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全世界都在注视着日本的举动:是在西伯利亚发起对苏联的进攻助德军一臂之力,还是向南挺进太平洋?
1941年7月22日,日本御前会议之后,决定向南挺进到太平洋,而在西伯利亚边界恪守中立。日本的军事指挥家们深知,日本要向南挺进到太平洋,美国将是只拦路虎。要踢开这只拦路虎,就必须消灭美国的太平洋舰队;要消灭太平洋舰队,必须准确掌握舰队的各种军事情报及其动向(包括珍珠港地区的气候等)。
其实,早在1941年2月,日本海军就开始制定袭击珍珠港的作战计划。山本五十六大将认为,这一袭击作战能否取得成功的一个十分关键的先决条件,是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主力舰是否停泊在港内?如果舰队的主力舰只当时不在港内,整个作战行动将前功尽弃,后果不堪设想。为此,日本海军情报机构于3月末,专门向日本驻夏威夷总领事馆派了一个名叫吉川武夫的海军少尉情报官,化名“森村正”,以领事馆书记生(秘书)的公开身份作掩护,重点搜集美国海军舰只在珍珠港驻泊的情况,以便为日本海军实施的袭击珍珠港提供可靠的依据。
珍珠港,这个被美军列为军事禁区的海军基地,真可谓壁垒森严。港湾的四周围绕着铁丝栅栏,各个重要地点和路口都有荷枪实弹的哨兵。禁区的道路两旁,隐蔽着警察,在暗中监视着过往行人的一举一动。在这里,行人车辆速度稍慢一点,立即就会招来警察的仔细盘查和驱赶。摄影拍照更是绝对禁止。从外围往里看,围绕着港口的铁丝栅栏、油库和港内的建筑物挡住了视线,在外面很难看到港内的情况。
1941年3月20日,吉川武夫乘坐“新田丸”号驶离横滨码头,于27日到达檀香山。他到任的第一个星期日,便开始了对珍珠港的调查。
当时,除了日本驻该地的总领事喜多永男以外,领事馆里没有任何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森村正整日花天酒地,吃喝玩乐,游山玩水,俨然是一个花花公子。然而无论在做什么,他总是利用一切机会搜集珍珠港美舰动向的情报。外出兜风时,他开车从珍珠港附近路过;持竿垂钓时,钓竿大胆地伸到珍珠港哨兵的跟前;在春潮楼与日裔艺妓调情时,他经常装作醉醺醺的样子,躲在窗户后面,眼睛却紧盯着珍珠港的动静。就这样,这个花花公子,以吃喝玩乐为幌子,平均每4天观察一次珍珠港内的美舰驻泊情况,日积月累,形成了一份完整的珍珠港美舰驻泊部署变化情报资料。
春潮楼是一家位于阿莱瓦高地上的日本酒馆。这里地势较高,又处在珍珠港背面,这里没有荷枪实弹的哨兵,也没有埋伏的警察。但它的前面正对着珍珠港,且这里来来往往的人较多,是观察珍珠港内舰船活动的理想之地。吉川为了准确掌握港内情况,春潮楼变成了他经常光顾的地方。正是在这里,吉川发现了舰队出港的时间、编队的重要情报。一次,吉川留宿春潮楼,当他第二天一大早打开二楼的窗户向珍珠港观望时,立即被港内的情景惊呆了:庞大的舰队正在起航。港外,驱逐舰已经展开阵型,重型巡洋舰和轻型巡洋舰也在编排序列,有五六艘战舰正在缓缓驶离港口。此时檀香山的街市正在沉睡之中,但庞大的舰队已经悄悄地驶离港口。这是一个意外的重大发现。由此,吉川判断,美军舰队进出珍珠港的时间大约是在早上和傍晚。
吉川常坐出租车,并和出租车的司机混得很熟。他知道,司机常年在岛内开车,跑遍了全岛的各个角落,熟悉岛内的地形地物,是获取情报的重要来源。一次,吉川坐出租车出去观光,快到珍珠港的时候,吉川看到一个军港,圆顶的仓库,庞大的飞机就在眼前。吉川断定这里是美军的一个重要海军航空兵基地。为了探明实情,吉川装出一副既好奇,又对军事知识一无所知的样子说:“好大的飞机,那就是巨型旅客飞机吗?”
听到吉川的问话,司机立刻以他对这里的情况非常熟悉的样子向吉川进行解释。原来这里就是希卡姆陆军航空基地。基地内停放着最近刚刚调来的B-174引擎大型轰炸机。就这样,吉川从热心的出租车司机那里获得了有关希卡姆陆军航空基地位置及该基地飞机型号、战斗性能的重要情报。
为了尽快掌握珍珠港内的情况,吉川决定以瓦胡岛为中心,巡游各个岛屿。一次巡游途中,吉川听说在珍珠港内住着一位日本业余天文学家。于是,他决定去拜访。这位好客的天文学家热情地接待了他,并滔滔不绝地向吉川讲起自己几十年来天文气象观测的成果。对吉川来说,天文气象知识并不陌生。他在日本海军学校学习时,这是必修课。但吉川装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希望能从中获得有用的东西。果然,这位天文学家告诉吉川:30年来,夏威夷没有经历过一场暴风雨,而且在瓦胡岛上东西走向的山脉的北面总是阴天,而南面则总是晴天。吉川听了,如获至宝。他知道天气对作战具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海空作战影响更大。如果日本要发动太平洋战争,这将是至关重要的情报。他默默地记在心里。没过多久,东京果然向吉川提出了搜集夏威夷气象情况的指示。吉川毫不犹豫地向东京作了如下回答:
“30年来,夏威夷一向无暴风雨。瓦胡岛北侧经常为阴天。可从北侧进入并通过努阿努帕利进行俯冲轰炸。”
公开资料是获取情报的重要途径。吉川从不放过当天的地方报纸。对报纸上刊登的有关军事基地建设、船舶的航行、与军方有联系的知名人士来访等情况,他都要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吉川曾在一份报纸的结婚栏目内发现了一条关于结婚的消息,说当地的某某小姐将于某月某日与战列舰“西弗吉尼亚”号所属军官某某于某地举行结婚典礼。根据这一消息,吉川当天便跑到珍珠港去观察,果然有一艘军舰停泊在那里,吉川断定这就是报纸上所说的那艘“西弗吉尼亚”号战列舰。
通过反复观察,吉川很快便能正确地辨认出所有舰船的名称,熟悉掌握了珍珠港区的地形,并获得了一些重要情报。吉川开始向东京报告情况。为使吉川准确报告港内美军舰船、飞机及其他重要军事目标的方位,日军把珍珠港划分为A、B、C、D、E 5个水域:
A水域:指福特岛和军工厂地区之间的水域;
B 水域:指靠近福特岛南部与西部的水域;
C水域:指东南湾;
D水域:指中部海湾;
E水域:指西海湾及通过各海湾的各航道。
并且要求吉川及时提供上述水域舰艇的数量、型号和种类等情报。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珍珠港内每天都有进进出出的舰船,随时都有升降的飞机。要随时掌握港内舰船飞机的数量、型号、性能和防御措施并非易事。
不久,吉川终于找到了一次绝好的机会。珍珠港航空队举行飞行特技表演,吉川混在航空队家属群众中进入了机场。表演中,飞行员那高超的特技动作,使吉川很快判断出美军飞行员的战斗素质是相当高的。借这次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吉川对惠勒机场进行了仔细的观察,记下了机场内的机种、数量和机场内部的飞行设施。
1941年10月下旬,在日美关系日趋恶化的情况下,日本海军司令部负责对美情报工作的第五科,书面向森村正提出了90余个有关珍珠港驻泊及港口防御问题,如:停泊舰船的总数;不同类型的舰船数量和舰名;战列舰和航空母舰的停泊位置;战列舰和航空母舰的进出港情况;战列舰从停泊点到港外所需时间;星期几港内停泊舰艇最多;夏威夷群岛的航空基地和常驻兵力;是否有大型飞机在拂晓和黄昏时巡逻;航空母舰出入海港时,舰载机是否在港内起飞;珍珠港附近有无阻塞气球;港口有无防雷网;水兵是否经常上岸;港口附近的油罐是否装油;等等。森村正根据几个月所搜集积累的大量情报资料,在一夜之间,就对上述问题一一作出了答复。在回答“星期几港内停泊的舰艇最多”这一问题时,他肯定地写道:星期日。第二天一早,森村正将全部答案交给了日本海军情报机构。
1941年11月22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参加袭击珍珠港作战的特混编队,全部悄然集结在千岛群岛的择捉岛单冠湾。11月26日,美日两国谈判破裂,日本海军认为袭击珍珠港已势在必行。12月2日,日本海军情报机构电示森村正:“基于目前形势,及时掌握美海军战列舰、航空母舰和巡洋舰在珍珠港的停泊情况是极为重要的,因此,望今后每天将有关情况上报一次。珍珠港上空有无观测气球请电告。另外,战列舰是否装有防雷网,也望告之。”
森村正从1941年3月27日到夏威夷赴任,至12月6日,在210天的时间里,先后向东京海军情报机构发出了200多份电报,平均每天发回一份电报。12月7日7时55分,当他被日本飞机投掷的鱼雷和炸弹从酣睡中震醒后,森村正才感觉到半年多来自己工作意义的重大性!
可怕的日子终于到了。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集中了一支拥有31艘战舰的庞大舰队(其中包括6艘航空母舰和353架飞机),神不知鬼不觉地驶过几千里的大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被世人公认为是世界上防御能力最强的美国太平洋海军基地——珍珠港发动了突然袭击。仅仅2个小时的时间,就使美丽的军港变成了美军的坟墓。除了海军基地所受到的损失外,美国损失了18艘舰艇,161架飞机和3500名人员。在这一事件的幕后,日本海军的情报机构,特别是吉川武夫在战前所提供的大量情报,为日军的袭击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