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德国纳粹间谍被捕了。在他的住处,搜出许多氨基比林药片和牙签。
审讯开始了。
“你干吗带那么多氨基比林药片?”
“我常常偏头痛。那是一种解痛药。”
“你干吗带那么多牙签?”
“我的牙齿不好。吃了肉,老塞牙缝,要用牙签来剔。”
然而,经过暗地里的观察,他并没有饭后剔牙的习惯,而且偏头痛也没有经常发作。
经牙医检查,他的牙齿长得很整齐,不大会“塞肉”。
他,被判处20年徒刑!
为什么呢?
因为法官经过仔细调查:那些氨基比林药片,用水冲开以后,便成了一种无色“墨水”。用牙签蘸着,写在纸上,看不见字迹。然而,这样的密写信用特殊的方法处理后,纸上的字便清楚地显示出来。当地查获的好几封密写信,就是用这种方法写的。一核对,正是那个纳粹间谍的笔迹……
密写,是间谍们常使用的秘密传递情报的手段。看似白纸,经过显影,便出现字迹,这就是密写。也有的是在白纸上写些无关紧要的话,而显影之后,在行间出现“潜台词”。密写,最普通的是用米汤水写在纸上,用碘酒一喷,便显出蓝字。
1974年2月25日,我公安部门在北京东北部西坝河桥下,抓获了某国派遣的间谍分子李某。李某的身上带着一些大头针。
带大头针干吗?
哦,大头针是空心的,里面装着干燥的密写剂。原来,大头针是一支密写笔。间谍们真是挖空心思,“发明”了种种密写工具。
有的间谍身带火柴。这些火柴看似平常,一划就着,可以点燃香烟。然而,把火柴的灰烬用水一泡,那便是一种特殊的密写墨水。因为这些火柴杆,事先是用密写药剂浸泡过的。
还有一种“密写复写纸”,复写之后,字迹看不见。然而,采用特殊的药剂显影,便出现清晰的字迹。
各间谍机关都招收聘用了化学专家。这些专家的才智,都花费在墨水瓶里。他们绞尽脑汁,利用化学反应。发明了一种又一种密写剂及其相应的显影剂。
如果说密写剂是锁的话,显影剂就是钥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种密写剂,要用一种相应的显影剂才能显示出字迹。
对密写剂的要求是,写出来的字迹是无色的;
对显影剂的要求是,能把无色的字迹变为有色。
密写信,常常通过邮局投递。由于字迹无色,不易被人发觉。
然而,反间谍机关长期跟间谍们打交道,对密写剂的种类、成分及其显影规律,也掌握得八九不离十,因此,往往能很快配出开“锁”的“钥匙”。
但是间谍机关的化学专家们呢,又努力创造新花招,发明新的密写剂,使反间谍机关无法显影。
这种斗争,在小小的墨水瓶里激烈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