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孔子叫我们宽容点
15133200000005

第5章 做人要有自知之明

(原文)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大意)孔子叫漆雕开去做官,漆雕开回答说:“我对做官还没有信心。”孔子听了非常高兴。

孔子为什么而高兴?

他不是高兴漆雕开不去做官,而是高兴漆雕开有自知之明。漆雕开能认识自我,认为自己还不具备当官的能力,于是便实事求是地承认自己的不足,而不是一听老师吩咐就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口答应下来,然后考求官做官。这就说明他很清楚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能“吃几碗饭”,孔夫子因此而高兴。

凡事都有个基础,成功也需要铺垫,“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个铺垫就是自己的能力、本事。所谓“得失寸心知”,客观地对自己作出评价是你能有多大作为的标尺。

中国老百姓说话最实在——一个人总得知道自己能吃几两干饭。但是,生活中几乎没有谁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如果你认定自己做到了客观,那也只能是相对客观。无论人们嘴上怎么说,在他们的心目中,自己总是比别人强,即使乞丐也可能这么想。不把自己当回事儿的人也有,比如说绝望的人,他们张扬的是不值得提倡的自卑,自我评价同样不客观。做到客观很难,但是又很重要。

做人首先要立身,而立身的关键是善学,即使孔圣人也是后天勤学苦修的结果。人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只有不断学习,才会发现自己曾经不知道或不懂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懂得并精通某一学科之后,还要在实践中打磨,从而在人群中完成“立德”。此后,才能考虑“立言”的问题。尽管现代生活为传统社会赋予了新的内容,但是,“立身、立德、立言”的问题绝不应该忽略。

在包装炒作泛滥的时代,很多人都想最大限度地膨胀自己,这时候,每个人都应该在自信的前提下有点自知之明。于是,当我们遇到有人把生活中的“丑”赤裸裸地展示出来时,就会感到窒息,因为那跟美的距离实在太大了。这样前卫的行为艺术并不被看好。如今,很多人都对自己根本不懂的事情跃跃欲试,如果通过刻苦的钻研,最终补充必需的知识,从而超越自己,那当然是一件好事。可是,有些人知道自己在某个领域毫无建树,也不可能有所建树,却在那里面硬撑着,因为那个环境比较舒适。这种状态初想起来就感到滑稽,再仔细品味就有点可怕了。

因此,既承认自己的能力,又看清自己不足的人是最值得敬佩的,因为他的心态非常健康。国际上知名的大企业都非常在意员工的人格魅力,因为人格成本尽管“看不见”,却是非常昂贵的,可见,“人贵有自知之明”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人生素质,更是时代需要的成功资本了。

在这个世界上,能不能找到路,走得好不好,完全在于个人的本领。很多人迷路是因为他们手中没有路线图和指南针,缺乏自知之明,这样的人别说孔子,即使普通人也会对其非常厌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