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新课标名人阅读-中外艺术家(插图版)
15130700000030

第30章 伊里亚·列宾:俄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

姓名: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

出生地:俄罗斯哈尔科夫

生卒年:1844年—1930年

历史评价LiShiPingJia

列宾是俄国19世纪末最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他把俄罗斯现实主义绘画艺术发展到高峰。他不仅是俄罗斯民族的骄傲,在世界美术史上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俄国在19世纪还是个沙皇专制的封建农奴制国家,但是革命的浪潮却在不断地酝酿着。1861年,俄国沙皇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迫不得已进行了自上而下的废奴运动,但结果是对广大劳动人民更大的欺骗。人民愤怒了,高举民主与自由的大旗宣布追求自身的解放,与统治阶级展开了如火如荼的斗争。

1863年,俄国彼得堡皇家美术学院里发生了一件震动整个美术界的大事,有14名毕业生拒绝官方规定的创作题目《瓦尔加列的宴会》。他们集体向院务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允许他们自己选题创作来参加毕业竞赛。院方知道,如果同意他们自由选题,就等于承认了民主及民族主义权利。校方为了维护这一百年来权力至上的规矩,断然拒绝了他们的要求。毕业生中除了1人之外,13名油画系学生与一名雕塑系学生拒绝毕业,愤然离校,以表示对官僚制度的反抗,这件事在当时被称为“学院暴动”。这些青年被作为“嫌疑分子”,被列入暗探局的黑名单,面临被清查的危险。

这些毕业生组成了“彼得堡自由美术家协会”,共同学习,共同斗争。1870年,协会迫于社会与经济的压力,不得不解散。随后,克拉姆斯柯依与莫斯科的画家彼洛夫等人组成了另一个团体“巡回展览画派”。由于众多杰出人士的加入,渐渐成为一个全国性的美术家组织,他们以优秀的作品为俄国在世界画坛上争得一席之地。伊里亚·列宾就是其中优秀的一员,他为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列宾出生在哈尔科夫省的一个小镇楚古叶夫。他的父亲是一名移民军人。列宾一开始在军事地形测量学校读书,后来表现出惊人的绘画天赋,被父母送到画家布那科夫那里学习。1863年,全家移民到彼得堡,列宾进入绘画学校,不久又进入了美术学院学习。经过系统的理论充实及实践经验,列宾的天才很快显露出来。在此期间,克拉姆斯柯依非常欣赏这个天才的青年,并对列宾进行了悉心指导。1871年,列宾毕业时以一幅油画作品《睚鲁的女儿复活》摘得了学院的金质大奖章,从而获得了出国学习的机会。他第一幅伟大的杰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便是在出国前的这段时期完成的。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创作具有着深刻的思想和社会意义,是列宾的第一幅以社会现实为题材的杰作。为了创作这幅画,列宾搬到了伏尔加河边居住,与纤夫们交朋友,仔细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与生活状况。画中的11个贫苦辛劳的纤夫,个性极其鲜明,列宾以稍加夸张的笔触使画中人物从背景中凸立出来,虽然有些损害了画面空间的真实性,但人物形象本身在重压之下苦难的眼神及力的表现,的确能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力。它体现了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双重斗争。

在国外,列宾注重吸取前人的创作经验。他深入研究了前辈们的巨作,把它们融入到自己的风格中去。这期间他创作了《巴黎咖啡馆》《女乞丐》《捕鱼女》等作品。1876年,列宾回到祖国,当时他已经是个成熟的现实主义画家了。评论家说:“列宾是通过眼睛与手势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肖像大师”,这是很有道理的。这期间,列宾画了许多优秀的肖像画,如《胆怯的庄稼汉》《眼神邪恶的庄稼汉》,尤其是他的《司祭长》,是他肖像画中著名的作品。

列宾在作画时,善于以真实的场景反映真实的人物,尤其善于抓住人物内心的心理特质,从而创作出许许多多优秀的作品。1878年,列宾正式加入了“巡回展览画家协会”,投身于革命的斗争行列中去,从而迎来了他创作的辉煌时代,为后人留下了光辉的巨作。例如《突然归来》便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画面选取了一位因从事革命而被流放多年的政治犯,在亲人们早已绝望的情况下安然回到了家,他径直踏入了房门。这一刹那间,屋里平静的氛围被打破了:背向观众坐在桌前的老母亲很快认出了久别的儿子,悲喜交加,但她木然地呆立在那;正在弹钢琴的背向丈夫的妻子转过身来看一下这个不速之客,突然见到自己熟悉的丈夫的脸,惊喜交加,使她忘了站起来;稍大一些的儿子认出了父亲,也高兴地望着他,张着嘴巴忘了叫爸爸;小女儿没见过父亲,以胆怯的目光注视着这个高大的陌生人;门口的女仆一手扶着门,以一种狐疑的眼神盯着这个大胆闯入房中的男士;而这个历经沧桑的政治犯,在一副冰冷的面孔、一双机警的眼中,透露出内心无比激动的热情。画家通过一瞬间的家庭生活场面,表现了当时革命者悲壮的经历,尤其是对这位革命者面容的刻画,达到了完美的境界。列宾曾多次修改这个人物,开始时把他画得很激动,后来又改为面含笑容,都觉不满意,最后才改成这副“外冷内热”的形象,达到了十分传神的效果。当作品展出时,引起官方不满的首先就是这个归来的政治犯的刻画,“你看,他一点儿悔改的意思都没有!”当局一位审查的官员这样恶狠狠地说。

另一幅类似的杰作是他的《伊丹雷帝与儿子伊凡》。据历史传说,16世纪的沙皇伊凡雷帝,性情十分暴虐,因为怀疑其子伊凡篡权,盛怒之下用权杖击死了自己的儿子。列宾的画面上取景于伊凡被击死之后的事,沙皇把垂死的儿子抱在怀中,企图用手捂住儿子额头上的伤口,这个残暴的皇帝因悔恨而陷入恐惧之中。王子垂死时虚弱的形象与沙皇精神狂乱的形象构成了强烈的对比,权力欲与亲子之情的矛盾冲突,得到了惊心动魄的表现。列宾选择这样一个“宫廷喋血”的故事,是因为当时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后,发生了一连串的流血事件,列宾为之激动不已,从而创作了这幅揭露统治阶级的黑暗与残暴,以及在权力欲望下人性的变态。列宾说:“只有伟大的思想才是永垂不朽的。”表现了他同黑暗势力勇敢斗争的精神。

20世纪初期,列宾又创作了大量作品,如《决斗》《红色葬礼》《国务会议》《多么辽阔》《果戈理焚稿》等,都十分优秀。

1930年9月29目,86岁的列宾在彼得堡附近的别纳德逝世。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俄罗斯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人们在这里为他修建了博物馆,无数追求真理与艺术的人们都来到这里,凭吊和缅怀这位伟大的艺术家。

二十年画一幅像

列宾为诗人普希金画像,精心构思,全神关注地作了几百幅画:一幅,诗人激动地微笑;一幅,诗人悲哀地苦笑;一幅,诗人沐浴在晨曦之中;又一幅,夕阳西下,诗人立于河畔……为这一张画像,列宾下了很大的苦功,持续酝酿了二十年,最后才定了稿:列宾在画像《涅瓦河边的普希金》。

一位世界闻名的大画家,画一幅像,却花费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时间,充分表现了画家对作品千锤百炼、精益求精的态度。正是这种态度,才是一切成功的基本条件。

灵感,是由于顽强地劳动而获得的奖赏。

——列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