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柳公权
出生地: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
生卒年:778年-865年
历史评价LiShiPingJia
柳公权是唐朝最后一位大书法家。他继承了前辈书体结构,上追魏晋,下及初唐诸家笔法,又受到颜真卿的影响,自创“柳体”,其遒媚劲健的书体,可以与颜书的雄浑宽裕相媲美,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称誉,并为后世百代楷模。
柳公权,字诚悬,今陕西耀县人。宪宗元和初进士,累拜侍书学书、工部侍郎、太子少师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后以太子太保致仕,被皇帝封为河东郡公,因此也称“柳河东”。
柳公权从小就非常好学,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同时,他对书法也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并勤加练习。
他二十九岁的时候,考中了进士,但是他一直在地方担任低级官吏,直到四十多岁时他的书法作品偶然被穆宗李恒看中,穆宗说:“朕于佛寺见卿笔迹,思之久矣。”即日拜右拾遗,充翰林侍书学士,迁右补阙,司封员外郎。他的字在唐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一直受重视,他官居侍书,仕途通达。文宗皇帝称他的字是“钟王复生,无以复加焉”。穆宗喜欢玩乐,常常不理朝政。一天,唐穆宗和柳公权在一起谈论书法,唐穆宗向柳公权请教说:“你的字写得笔法端正、刚劲有力,可我却写不了那么好,怎样用笔才能把字写好呢?”听了唐穆宗的问话,柳公权心想:我早就听说皇上整天吃喝玩乐,不理朝政。我何不借这个机会劝劝他呢?于是,他对唐穆宗说:“写字,先要握正笔。用笔的要诀在于心,只有心正了,笔才能正啊!这跟国家大事是一个道理,不用心不行啊!”当时穆宗荒淫放纵,听完后也不禁态度有所转变了。这个故事,被后世传为“笔谏”佳话。
柳公权的书法作品在唐朝极负盛名。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当时的公卿大臣家的碑版墓志如得不到柳公权的手笔就以为不孝。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可见其影响之大。那些大臣和使臣们得到柳公权的字以后,就送给他许多金银财帛作为酬谢。柳公权对这些财物,不计多少就交给仆人收管起来,即使被仆人偷偷用去了许多,可他也不去追究。虽然对财物柳公权毫不经心在意,可对于自己使用的笔砚和收藏的碑帖、图书却十分珍爱,每次使用后,总要自己亲手锁好,保管起来,从不让别人经手代劳。一些人见他这样做,私下里说他太傻,柳公权听到这些议论,只是一笑,毫不往心里去。在酷爱书法艺术的柳公权眼里,金钱不过是些身外之物,只有那些笔砚、碑帖、图书才是最贵重的东西。柳体以创造一种新的书体美,征服了当代,也赢得了后代的推崇。苏轼说:“自颜、柳没,笔法衰微。”是对柳公权书法地位的极高评价。
柳公权学习“颜体”,但又能在前人的基础之上自创新意,形成自己独特的“柳体”。他能很好地总结晋至唐以来楷书书体变化发展的经验。最初由王羲之书法入手,后专学欧、颜。他们书法的不同点在于,柳字避开了颜字肥壮的竖画,把横竖画写得大体均匀而瘦硬。他又吸取了北碑中方笔字斩钉截铁棱角分明的长处,把点画写得好像刀切一样爽利深挺。他的书法既继承了颜体雄壮的特点,又继承了初唐的秀媚书风,创造了具有自己独特艺术风格的“柳体”,为后世百代楷模。但柳公权的一生,除了少许时间在外任官,基本上都在皇帝身边,深受历代皇帝喜爱和赞赏,一直在不断地为皇家,为大臣,为亲朋书碑。柳公权颇像一只关在禁笼中的金丝雀。这样的生活使他缺少壮阔的气度、宽广的视野、浩瀚的生活源泉。颜体不断地发展,柳体在其成熟后变化较少;颜真卿像奔腾咆哮的洪流,柳公权却似流于深山老林的涧水。柳公权的书法呈现出与“颜体”不同的格调。
尽管柳公权的书法名满天下,但是柳公权本人,直到晚年还对自己的字很不满意,仍然隐居起来苦苦钻研书法。他一生侍奉过七位皇帝(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坚持勤奋练字,直至最后以太子少师死于任上,享年八十岁。
柳公权发奋练字的故事
柳公权小时候字写得乱七八糟,常常受到老师和父亲的责骂。他很要强,于是下决心一定要练好字。经过一年多的苦练,他的字有了很大的起色,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这几个字,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小公权一听,很不服气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不敢,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看看去吧。”
刚开始,柳公权还非常生气,以为那个老头是在骂他鄙薄他。但后来一想,去看看也无妨,于是独自去了华京城。
柳公权一进华京城寿门,见北街一颗大槐树下挂着个白布幌子,上写“字画汤”三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笔法雄健潇洒。树下围了许多人,他挤进人群去看,不禁惊得目瞪口呆。只见一个黑瘦的畸形老头,没有双臂,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住铺在地上的纸,右脚夹起一支大笔,挥洒自如地在写对联。他运笔如神,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观众阵阵喝彩。
柳公权向“字画汤”拜师
小公权这才知道卖豆腐的老汉没有说假话,他惭愧极了,心想:和字画汤老爷爷比起来,我真是差得太远了。他“扑通”一声跪在字画汤面前,说:“我愿拜你为师,我叫柳公权,请收下我,愿师傅告诉我写字的秘诀……”老头慌忙放下脚中的笔,用脚拉起小公权说:“我是个孤苦的畸形人,生来没手,干不成活,只得靠脚写字生活。虽能写几个歪字,怎配为人师表?”小公权一再苦苦哀求,那老头才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右脚提起笔,写道:“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从此以后,柳公权更加苦练书法。他学习各种名家笔法,还经常看人家剥牛剔羊,研究骨架结构,从中得到启示。他还注意观察天上的大雁,水中的游鱼,奔跑的麋鹿,脱缰的骏马,把自然界各种优美的形态都熔铸到书法艺术里去。终于成为著名书法家。
公权正书及行楷,皆妙品之最,草不失能。盖其法出于颜,而加以遒劲丰润,自名家。
——宋·朱长文《墨池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