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一位钓鱼的智者,他叫姜太公,他一生中钓到的最大的一条“鱼”,据说奇大无比,让他享用了一生。而且值得一提的是他钓到这条“鱼”的工具很特别,只是一尾直钩。世人一直都奇怪:世上竟有如此之怪的钓鱼者?其实,姜太公钓鱼凭借的不是鱼钩,鱼钩只是他借以掩饰的工具,他钓鱼用的是心,他知道他想钓的那条鱼是怎样的想法,于是,他便在渭水河边,静候“鱼”的佳音。后来,周文王路过渭水,果然如姜太公所料,他被这位直钩的钓者吸引住了,从而心甘情愿成为了姜公钩上之“鱼”。
这当真是世上最聪明的钓者,竟然能想鱼之所想,做鱼之所欲做,让鱼心甘情愿地送上门。社会中的交际者,其实也是一位钓者。真正高明的钓者,会针对对象的喜好,投其所好,一举将鱼儿拿下;而愚蠢的钓者,他不是想鱼之所想,而是思己之所思,他不拿鱼儿喜欢的食物做钓饵,而是将自己喜欢的食物做钓饵,一点都没有考虑到鱼儿的喜恶,如此愚蠢之行径,竟然妄图钓到鱼,真是痴心妄想,白日做梦。
世人大概都知道人脉的强大功效,拥有强势的人脉,好比是坐拥强大的推进器,在漫漫人生途中,能挥洒自如、如履平地。所以,人们每天都在想着,如何认识某个重要人物呢?如何将有权有势的某个划人自己的人脉圈,让自己的人生也沾沾贵人的光自自可是,你该如何去做呢?如何做才能让这位大人物心甘情愿地做自己的至交呢?这成为众人心中的头等大事。
有句话说得妙,“你要想钓鱼,就要像鱼那样思考”。鱼的心理,你尽览无余;鱼的目的,你无不深知;鱼的需要,你无不满足;鱼的弱点,你紧紧把握弱弱如此这般,你还怕鱼儿不上钩吗?
其实,这便是人际交往中的同理心。善用同理心,你才能明白你想要交往的对象的所思所想、所欲所望,然后找到与之接触的切入点,然后你们间的情意就会像决堤之水波涛滚滚、水涨船高。
这是比较笼统的说法,细细说来,你要想建立起一个新人脉,首先,你要把他当做一位尊贵的客人,提前了解他的基本情况,像兴趣爱好、生活习惯、教育背景、家庭状况等等,必要的信息还可以记录下来;接着,你要去发掘一个现实,那就是他目前生活或工作中最急需的是什么。当然这个需要最好是你能够帮助解决的,尽力而为,尽心为其着想。让他看到你的一片热心,一腔真诚;再然后呢,就是你与之交往过程中需要注意到的一些问题,你要想对方之所想,料对方之所料,比如赞美,比如支持,这些都是交际中常用到的技巧。
当你做到了这些,他就会对你高看几眼,你的好评就此在他心中扎根。
对方愿意与你交往,肯定是出于互帮互助,风雨共担的目的,所以在以后的交往过程中你就须时刻记住互惠原则。想要对方“为己所用”,首先你自己要能“为对方所用”。
你与“鱼”之间往往是因为互为需要、互为被需要,于是你们之间才有了良好的“钓”与“被钓”的合作关系。所以你在与之结交的时候,就要考虑到互惠原则,看自己是否“能为对方所用”。当然互为对方所用,绝不是世俗的“互相利用”,这里利己的原始动机是在帮助别人的利他行为中得到心理满足,对方给予自己的帮助,只是自己利他行为的客观报偿,也就是说,利己的目的不是要索取什么,而是从给予中得到欣慰。
有一位双目失明的大智的禅师,他有个习惯,那就是晚上走路,一直都不忘带一盏灯笼,别人问他:“你又看不到光明,干嘛要白费力打一盏灯笼呢?”禅师说:“我打灯笼,不是在为自己照明,而是在为他人照明,我帮别人照明,别人看清了路,也看到了我,就不会撞到我。其实,这盏灯笼也起到了为我照明的作用。”众人大悟。
这个简短的故事告诉我们:一盏灯,照亮别人的同时,更照亮了自己。这就是助人助己的道理。用在交际场,就是帮人即是帮己,利他才能利己!
所以,我们在与人交往时,要时刻考虑到对方的利益需求,当你能够做到像鱼儿那样思考,那么你的人脉就会越来越广,影响就会越来越大,你们的关系将是长久的,你们的利益也将是长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