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能言善辩,让心中流淌出来的语言拥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效果。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剔除口语中的杂质,达到美化语言的目的。
要美化语言我们可以使用语气词。
“呢”、“啊”、“呀”之类的语气词,具有表示某种感情和语气的作用。有的人养成了一种习惯,周期性地在一句话中间或结尾带上“啊”一类的词,而这些语气词既不表示感情,也不表示语气,它自然成了口语中多余的东西。同书面语相比,日常口语中语气词用得比较多,但语气词用得太多,只会给听众留下一种松散、凌乱和拖沓的印象,语意信息的传递很可能因此受到影响。思想感情的表达很可能因此被削弱。此外,在严肃、庄重的场合,特别要求口语表达的规整、畅达和严谨,这时语气词的使用更要特别加以控制。
除了使用语气词以外,还要注意使用杂音。
人说话时所常犯的语病是有杂音。有些人谈话风度很好,只是在他语言之间,有了许多无意义的杂音,例如鼻子总是一哼一哼地,或是喉咙里好像不畅通,轻轻地咳着,或是在每句开头常用一个拖长的唉声,好像每一句都要犹疑一阵才讲出,或是说完一句,总加一个“啊”,好像每句都怕人没听清楚,诸如此类都是要加以消除的。这些杂音使本来很好的语言,好似玻璃蒙上了一层灰尘一样,大大地减少了它原有的光彩。
论辩语言要产生理想的音响效果,最主要的是讲究句式的匀称、平仄的协调、韵脚的和谐,并巧妙地运用叠音词、象声词、语气词、双声词等,使话语节奏变化多端,声音和谐,具有抑扬顿挫的音色美。
我们常见的语言中的废话包括口头禅和空话、套话等。
有的人擅长于说套话,经常捡现成的词语或句子来说。诸如无论说什么话都要加上一句“是呗”“事实上”“你清楚吗”“你认为对不对”之类的话语。当然,这些人未必能够察觉自己存在这方面的问题,而对于听者来说却很容易分辨。有的人非常喜欢用某一个词来表示“过多”之意,还有的人因为太懒,总是用“那个”来形容一切可形容的东西。拿谚语来说,它原本是极具表现力的,然而如果几句话就用一个谚语,就会让人听起来十分不习惯,就像一个珠光宝气的女人,令人不敢靠近。
语言中还有一种废话就是口头禅,大多数人都会有自己的口头禅。口头禅还叫做口头语。有的人喜欢以“我觉得”“这个”作为话语的开头。有的人经常在话中当中使用“然后”“就是说”之类的词语,还有的人喜欢在句末说上一句“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口头禅,而这些根本就不具有意义。当一个语句成为你的口头禅时,你就很容易被它束缚,以致不管你想说什么,也无论适不适合当时的场合,你都会随口说不来。如果这个毛病改不了的话,是很容易闹笑话的。
夸张是一种能够引发思考、引人注意的重要的修辞手段,恰当的使用会收到积极的效果。但是如果使用过多或使用不当,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导致人们的厌烦。比如说,有人习惯用“伟大”这个词,于是人人都是伟大的人,就连上学、工作、吃饭也都是伟大的。如果要赞美一个人好,有许多的赞美方式,仅仅说“他是一个好人”,那么他究竟哪里好呢?究竟有多好呢?要记住,你所说的话不一定就是最关键的,你所讲的故事不一定就是最动人的,当然你讲的笑话也不一定就是是最可笑。因此,对于“最”“十分”“非常”这类的词语一定要慎用。不然,你就很可能会被认为是一个夸大其词的人。
除了上边几种,还有一种经常用到,就是叠句。
通常,叠句的作用也是用来引起注意或者加重语气。在说话的时候,应当避免滥用叠句。比如“好的”,尽量不要说成“好的好的好的”。如果在表达同意的时候,最多说两个“行”字就足够,不要“行行行行行”地说个没完。常言道:过犹不及,什么事都讲究一个度,客气话说得过多,反而令人生厌。看到这里,同学们,如果你是这样的人,那么就请改变一下吧!
在现代汉语中有很多表达句式,比如主动句和被动句,口语句和文言句,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等等,每一种句式的语气、语调、以及语体色彩都各不相同,其表意功能也有很大差异。因此要根据论辩的目的、说话的语境,选择最合适的句式来表达主题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