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孔子叫我们宽容点
15133200000067

第67章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原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大意)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坦荡,小人经常心绪不宁。”

君子光明磊落,不忧不惧,所以心胸宽广坦荡;小人患得患失,忙于算计,又每每庸人自扰,所以经常陷于忧惧之中,心绪不宁。

然而,小人如果只是自己“戚戚”那还算好,小人的讨厌在于:由于他们经常心绪不宁,所以就会整天处于攻击状态,一旦有人不小心招惹了他们,那他们就会不死不休地整治对方。

一个人如果遇上了小人,就不得不十二分小心了。小人一般居心不良,经常会给你设下各种陷阱。而小人又善于伪装,就像埋在土里的地雷,用眼睛不易发现,不小心踩上就会爆炸,这就需要人们花点“心机”去辩别和寻找了。

至于如何防范小人,古代圣贤早有理论,更有实践经验,也有可供操作的方法。有道是“狡猾的狐狸也逃不过猎人的眼睛”,小人再聪明再狡猾,总有让人可辨之迹,有可防之术。

西汉御史大夫张汤为人狡黠多诈,滥施刑罚,办事专门迎合皇帝的心意。对于皇帝不喜欢的人,就妄加诬蔑,任意诽谤;对于皇帝喜欢的人,就胡乱吹捧,极力美化。他利用御史大夫的职权,经常随意网罗罪名,弹劾大臣,残害同僚。

张汤对他的副手御史中丞李文怀有宿怨。于是,张汤最宠信的小吏鲁谒居为了替主子铲除政敌,邀功献媚,就悄悄地派人上书皇帝,用网罗来的罪名检举李文。于是,皇帝命令张汤来审理这个案件。张汤借机施以酷刑,诛杀了夙敌李文。后来,有一次上朝时,皇帝偶尔问起案发原因,张汤假装自己不知情,故作吃惊地说:“可能是李文的仇家干的。”其实,张汤是做贼心虚。退朝之后,张汤急忙赶往鲁谒居家密商对策。此时,正赶上鲁谒居卧病在床。当张汤看到鲁谒居的两脚红肿时,就亲自给他按摩双脚。这事正好被赵王刘彭祖看见,他心想,从没听说过一个主管长官竟然如此服侍一个小吏,便断定其中必有隐情;加上刘彭祖素来不满张汤的残暴,于是,就向皇帝报告说:“张汤身为国家重臣,竟然给一个卑贱的小吏按摩双脚,我认为其中有不可告人的勾当。”皇帝将此事交给司法部调查。调查期间,鲁谒居正好病死,事情牵连到他的弟弟身上,因而被囚禁了起来。一天,张汤恰好去监牢里提审犯人,看见了鲁谒居的弟弟。张汤本打算暗中营救,所以表面上假装不认识。这样一来,鲁谒居的弟弟误解了张汤的意思,心中既害怕又愤怒。于是,一不做,二不休,教他的家人上书皇帝,揭发了张汤与自己哥哥鲁谒居共谋陷害李文的经过。皇帝得到举报,命令立案审理。

这是见于《资治通鉴》的一幕官场上权力斗争的闹剧。这里引述意在说明赵王刘彭祖能够见微知着,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张汤为小吏“摩脚”一事,洞察其中的阴谋。这确是一种较为高深的知人防人谋略。

有“心机”的人稍微留意一下,就不难发现投机型的人善于察言观色,脸皮很厚,把自己作为商品,谋求在“人才市场”上讨个好价钱。这种人即使在工作上也好讨价还价,往往对目前雇用他们的公司也施加压力,迫使老板给他们以晋升或增加工资的机会。或者他们在工作上不安分,但却热衷于往上司那儿跑,为的是和上司套近乎,不是凭工作成绩得到上司的重用和提拔,而是想通过和上司的私人关系而得到好处。

另外,投机取巧的人一般嘴甜、脸皮厚,他们即使是做错了事,也往往会把责任转嫁和推卸到其他人身上去,而一旦有了功劳,他们又会极力吹嘘自己的贡献和成绩,生怕上司不知道。还有,上司在场和不在场,他们的表现就完全不一样,上司在的时候,他们肯定是最勤劳的,连脸上的汗水也不会去擦,就是想给上司一个好印象;上司一旦离开,他们就开始偷懒了。

当然,光凭自己的眼睛是很难发现这些小人的,因为他们很会伪装自己,作为领导只有从各方面去考察,才能揭开他的真实面目。

对于小人,无疑是不能重用的,这一点,《易经》里也早就提醒过了:“小人勿用,必乱帮也。”如果让小人来治国,国家必乱;让小人来管理企业,企业必出事。因此,一旦发现你的下属中有小人,就要毫不客气地把他们撤换掉。哪怕他们只是普通的员工,也要提防,免得酿成大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