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朝天空:李国文散文集
15149200000035

第35章 十六字令

我常纳闷,有一些汉字,例如:“馋嘴”的“涛”,“懒惰”的“懒”,“贪污”的“贪”,“腐烂”的“烂”,“谄媚”的“谄”,“贪婪”的“婪”,“隐瞒”的“瞒”,“颟顸”的“顸”,“翻案”的“翻”,“狡辩”的“辩”,“欺骗”的“編”,“反动”的“反”,“忐忑”的“忐”,“悲叹”的“叹”,“囚犯”的“犯”,“完蛋”的“完”……说来奇怪,每个字韵母都是“AN”。

当然,绝对是一种巧合,不过,巧合得很有趣味,若是加以分类,将这些消极现象的汉字,适当组合,那么,馋、懒、贪、烂,正好是贪污犯堕落的全过程;谄、婪、瞒、顸,便是他腐败行为的各种表现;翻、辩、骗、反,则是他垂死挣扎的诸多抗拒手段;而到了忐、叹、犯、完,他也就真的完了,结束其恃官弄权、作威作福之路,在法庭上等待宣判。然后,摘掉乌纱,换穿囚衣,威风不再,蒙垢受辱,轻则铁窗度日,重则小命玩完。所以,这以“AN”为韵母的《十六字令》,还真是形象而又准确的贪官败亡史的写照。

贪官一旦到了“翻”案无望,狡“辩”失灵,欺“骗”不成,再也“反”动不下去,只有“忐”忑不安,“叹”息悲观,眼看着自己成为人“犯”,注定“完”蛋之际,那胃口就没有了,吃什么也不香了。可是最初的最初,当滑向罪恶深渊的边缘,后退一步,有救,前走一步,危险,总是禁不住有滋有味的这个“馋”字引诱,明知有灭顶之灾,也一去不返。当然,认为馋为贪之始,认为馋为变之源,也是不甚准确和不够全面的说法。用自己的劳动所得,吃自己想吃的东西,正如孔圣人也承认的“食色性也”,口腹享受,讲究吃喝,是人的正常需求,并非罪过。所以,嘴馋的人不一定都会走上变懒、变贪、变烂的道路,但是,大多数烂掉的干部,通常都是从大吃大喝开始其堕落进程的。

生活简朴、适度饮食、节制欲望、保持庄重是为人之道,也是为官之道,只有洁身自好、笃慎自敬,才是杜绝贪污,防止堕落的最好防腐剂。凡是奢侈浪费、狂欢享乐、疯狂纵欲、追求声色者,十之八九,不是政治上的腐败分子,就是经济上的贪污分子,或者是兼而有之的双料败类。一个放肆干食欲享受、纵情于饮宴快乐、追逐于珍馐异馔、沉醉于酒池肉林的干部,要想做到刚正不阿、廉洁奉公、一尘不染、两袖清风,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这个世界上,可曾有过免费可吃的午餐么?拿了手软,吃了嘴短,这是经过无数事例证明了的真理。

明代的海瑞,所以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清官,除去他的耿介正直、清廉自洁、嫉恶如仇、不畏强亢外,也和他甘于粗茶淡饭,不事奢华靡费的生活习性有关。据《明史》,说海瑞“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就冲这一点,便知其如何洁身自好了。他在官署,虽为上司,并不搞特权,给自己开小灶,与大家一起就餐,平常也不见荤腥,因此,衙役员司咸以为苦。只是逢年过节,海瑞才自掏腰包,着家人购只鸡斤肉,与下属共餐同乐。

今天,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并不提倡清教徒的禁欲生活方式,也不再鼓励以穷为荣,但是过度地消费,而且大量挥霍公款,一张嘴成了永远填不满的欲壑,那也是全民共讨之的丑恶现象。据说,每年公款喝的酒,可以灌满几个西湖,吃的肉,可以垒起多座泰山,成为国家财政经济一个流血不止的创口。而这样酒肉下去的大小干部,最后成为不可救药之徒,真是坑了国家、害了自己的可耻浪费啊!

由馋而懒、由懒而贪、由贪而烂,是这些年来许多坐到被告席里的罪犯,最终付出身家性命的共同经历。老百姓对干部的大吃大喝、浪费国帑很有看法,“吃坏了党风吃坏了胃”,就是讽刺这些干部的顺口溜中的一句。老实说,胃病可治,思想作风、道德品质、革命意志、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一“烂”下来,便只有一个“完”字,说不定一副锃亮的手铸在等待着他呢。

在口腹上不知节制、肆意享受、为所欲为、放纵声色者,也不光是今天才有的负面现象。中国古代那些穷奢极欲的达官贵人,聚敛无度的贪官污吏,也是想着法儿吃,变着法儿吃,一直吃到最后身败名裂、家破人亡为止。

宋人周密著《鹤林玉露》,丙编卷之六,有一则《镂葱丝》的故事,那才叫骇人听闻。宋徽宗赵佶,琴棋书画,无所不能,诗词歌赋,样样精通,他尤其擅长蹴鞠,也就是踢一种软体足球,本领高超,技艺精巧。有一个名叫高俅的街头混混,就因为蹴鞠,得到他的赏识,竟提拔为太尉。

宋徽宗干什么都行,就是不能干皇帝。这个蔡京,与高俅擅蹴投其所好一样,他是诗、书、画三绝的高手,两人一拍即合,赵佶便百般地信任,把国家大事全交给了这个中国历史上也是一个出了名的巨贪手里,结党营私,为非作歹,达数十年之久。所以,北宋王朝在他和蔡京手里亡灭于金。

蔡京在没有倒台前,当朝一品,权高位崇,他的私邸比宫殿还要富丽堂皇。佣仆成群,姬妾如云,他的府内还有专门进行歌舞表演的私家戏班,仅侍候他饮宴的厨房膳所就不知养了多少厨师、炊工、采办、下人。

这时,一位外地的士大夫,有两个钱,来到首都汴梁,花钱托人,想买一个京城女人为妾,无非想提商自己一点档次。正好,有一个妇女,系相府出来的,正在找能够落脚的人家。此人一听说是蔡太师府上的人,还有什么犹豫,一顶小轿,抬回家乡。

天长日久,为夫的自然要打听了,你在太师府上是干什么的?她很“自豪”地说,是太师府内包子厨上人。

“何谓包子厨?”

“那妇女一笑这还不好懂,就是专门做包子的。”

“光做包子,不做别的?”

“别的饭食,有别的厨,如面条厨、馒头厨、大米厨……”

为夫的听到这里,只有张口结舌。由此可见蔡京的吃喝,是何等讲究?何等排场?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有一天,这位士大夫心血来潮,要让他这个侍妾做包子,招待四邻八乡,因为感到光荣的这位夫君已经把大话吹出去了,不但娶了一个蔡太师府上包子厨中人,而且还能吃到只有蔡太师吃到的包子,这不也就等于享受到相国的待遇,跟蔡太师处于同一水平了吗?

“没想到,她一口就回绝了我是做不来包子的。”“此话怎讲?”

“做不来就是做不来。”

他大惑不解:“你不是太师包子厨上人,怎么会做不来包子?”

“夫君有所不知,包子厨人数众多,各个分工不同,我是专门镂刻包子肉馅中的葱丝的,其余一概不是我的事。”

原来,她只是蔡京府包子厨的流水作业线上的一个镂葱丝者。

由此来看,“馋”字列《十六字令》的首位,是有道理的。巨贪如蔡京,也是从“馋”字开始,最后走到了“完”字,才完成整个腐化堕落过程的。蔡京败后抄家,发现他家中,收藏的一种叫“黄雀鲜”的腌制食品,竟堆满了三间大屋子,从地上一直堆房梁,估计这一家人,数百年内也吃不完。最奇怪的,与蔡京狼狈为奸的童贯,这个太监要服用一味中药“理中丸”,倒台后,从他家中抄出来这种药丸,有数千斤之多,即使将药当饭吃,他一辈子也富富有余。

这些人,为他们那张欲望膨胀、拼命聚敛、心毒手辣、穷凶极恶的胃口和嘴巴,丧心病狂达到匪夷所思的地步,也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就是说,凡贪官,从贪馋、贪吃,到贪小利、贪便宜,到物质占有、疯狂攫取,最后,必定压倒理智,压倒人性,成为贪得无厌的只具有动物本能的人。

有一句民谚“人心不足蛇吞象”,就是这等人的写照。在可怕的、强烈的吞噬欲望支配下,也不管吞得下还是吞不下,张牙舞爪,不可遏止,想一切办法去吞去咽,要得到它。最后呢,象还是象,可蛇呢?为它那张贪馋的嘴,付出的可是全部的生命。

所以,这带有“AN”韵母的《十六字令》的第一个“馋”字,岂不可畏也哉?岂不应慎之又慎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