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新课标名人阅读-中外艺术家(插图版)
15130700000010

第10章 米芾:北宋书画博士

姓名:米芾

出生地:襄樊(今湖北襄阳)

生卒年:1051年-1107年

历史评价LiShiPingJia

米芾是北宋书法家、画家和书画理论家,“北宋四大书家”之一,他独创山水画中“米点山水”的新画风,开创了独特风格,展示了画史上的新一页。

米芾,字元章,号襄阳居士、海岳山人,自号鹿门居士。官至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因此又称“米南宫”。由于他性情狂放,故人称“米颠”或“米痴”。与其子米友仁,世称“二米”,或“大小米”。

米芾的母亲是宋英宗皇后的乳娘,常在宫廷内出入,因此,米芾小时候就生活在宫廷里。他从小聪慧,六岁能背诗百首,七八岁开始学书法,十多岁就能书碑刻,长大后更是博闻强记,古文诗词,无所不涉。但是他喜议论,而且心高气傲,虽具有良好的身世背景,却愤世嫉俗,时而装疯作颠,身在宋朝却好穿唐代服装,所到之处都是多人围观。他违世异俗的行为,在封建社会里,既超越礼法规矩,又不能与世随和。所以,他一生仕途并不得意,官最大时也只到五品而已。

米芾非常醉心于书法,尤其是他的行书,功力非常深厚。米芾的书法是以临摹许多名家的作品,融会贯通而自成一家的。米芾自称自己的作品是“集古字”,对古代大师的用笔、章法及气韵都有深刻的领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芾学书在传统上下了很大功夫。苏轼被贬黄州时,他去拜访求教,苏轼劝他学晋。后来,米芾就潜心钻研魏晋书法,寻访了不少晋人法帖,连书斋也取名为“宝晋斋”。南宋以来的著名碑帖中,多数刻得是他的书法,可见他的书法流传之广泛、影响之深远。

米芾的成就完全是来自他后天的勤奋和严谨的创作态度的。米芾每天都坚持练习书法,他儿子米友仁说他甚至大年初一也不忘写字。米芾写作十分认真,自己说:“余写《海岱诗》,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一首诗,写了三四次,还只有一两字自己满意,由此可见米芾练字经历之艰辛和态度之严谨。

米芾对收藏和鉴定有着独特的兴趣,同时,他的绘画艺术也有非常高的造诣。他收藏宏富,涉猎很广,加之眼界宽广,鉴定精良,所著皆为后人研究画史的必备用书,有《宝章待访录》《书史》《画史》《砚史》《海岳题跋》等。他的绘画题材十分广泛,人物、山水、松石、梅、兰、竹、菊无所不画。米芾在山水画上成就最大,但他不喜欢危峰高耸、层峦叠嶂的北方山水,更欣赏的是江南水乡瞬息万变的“烟云雾景”,“天真平淡”,“不装巧趣”的风貌,所以米芾在艺术风格里追求的是自然。

关于他的画作,还有这么一个故事:米芾的朋友卧佛大师把米芾灌醉后,“拿”走了他的荷花图。米芾酒醒后,不见了荷花图,料定是卧佛拿走,但碍于情面不好明言。他想了一个办法,上门找卧佛对对子,旁敲侧击。卧佛当然明了,但他不露声色,装聋作哑,故意打岔。米芾指着荷花池说道:“我有一对,对上即算,对不上罚作一荷花图。”于是先把上联出了:“河里荷花和尚摘去何人戴?”明是对对,实是问案。卧佛说:“道旁稻草盗贼窃来到处铺!”对得工整,无茬可找。米芾又来一联:“三年一闰五年再闰阴阳无差无错。”卧佛也不示弱,回对道:“二月春分八月秋分冷热不短不长。”米芾无法,心中叫苦,口上连说:“好好好。”卧佛心中高兴,随口应声:“妙妙妙!”二人对天大笑,心照不宣。

和其他高雅的艺术家一样,米芾也有着对自然物的爱好。但是,米芾与众不同的是,他特别钟爱石头,被人称为“石痴”、“砚颠”。他把石头称为“兄”,还把自己画的一块石头称为“石丈”。

米芾不仅喜欢石头,而且对砚台情有独钟且还有较为深刻的研究。他甚至为了一台砚,即使在皇帝面前也不顾大雅。一次,宋徽宗皇帝让米芾以两韵诗草书御屏,实际上也想见识一下米芾的书法,因为宋徽宗也是一个大书法家,他创造的“瘦金体”也是很有名气的。米芾笔走龙蛇,从上而下其直如线,宋徽宗看后觉得果然名不虚传,大加赞赏。米芾看到皇上高兴,随即将皇上心爱的砚台装入怀中,不顾墨汁四处飞溅,并告皇帝:此砚臣已用过,皇上不能再用,请您就赐予我吧皇帝看他如此喜爱此砚,又爱惜其书法,不觉大笑,将砚赐之。米芾爱砚不仅仅是为了赏砚,而是不断地加以研究,他对各种砚台的产地、色泽、细润、工艺都作了论述,并著有《砚史》一书,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米芾是一个从不守规矩而且十分偏激的人,恰恰是这种独特的个性,让他始终不满于前人的成就并大加挑剔,同时也不满足于自己的书法造诣。这铸就了米芾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成就了他作为一代怪才的卓越成就。至今,我们还可以在湖北襄阳看到米公祠,看到殿堂里珍藏陈列的米芾大量的墨迹和石刻,闪耀出历史瑰宝的光辉。

以假乱真

米芾的书画水平很高,尤其临摹功夫很深,我们现今看到的“二王”的一些作品,都不是“真迹”,而是米芾的仿制品。

据说,有一次,一个书画商人拿着一幅唐人的真迹,扣开了米芾的大门,有意要卖给米芾,但价钱有点高。

米芾说:“你先放这里,五天后你再来,我若要,你把钱拿走;我若不要,你把画拿走。”商人同意了,留下真迹就走了。

到了第七天,商人来了。

米芾说:“画我看了,不错,价钱太高,你又不让价,就请你把画拿走吧。”说着把画打开,对商人说,“你看好,是不是这张画?”

商人还回米芾的临本画

商人看了看,客气地答道:“没错,是是是。”说完,就把画拿走了。

第二天,商人拿着画又来了,一见面米芾就笑着说:“我知道你今天准来,有朋友请我,我都没去,在这儿等你。”

商人心里马上明白了,说:“是我眼拙,把您的临本拿走了,今天特来奉还。”

米芾大笑道:“你不来找我,我也一定会去找你,你拿走了临本,我心里特别高兴,好了,原本你拿走,临本还给我。”

商人取回原本的真迹,临本还给了米芾。米芾拿此事在朋友中叙说,每次都笑得前仰后合。

如快剑斫阵,强弩射潜力……书家笔势,亦穷于此。

——宋·黄庭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