强化了信息安全。通过采取企业门户、任务推送、档案和记录电子化等技术措施,提高了办公效率;利用数据深挖、网上培训等手段,促进了信息和知识共享。通过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信达公司在内控管理方面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三)开发不良资产定价模型

不良资产处置的核心是定价。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信达公司积极开展不良资产定价问题的研究,与北京大学等研究机构开展了不良资产定价模型专项课题研究。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信达公司积累了丰富的资产尽职调查经验和较强的定价能力,使公司的不良资产收购业务在同业中占据了领先地位。2009年,国内不良资产市场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共推出9个资产包,实际成交7个,涉及本金45.97亿元,资产总额64.49亿元。其中,信达公司中标4个,涉及本金31.74亿元,资产总额45.62亿元。信达公司占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中标全部本金的69.1%,资产总额的70.8%。

(四)建设一流金融资产管理队伍

信达公司成立伊始就把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战略措施来抓,着手打造一支金融领域特色鲜明的生力军,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支具有较高政治觉悟、较强专业能力和善打硬仗的高素质金融资产管理队伍,为公司中长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一是强化观念转变,破除“官本位”,形成“能上能下”的良性循环;二是重视基层经历,突出业绩导向,让实干人才担当大任;三是多层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四是提升广大员工的能力素质,锤炼队伍应对复杂局面的驾驭能力。要求每个业务人员都要开展案例实证研究,每个重大项目完成后都要写出案例分析,提高专业能力。成立金融风险研究中心,对不良资产的形成、剥离、管理和处置等各个环节进行认真分析。时刻教育员工要胸怀服务社会的理想,坚守诚信为本的理念,要求公司员工在强化市场和效益观念的同时,时刻不忘国企使命,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不计得失、勇挑重担,在攻坚克难中锻炼自己。信达公司先后有上千人次参加了对汉唐证券、辽宁证券、华夏证券等问题机构的关闭清算任务,经受了复杂局面的考验和磨炼,为国家打造了一支应对危机、化解风险的“金融消防队”。

(五)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体系

不良资产定价难,业务跨度大,监管规定复杂,为了有效防范不良资产处置和管理过程中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风险,信达公司高度重视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逐步建立起了与不良资产管理和处置业务相适应的风险管理组织框架、业务流程和规章、制度,对各种风险的识别、评估、预警和监控做出了明确和具体的规定,为不良资产处置和管理业务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公司体制转型和业务的拓展,信达公司正在建立和健全、完善新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使公司系统内的风险管理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

四 不辱使命,取得显著成绩

信达公司成立11年来,圆满完成了国家交给的政策性任务,实现了不良资产处置的价值最大化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为客户提供了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树立起了信达公司敬业、专业的品牌形象。

(一)圆满完成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任务,商业化不良资产处置取得阶段性收益

截至2009年年底,信达公司累计接收、收购和受托管理国有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1.44万亿元,是资产涉及面最广、资产规模最大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累计处置不良资产1.17万亿元,回收现金2407亿元,是回收现金最多、处置效益最好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信达公司成立时,财政部投入信达公司的资本金为100亿元人民币,其中仅有少量现金,其余为建设银行划转的固定资产、自办实体和对外投资。信达公司积极处置实体和对外投资,变现或出租非自用固定资产,努力盘活资本金。截至2010年6月底信达公司改制时,注册资本金已增加到251亿元,实现了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二)化解金融风险,为国有银行改制上市创造条件

从1999年到2001年,信达公司接收建设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剥离的3963亿元不良资产。剥离不良贷款后,建设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大幅下降,经营重现生机和活力,改革进程加快推进。2004年后,国家加快了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步伐,再次从国有商业银行剥离了大量不良资产。2004年,信达公司通过竞标商业化收购中行、建行2787亿元可疑类贷款资产,通过结构性交易商业化收购交通银行的414亿元不良资产;2005年,通过竞标商业化收购工商银行的581亿元不良贷款。国有银行剥离不良资产后,顺利实现股改上市,盈利能力大大增强,经受住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市值位居全球前列。

此外,信达公司还对一些问题证券公司、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其他机构进行托管清算,使问题机构平稳退出市场,有效地化解了金融风险,维护了社会稳定。

(三)有力地推动了国有企业脱困、改制和发展

为支持国有企业减负脱困,信达公司通过债务重组累计减免企业债权1159亿元,其中政策性债权减免756亿元,商业化债权减免404亿元。实施债转股帮助国有企业脱困改制。信达公司累计对358户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债权转股权1355亿元,减免利息100多亿元,企业资产负债率平均下降约30个百分点,多数债转股企业实现扭亏增盈。一批能源、有色、化工、钢铁等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企业脱胎换骨,焕发生机,成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行业龙头。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帮助企业实现持续发展。信达公司通过金融服务平台,综合运用包括投资银行在内的各种业务手段,积极推动债转股企业改制上市,拓宽融资渠道,壮大资本实力,有效减轻了一批企业的债务负担,加快了企业改革和业务创新,使其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在信达公司的积极推动下,一批国家骨干企业成功亮相境内外资本市场。

(四)推动了中国不良资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信达公司通过运用各种专业化手段出售不良金融资产,吸引了一批不良资产投资者,推动了我国不良资产市场的形成。2004年,信达公司通过竞标获得中行、建行可疑类不良资产包,成为一级不良资产市场批发商。信达公司在内部建立评估、拍卖、法律等中介机构备选库,支持规范的中介机构发展;通过尽职调查、信息披露、公开拍卖、招标等,提高了市场透明度,促进了不良资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信达公司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在资产处置和提供金融服务的过程中,信达公司依据交易双方的实际情况和客户需求,开发了一批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设立了适合项目特点的交易结构,既满足了交易双方的合作需要,又有效控制了交易风险。信达公司在债转股、拍卖、重组、证券化等领域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创新,提高了市场效率。

(五)在回收不良资产的同时回收了经验教训

不良资产使国家蒙受了巨大损失,其成因和解决路径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总结。11年来,信达公司对数千个项目进行了剖析,在回收不良资产价值的同时回收经验教训,先后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编辑出版了《沙子?金子!》、《枯树根?艺术品!》、《漫灌?滴灌!》、《战斗?战役!》、《救火队?消防队!》等五本案例集,完成了《不良资产成因及对策研究》、《金融机构救助制度研究》等38项专题研究报告,相关金融机构和为监管部门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五 启示

(一)成立资产管理公司是维护金融稳定的战略举措

银行不良资产如果处置失当,不仅危及金融体系的稳定,而且可能演变成社会政治问题。国际金融业普遍认为,当银行不良资产率超过15%时,就有必要进行资产重组。美国、瑞典、芬兰等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本国银行的不良资产进行了集中清理,使银行业危机得以化解,稳定了金融局势。而忽视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成为日本20世纪90年代经济停滞长达10年的重要原因之一。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政府审时度势,果断决策,成立资产管理公司集中处置不良资产,使我国成功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在经济稳定发展的情况下,国务院决定进行第二次剥离,继续清理银行体系内的不良资产,巩固了金融改革的成果。在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我国金融业能够从容应对外部危机的冲击,与我国两次大规模清理不良资产和发挥资产管理公司专业机构的作用是分不开的。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已经下降至4293亿元,不良贷款率下降至1.14%,为我国金融业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处置不良资产必须妥善处理经济转轨的历史遗留问题

在信达公司接收的政策性不良资产中,约有70%是银行对国有企业发放的贷款。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这些不良资产的成因非常复杂,相当部分损失是体制性因素造成的。我国国情决定了在化解银行不良资产风险的过程中,必须妥善处理经济转轨遗留下来的问题。信达公司根据实际情况,把化解金融风险和帮助国企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债转股、政策性破产、债务重组等办法,妥善解决了国有企业债权、各级政府及所属行政部门作为债务人或提供担保的债权以及特殊行业、特殊企业债权所涉及的复杂矛盾,使国家和地方政府信用风险得到平稳化解,维护了社会稳定。

(三)化解金融风险以及管理和处置不良资产必须坚持运用市场化、专业化的手段

根据经济与金融改革进程,我国将不良资产采取剥离与收购相分离,并经历了银行政策性剥离—资产管理公司政策性收购、银行政策性剥离—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收购、银行商业化剥离—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收购三个阶段。定价方式也从按照账面价、到参照市场价再到完全市场价逐步过渡。实践表明,这种逐步市场化的安排兼顾了市场效率和金融稳定。有效促进了商业银行加强风险控制,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

在不良资产的管理和处置上,信达公司同样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市场化、专业化道路,不断提升不良资产处置效率、降低成本和控制风险。信达公司依靠专业化和市场化,正确把握经济周期规律,重新配置不良资产资源,借助资本市场,实现了不良资产回收效益。

(四)处置不良资产需要配套的法律和政策环境

为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效率,国家赋予了资产管理公司多种专业化的处置手段;建立了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处置回收目标考核责任制;减免了资产处置过程中的税收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特别是解决了资产管理公司接受以物抵债资产过户过高的税费问题;国务院颁发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最高人民法院对审理涉及资产管理公司收购、管理、处置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的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做出了特别规定,解决了一些资产管理和处置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对资产管理公司吸收外资参与资产重组与处置、外债管理、外汇管理等问题做出了具体规定,有利于明确和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利用外资处置不良资产效率。但与国际通常做法相比,我国资产管理公司运作还缺乏明确的特殊法律地位,相关法律法规对债权人保护不足,社会信用秩序不佳等等,给资产处置带来了很大困难。资产管理公司今后的发展,仍然需要各方面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在打击逃废债、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方面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为资产管理公司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专业化处置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特设机构,在完成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任务时,就面临着重新定位和转型发展的问题。2010年6月,信达公司改制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准,成为第一家进行商业化改制的资产管理公司,并担负试点任务,资产管理公司改革发展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按照财政部《关于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信达公司改制的主要内容有四点:一是财政部以信达公司商业化业务对应的净资产作为出资,采取独家发起设立的方式,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并承继原有资产、机构、业务、人员和相关政策,适时引入境内外战略投资者,择机在境内外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二是妥善处置政策性资产和负债,对政策性业务的剩余债转股资产和剩余债权资产,以2009年6月30日为基准日,由股份公司买断,基准日后的风险和收益由股份公司承担。三是深化内部改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依据《公司法》建立和完善治理结构,不断健全内部决策体系、内控机制和风险管理体制。四是在保留现有业务和职能的基础上,开展满足市场需求的金融服务业务,继续以不良资产处置为主业,进一步扩大不良资产收购规模,发挥好“金融消防队”的作用。

2010年6月28日,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召开创立大会。7月16日,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举行成立暨揭牌仪式。新设立的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51亿元,财政部持有100%的股权。目前,信达公司正在加快改制转型步伐,努力发展成为以不良资产经营为核心,以金融服务和资产管理为发展重点的综合化、国际化的金融集团。

案例整理:张文明、陈乔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