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小学的时候,相信每篇课文的后面都会有让大家背诵的段落提示。当然,不仅仅是散文,还会有诗歌和小说。很多同学在没被要求背诵的情况下也会尽量背过,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他们希望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另一方面是锻炼自己的记忆力,甚至还可能是为了增加知识素养。而我们提倡的背诵,主要的目的是在于锻炼我们的口才。
我们这里提到的背诵并不是把文字记忆下来就可以了。“背”固然很重要,但“诵”才是我们的目的,这样的作用主要有:一是培养记忆能力,二是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当然,练好自己的口才最主要的素质之一是有好的记忆力。缺乏好的记忆力的人是无法培养出口才能力的。如果想出口成章、滔滔不绝,那么就先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吧。如果你大脑中是一片空白,那么你再伶牙俐齿,也无济无事。记忆与口才一样,它并不是一种天赋,后天的锻炼对它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背”正是对这种能力的培养。
“诵”可以培养人的表达能力。我们这里提到的“诵”与“朗诵”有着同样的意思,它对我们的要求是:在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声情并茂地表达。
与速读法相比,背诵法有着自己的特点。速读法强调“快”,而背诵法强调“准”。这说明你在作演讲辞或文章的时候一定要准确,不能有任何遗漏或错误的地方,在吐字、发音的时候一定也要追求精确。
这种方法的训练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选一篇自己喜欢的演讲辞、散文、诗歌;第二步,对选定的材料进行分析、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要花点工夫的,需要我们逐句逐段地进行分析,推敲每一个词句,从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激发自己的感情;第三步,对所选的演讲辞、散文、诗歌等进行一些艺术处理,比如找出重音、划分停顿等,这些都有利于准确表达内容;第四步,在以上几步工作的基础上进行背诵。背诵也是可以分步进行:首先,要把文章背过。
此时对声情并茂没有任何要求,只要能流畅记忆就可以了。另外,在背的时候也要领会文章的格调和节奏,只有这样,才可能更好地把握作品。第二,在背熟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大声朗诵。将你背熟的演讲辞、散文、诗歌等大声地背诵出来,并随时注意发声的正确与否,而且要带有一定的感情。第三,用饱满的情感,准确的语言、语调进行背诵,这也是训练的最后一步。这这一步中,不仅要求我们能准确无误地记忆文章,而且还能将作品的思想感情准确地表达出来。例如,在我们背诵高尔基的《海燕》之前,我们首先应该知道这是篇散文诗。它是在预报革命的风暴即将来临,讴歌了无产阶级战士的形象。整篇散文诗都是热烈激亢的,表达了革命者不可遏止的憎爱分明,那么我们在朗诵《海燕》
时就要抓住这个基调。当然仅仅抓住作品的基调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对作品进行一些技巧上的处理,比如划分段落、确定重音、停顿等等。
平平淡淡,没有波澜,没有起伏,一调到底的朗诵是不会成功的。有些人在背诵《海燕》的时候对它激昂奋进的基调已经有所把握,但是对于它的朗诵技巧没有把握到位,在开口的时候就把音定高了,所以到感情最浓烈的时候,无法将其准确表达。如果对作者的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有准确的把握,那么就不会犯类似的错误了。
如果想对《海燕》有很好的朗诵,最好有指导老师进行指导。如果有同学了解,也可以请教同学,如果感觉自己还可以,那就朗诵出来,让大家批评指正,这样做可以使你的口才达到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