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论辩力:在讲话中提高影响力
15133700000042

第42章 走进对手的心理世界

说服不一定能轻易成功。若想劝说成功,说服者本身的心理状态也是极重要的问题。

有些乐天派认为,再麻烦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殊不知重大问题,涉及人类生存权,或巨额金钱等问题,往往会影响说服的难度。不能一次说服的事例有很多,因此,不可以因为一次的失败而灰心,而应该百折不挠,这样才能使说服成功。对此,愈挫愈坚,努力向说服者挑战,方可形成强大的信心与力量。

失败一次就灰心,那就注定不会成功。我们要检讨失败的原因。

碰到意料外的结果,到底为什么呢?问题出在哪里呢?只要稍微用心一下,就会形成一股成功的信心。

问题难易、金钱多少或时间长短等,都会影响到问题解决的快慢。问题越难,说服者越需要付出坚决的努力。但是,坚决的努力或毅力,须不致使对方厌倦,或不愉快。

既让对方心情愉快,由衷地感受问题的价值,又能很快地接受结果,才是理想的说服技巧。

1.打开对方心扉

有位编辑向一位名作家约稿。那位作家一向以严肃、难以对付著称,所以这位编辑在去他家之前,感到既紧张又胆怯。

那次他跟那位作家的交涉果然没有成功,因为不论作家说什么话,这位编辑都说“是,是”或者“可能是这样的”,而无法开口说明要求他写稿的事。在这种情况之下,他只好准备改天再来向作家说明这件事,今天只好随便聊聊天就结束这次拜访。

突然,他回想起在一本杂志中看到过这位作家的相关文章,于是他问作家:“先生,据我所知,您的一部作品已经被译为英文在美国出版了,对吗?”作家立刻答道:“是的。”“先生,我们都知道,你的风格是十分独特的,不知道英文能不能准确地表达出来?”“是的,这也正是我所担心的。”可想而知,他们接下来的谈话非常顺畅,气氛也开始活跃起来,最后作家竟答应为编辑写篇稿子。

这位个性而沉默寡言的作家,为何会一下子变得滔滔不绝起来呢?那是因为他觉得这位编辑并不只是因为工作需求而请他写稿,而是真正读过他的文章,那是一种尊重和重视,因此理应获得同样的尊重和重视。也就是说,如果你能使对方觉得自己是受到尊重和重视的,那么你就能像那位编辑一样,在心理上占据了优势。

一般人要和名人或有头衔的人见面时,都会产生明确的心理。如果在气势被压倒的情况下,多数时候都不太敢开口说明要求的,而只会反复地重复说“这个这这这个这这这个”反而伤害到对方的心理。

所以,我们应该首先谈到对方的兴趣、近况等,仿佛自己对他的事非常了解似的,这些好像没有什么重大意义的话,可打开对方的心扉,将他拉进自己的情况中。

2.同调心理

一部科幻小说讲到,美俄之间的战争已经发展到按下核武器电钮的时刻,就在这时,双方都得知火星人即将进攻地球。于是他们立即停止了战争,组成地球联合军,共同对抗火星军。

人类多多少少都会拥有这类同调心理,极端地说就是指别人所做的事,自己也想参加一份,成为大家的同伴。若以流行的现象来解释,很简单,就是因为想跟别人一样,才会使人追求流行。

虽然如此,人和人争论时或互有反感时,这种同调心理会被掩盖住而无法抬头。前面所说的科幻小说,由于有了双方的共同敌人火星人的出现,同调心理才会迸发出来。也就是说,内部在争论时,同调心理无法发生作用。例如某企业的两家公司发生纠纷时,消费者发起攻击这两家公司产品的运动,本来敌对的两家公司便会团结一致共同应付,这种事例也是时有所闻的。

所以当对方是个很不易协调的人,或是对我方有反感时,使用这种同调心理的说服术将可收到效果。假如公司中有位职员常发牢骚,为了使他和公司其他员工合作,最好能制造出一个共同的敌人。你可以说:“你的营业若再降低的话,可能会和其他人一起被调到小地方的营业所去。”这样就能使他产生同调心理,而与其他人采取合作态度。

如果对方始终采取敌对态度时,也可以将其他部门的人作为共同对手说:“他若调过来,成绩一定会超越我们。”所以,想说服不易协调的人,应该先制造共同的敌人,使对方想共同击退这个人,这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3.说服愤怒的对象

有个学者到美国参加心理学会议,当时曾看到政府当局为了第二天将在华盛顿纪念碑广场举行的反战示威进行准备工作。他们利用消防栓设置了饮水场所,此外,到处都准备了公用电话亭和流动厕所。总之,他们尽可能地做到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

此外,他们又周到地通过电视和收音机通知大家:“大会是明天上午十时开始,所以今晚请各位好好地睡一觉,同时为了明天能有充沛的精神,请大家吃一顿丰盛的晚餐。”政府当局真是用心良苦地防止参加集会的人们有睡眠不足、饥饿、口渴及联络困难等情况发生。

当我们饥饿或睡眠不足时,也就是生理欲求无法满足的时候,会产生焦躁的感觉,同时又很容易生气。而吃得饱,又睡眠充足,精神上也将会生气蓬勃,能保证用冷静均衡的态度观看事物。话说到这里,同学们应该知道当地政府当局的企图了吧。

参加示威的人都是厌恶战争者,当他们想上厕所而找不到厕所时,情绪上会越加气愤,随时有可能发展成暴动。所以政府当局作好周全的准备,以满足大家的生理需求。第二天的示威集会也许就能如政府当局希望的一样,在平安无事中结束。

当我们要说服一个正在生气的对象时,应该先充分满足其生理欲求,镇定他的怒气。从此意义看来,那种不吃不喝通宵达旦的劳资交涉,绝非聪明的做法。对方若想以其锐利的词锋攻过来时,应该说:

“我们暂时停下来,先吃饭吧!”使交涉暂时中断,使彼此有冷静谈话的“生理环境”,这样,问题较易圆满解决。

日本江户时代的一个官员也深谙此道。曾有一藩地的农民,为了改革一藩的事,涌进官府。这位官员便说:“有话等一下再慢慢说,我想大家都饿了吧!”于是他将准备的丰盛的食物用去填饱农民的肚子,然后将藩政困难之处说给他们听,当然农民们并非因为这顿饭就受到安抚,可是至少过去不肯听官员解释的农民,现在却仔细倾听了这位官员的说明,最后平安无事地退出去。由此也可以看出那位官员的智慧。

4.让他说出心里话

当对方生气地反驳时,最好尽量让人说出他心里要说的话。

有一家鞋店的老板非常懂得生意之道。当顾客滔滔不绝地说着时,他便将皮鞋的事置于一边,仔细倾听顾客的话。他并不是那种善于言辞而靠一张嘴去说服顾客买下鞋子的人。不但如此,当顾客挑剔说:

“这双鞋子的后跟太高了。”“这种式样我不喜欢。”“我的右脚比较大,很难找到适合的鞋子。”那位老板只是点点头表示同感,从来没有说出反驳的话。

当顾客的话告一段落后,他只说了一声:“请等一下!”便转身进到里面,拿出另外一双鞋子,并说:“我想这双鞋子你一定会满意,请你试穿看看。”顾客便半信半疑地试穿那双鞋子,果然如老板所说,令他非常满意,于是顾客高兴地说:“这双鞋子好像就是为我定做的一样。”最后他买下了鞋。

想说服对自己意见始终提出反论的顾客,最好不要对他的每句话加以辩解,而让他尽量说出他要说的话,我们就可趁此机会抓住反驳的材料,这是说服这种人有效的方法。

尽量让对方说出他想要说的话,就等于是把他心中所想的全部显露出来,而丧失了对我方提出问题的回答资料,以后就更容易按照我方的意思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