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一个人语言的密码中破译对方的心态呢?闲谈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因为闲谈大多是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行的,一般对方在心理上不设防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东条英机出任日本首相。因此事是秘密决定的,各报记者都很想探得秘密,竭力追逐参加会议的大臣,却一无所获。这时候,有位记者用心研究了大臣们的心理定式:大臣们不会说出是谁出任首相,假如问题提得巧妙,对方会不自觉地露出某种迹象,有可能探得秘密。于是,他向一位参加会议的大臣提了一个问题:此次出任首相的人是不是秃子?因为当时有三名候选人:一是秃子,一是满头白发,一是半秃顶。这个半秃顶的人就是东条英机。在这看似无意的闲谈中,这位大臣没有仔细地考虑到保密的重要性,虽然他也没有直接回答出具体的答案,聪明的记者,从大臣思考的瞬间,就推断出最后的答案,因为大臣在听到问题之后,一直在思考半秃顶是否属于秃子的问题,这位记者于是从随意的闲聊中套出了他所需要的独家新闻。
平时在与人谈话时,一些见识浅薄,没有心机的人就会很容易地把自己的不满情绪倾诉给你听。对于这种人,你不应和他保持更深更多的交往,只需当做一个普通朋友就行了。
假如和对方相识不久,交往一般,而对方就忙不迭地把心事一股脑儿地倾诉给你听,并且完全是一副苦口婆心的模样,这在表面上看来是很容易令人感动的。然而,转过头来他又向其他人做出了同样的表现,说出了同样的话,这表示他完全没有诚意,绝不是一个可以深交的人。
还有这样一类人,他们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经常散布一些所谓的小道消息,让听者中的与此相关的人员会坐立不安。他们这样做并不是因为他们心眼儿坏,而是因为长期无人关注自己,受到压抑,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博人眼球。
在年轻人中,有很多人喜欢关注娱乐圈的事情。他们喜欢看影视杂志,希望在第一时间就能掌握这些人的新闻。如果周围的人还不知道这些事情,他就会作为“演讲者”将这些消息分享给大家,所以有很多人是“八卦达人”。这些人其实是因为内心空虚导致的,因为自身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引人注意,那就转换方向去关注别人的私事,这样的人往往缺少真正的朋友。
另外,在生活中还有这样一种人,在任何场合,他们都想成为“焦点”、“主角”,希望所有的人都是自己宣扬光荣事迹的听者。其实这是非常不讨人喜欢的。或许他自己所认为的不得了的事情,在别人看来只是小菜一碟,只是让人感觉有哗众取宠之嫌。
在与他人交流时,有些人还希望自己在所谈问题中起到引导作用。他们会经常改变话题,从而使在场的人都感到特别尴尬。这是他们具有极强的支配欲和自我表现意识的表现。这种人在生活中往往是我行我素,从来不会考虑别人的意见。改变话题固然是好的,因为可以扩充听者的知识面,但如果谈话内容没有“营养”,总是东拉西扯,就会给人留下非常坏的印象。
一个优秀的谈话者,常将对方引出来的话题加以分析、整理,结果不断地从对方身上吸取许多知识和信息。在一般情况下,有的人将全部注意力放在倾听对方的谈话上,从性格上讲,这一类型的人很想理解别人的心思,而且具有宽容的心态,有真正的君子风度。
苏东坡是宋代文学家,他极具语言天赋,长于雄辩的他,却非常注重别人的谈话。和朋友聚会时,他总会静下心来,听他们高谈阔论。
一次聚会中,米芾问苏东坡:“别人都说我癫狂,你是怎么看的?”苏东坡诙谐地一笑:“我随大流。”众友为之大笑。即使是朋友间的不同观点,他也以“姑妄言之,且姑妄听之”的态度对待。
在交流的过程中,如果有人经常使用如“嗯嗯嗯还有”“这个”“那个”等句式的人,你会感觉他的逻辑不清晰,表达没有条理。然而,如果有人常用“但是”“不过”等,你会感觉这个人有非常强的思考能力。在他说话的时候,他会采用一些过渡句来给自己争取思考的时间。生活中凡是能言善辩者往往有很强的思考能力,他们会牵引听者跟随下去。如果说话经常断断续续,则体现了说话者的不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