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说话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因为口误而说错话。一个妻子想让丈夫晚上下班回家的时候顺道去超市买一些番茄和鸡蛋,结果因为当时她正在看木须肉的菜谱,从她口里说出来就变成了买些黄瓜和鸡蛋。
一个老师在向学生讲解遇到数学题的时候,讲了半天才发现自己顺口把x和y的顺序搞反了,结果出来的结果和正确答案离了足有十万八千里。
我们在很放松的状态下说话尚且如此,在公众面前面对几十位或几百位听众脱稿演讲的时候就更容易发生口误。很多人会说,那念稿子一定很安全、不会口误了?那也不一定,念稿子的时候,人的内心要么就是紧张不安,要么就是过于轻率,而这两种心理状态都容易导致口误。此外,如果你正在演讲的时候,突然有人走进会场,或者现场突然发生了某种或大或小的意外,干扰之下你也会发生口误。
可以说,口误几乎就是一种无法避免的问题,名人也不例外。在美国家喻户晓的胡佛·罗伯特总统的名字经常被人提起,但美国大名鼎鼎的主持人哈利·范·泽西也曾经在介绍这位大人物的时候发生了口误,他说:“女士们,先生们,接下来为我们演讲的是美利坚合众国总统胡伯特·西佛,大家请欢迎。”好在这个错误事后并没有影响他的前程。有“伟大的交流者”之称的里根总统也会在演讲时将维也纳飞机场说成越南飞机场或者给戈尔巴乔夫安个错误的头衔。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谁永远不会口误、不会说错话的话,那么就只有一种人:从来不说话的人,否则只要你开口就有可能出错。俗话说的“不做错事的人,是不做事的人”就是这种现象的最好的概括。事实上,口误未必会使你陷入困境,有时候机缘巧合还会成为你演讲中的神来之语。
一位演讲者在做一场关于“家庭问题”的演讲时提到一件自己和妻子之间的一次纠纷,他绘声绘色地描述当时的场景,其中有一段是:他愤怒地对妻子大发脾气:“你给我滚出去。”结果忘情之下脱口说出:“我给你滚出去。”听众本来觉得这场演讲很挺沉闷,听到这里忍不住哄堂大笑,他这才反应过来,发现自己说错了话,不过他没有改正自己的错误,而是将错就错,把错误当成了一种幽默继续说下去:“我妻子一听就愣住了,反应过来后爆笑出来,笑得腰都直不起来,笑完后,我可爱的妻子哭着说:‘谢谢,我们不要吵了吧!’”演讲气氛也一下活跃起来。
当然,不是每一个人发生口误后都能幸运地像这位演讲者一样将错就错,不过,无论如何,紧张不能把错误消于无形,相反只会使你自乱阵脚。因此,出错后,同学们要迅速判断出错误的程度,并马上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首先,你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如何,不要马上道歉。很多人认为这样做可以挽回自己的面子,显示出自己的认真负责。可事实上,这样的方法对于演讲来说却是一个有些愚蠢的处理方法。因为演讲的时候,你所说的话通常都是一遍过的,所以其重要原则就是连贯、和谐,这样听众可以系统地了解你的演讲内容,一旦你在演讲过程中突然开口道歉,不管你的语气多么委婉,演讲的连贯性和和谐感都会被打破,等到你道完歉说不定听众就忘记了你之前说过的话,而你自己也会因为中断而忘词。除非听众是你谈论的话题方面的专家或所知甚多,否则他们通常是被动地接受你所说的他们不熟悉的内容,并不会意识到你说错了什么。因此,如果错误完全无关紧要,你可以忽略不提,继续演讲就是了。
如果出错的问题很重要,你可以不动声色地继续演讲,然后等到说完这个问题或在演讲快结束的时候巧妙地问听众,如“刚才我犯了一个错误,不知大家注意了没有?”如果得到的回答是肯定的,你赞美听众一番:看得出来,大家都很支持我,确实是认真听了,我很感谢。
大家说得对,关于这个问题,正确的应该是大大如果回答是否定的,你就可以告诉他们:其实,这个问题正确的说法是这样的。
当然,如果可以的话,你也可以用幽默的方式去处理这个问题,如“哎呀,都说驴唇不对马嘴,我发现驴唇其实是可以对上马嘴的,就像刚才这个问题,它本来是”这样的方式生动活泼,既能解决问题,又能活跃气氛,可谓一举两得。
但无论采取什么处理措施,同学们,你们一定要记住,你的态度一定要自然,看起来就像是演讲的一部分,而不是突兀地多出来的。口气要真诚,能够清晰地让听众听清楚,以免给听众留下敷衍了事或者企图狡辩的负面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