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孔子叫我们宽容点
15133200000078

第78章 小不忍则乱大谋

(原文)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大意)孔子说:“花言巧语惑乱道德。小事情上不能忍耐,就会打乱大的计谋。”

所谓“心字头上一把刀,遇事能忍祸自消”,所谓“忍得一时之气,免却百日之忧”。忍什么?忍小利而成大业。也就是“毋见小利。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勾践如果忍不得会稽之耻,怎能卧薪尝胆,兴越灭吴?韩信如果受不得胯下之辱,哪能有日后统帅三军的威风?

逞匹夫之勇,人人做得到;百忍成金,却只有杰出的人物才行。

中国人向来提倡“以忍为上”、“吃亏是福”,这是一种玄妙的处世哲学,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所谓俊杰,并非专指那些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冲锋陷阵无坚不摧的英雄,而应当包括那些看准时局,能屈能伸的智者。

可是有不少人一遇侵犯,就会为了所谓的“面子”和“尊严”,甚至为了所谓的“正义”与“公理”,而与对方搏斗,有些人因此而一败涂地,有些人虽然获得“胜利”,却元气大伤!

汉朝开国名将韩信是忍者的最佳典型,乡里恶少要他爬过他们的胯下,不爬就要揍他,韩信二话不说,爬了。如果不爬呢?恐怕一顿拳脚,韩信不死也只剩半条命,哪来日后的统领雄兵,叱咤风云?他吃眼前亏,就因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

所以,当你在人生的丛林中碰到不利的环境时,千万别逞血气之勇,也千万别认为“士可杀不可辱”,宁可“心字头上一把刀”——忍了。

与韩信同时被称为“汉初三杰”的张良,也是一位能忍的高手。张良原本是一个落魄贵族,后来作为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运筹帷幄之中,辅佐高祖平定天下,因功被封为留侯。

张良年少时因谋刺秦始皇未遂,被迫流落到下邳。一日,他到沂水桥上散步,遇一穿着短袍的老翁,近前故意把鞋摔到桥下,然后傲慢地对张良说:“小子,下去给我捡鞋!”张良愕然,不禁拔拳想要打他。但碍于长者之故,不忍下手,只好下去取鞋。老人又命其给穿上,张良对此带有侮辱性的举动,又忍了,小心翼翼地帮老人穿好鞋。老人非但不谢,反而仰面长笑而去。张良呆视良久,老人又折返回来,赞叹说:“孺子可教也!”遂约其5天后凌晨在此再次相会。张良迷惑不解,但反应仍然相当迅捷,跪地应诺。

五天后,鸡鸣之时,张良便急匆匆赶到桥上。不料老人已先到,并斥责他:“为什么迟到,再过五天早点来。”第三次,张良半夜就去桥上等候。他的真诚和隐忍博得了老人的赞赏,老人于是送给他一本书,说:“读此书则可为王者师,十年后天下大乱,你用此书兴邦立国;十三年后再来见我。我是济北毂城山下的黄石公。”说罢扬长而去。

张良惊喜异常,天亮看书,乃《太公兵法》。从此,张良日夜诵读,刻苦钻研兵法,俯仰天下大事,终于成为一个深明韬略,文武兼备,足智多谋的“智囊”。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会碰到不尽人意的事情。需要你对人俯首听命的时候,你必须面对现实。敢于碰硬,虽不失为一种壮举,但毕竟胳膊拧不过大腿。硬要拿着鸡蛋去与石头斗狠,只能是无谓的牺牲。

所以,不妨拿出一块心地,单搁不平之事,闭起双眼,权当不觉。

所谓“大丈夫要能屈能伸”,其实,一时的低头,是为了日后更好的出头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