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论辩力:在讲话中提高影响力
15133700000024

第24章 分析事实,说服不难

说服别人时,首先应该把事情的利与弊给对方分析清楚,把道理摆在对方面前,相信无论什么人都会深入考虑一番再做决定的。通常情况下,人们在道理面前,在权衡利与弊之后,都会心悦诚服地接受别人的意见。

据《孟子》记载,齐宣王喜欢狩猎。为了寻欢作乐,他曾在临淄城郊修建了一个方圆40里的猎场,专门畜养珍禽异兽,以供狩猎之用。

在当时的诸侯国中,这个猎场的面积遥居首位。然而齐宣王并不满足,还是嫌猎场小,试图扩建,遭到了百姓的强烈反对。

孟子刚到齐国,就听说了齐宣王修建猎场、严禁百姓入场等事,决定入宫进谏,结果正逢齐宣王召见他。

齐宣王问孟子:“当年,周文王的猎场有方圆70里之阔,有这事吗?”

孟子立即答道:“听说是有的。”

齐王听罢,进一步问道:“果真如此,那他的猎场算不算大?”

“很大,但百姓还认为它太小!”

齐宣王一听,马上说:“然而,我的猎场虽然方圆40里,但百姓却嫌它太大。这是什么道理?”

孟子见齐宣王满腹牢骚,乘机进言道:“文王的猎场虽方圆70里,但他却能够与民同猎。百姓嫌它太小,不是正常的吗?我刚到齐国就听说你建有方圆40里的猎场,并规定倘若有人捕杀其中的猎物,罪同杀人。所以,虽说这个猎场只有40里,却像一口深深的陷阱立于国中。百姓认为它大,不也是正常现象吗?”

此后,齐宣王不再觉得猎场小,也不再禁止百姓人场捕猎。

看到此处,有些人可能错误地认为,说服他人就是会说,具备“能把死人说活”的本事就可以了。这种想法当然存在偏差,说服他人的确需要会说话,但是这话不是毫无根据的胡说,而是有凭有据地剖析事情的利弊,在有利或者无害的基础上,相信没有人会不动心。

李萍在一家工厂人力资源部做主管的时候,厂领导为了使工厂迅速发展,重新安排了在岗人员。其中一位女职工因此闹情绪,说厂长有意整人,还要求厂长立即给她办病休手续,说要吃劳保。厂长给她讲道理,她一句也听不进去。这天,她又来找厂长闹,李萍叫住了她:“大姐,咱姐妹关系不错,来,到我那儿坐坐,有几句贴心话我想和你唠唠。”

这位女职工一落座,就如数家珍地将她的“理”抖了一遍。话中只有一个意思,厂长将她由传达室调到车间是有意整她。

听完这位女职工的话后,李萍开导她说:“大姐啊,你说厂长整你,我看可能是你多心了。厂长初来乍到,和咱无冤无仇,咋会整你呢?这次精简,机关下去20多人,你们传达室也下去了3个人,不只你一个。我看厂长绝不是和哪一个人过不去。要说呢,这些年你在传达室工作轻车熟路,乍一下到车间劳动,肯定比在传达室要累。可话说回来,累也不是光咱一个。就说新厂长吧,已经50多岁了,比你还大几岁,不也照样下车间去干活?他图啥?再说,精简后,传达室由5个人减少到2个人,2个人干5个人的活儿,肯定也不像以前那么轻松了。你说是不?咱下到车间后,干活虽然累点,可是多干多得,这不比在传达室里拿那几个死工资强吗?”

李萍一边说一边观察着这位女职工,发现她脸上的阴云已经逐渐消失了。李萍继续说道:“大姐啊,如果你因一时生气而吃劳保,那就太不合算啦!你今年48岁,差两年就要退休了。如果你现在吃劳保,那退休后的工资只能拿70%,这不吃了大亏吗?你想想,咱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就差这么几天就熬不下来了?常言道‘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我看你不如把这个尾巴续好,给大家留个好想头儿,自己也不吃亏!大姐你思谋思谋,我说得对不?”

这位女职工的脸上当即露出了笑模样,拉住李萍的手激动地说:

“你算把你傻大姐给说醒了!人在事中迷,就怕没人提。我这最后一步差点迈砸了!我听你的,明天就下车间!”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际关系的复杂化,单凭那三寸不烂之舌,已不足以说服他人了,在说服过程中,还应加入事实作为论证依据。

现代人,感性化的占少数,多数人都比较理智,在对自身利益不利的情况下,是不会被说服的。所以,这就要求说服者在规劝别人时,一定要用事实说话,以道理来使他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