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地当了皇帝之后,为避名讳,雍正下令,将众兄弟们的名字的头一个字“胤”改为“允”。为了坐稳皇帝的宝座,雍正采取了一系列雷厉风行的措施。
首先,他认为,七弟允祐、十弟允、十二弟允祹的权力过大,应及时削夺。因为他们是八旗旗主,管理着旗务。在他看来,这些兄弟们受皇考之命管旗,与自己又是兄弟辈分,如果长期延续,必然会被认为是新的旗主,这样一来就会对维护专制皇权极端不利,必须改变现状。因此雍正即位第十天,就全面撤换了正黄旗满洲、蒙古、汉军三旗都统,以后又陆续撤换了正蓝旗、正白旗,甚至镶黄旗的三旗都统。直到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允祐、允、允祹所管的旗务全部撤换。
除了允祐、允、允祹,雍正还有兄弟多人,雍正把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当做劲敌,予以坚决打击。在剥夺旗主特权不久,雍正帝又谋划着对其他兄弟下手。
十四阿哥允是首先被雍正打倒的一个。雍正帝即位之际,允正在西北用兵,掌握着兵权,于是雍正在颁发委任四总理事务大臣上谕的同时,又命允回京奔丧:“西路军务,大将军职任重大,十四阿哥允势难暂离。但遇皇考大事,伊若不来,恐于心不安。著速行文大将军王,令与弘曙二人驰驿来京。军前事务,甚属紧要,公延信著驰驿赴甘州,管理大将军印务。并行文总督年羹尧,于西路军务粮饷及地方诸事,俱同延信管理。”这真是一条万全之策,既轻易地解除了允手中的兵权,又博得了体恤兄弟的美名。
允回到京城,赴康熙帝灵柩前哭拜,当时,雍正也在那里。看见哥哥当了皇帝,万分愤慨,本来自己大有希望坐江山,想不到今日却屈为臣下。但毕竟君臣有礼,勉强远远地给自己的对头哥哥叩了头,但不向新皇帝表示祝贺。雍正元年(1723年)三月,雍正帝送康熙帝灵柩至遵化县景陵享殿,并于此时传旨训诫允,允仍不服气。允禩生怕把事情闹大了,就命他跪下接旨,允这才接受了。遵化的事情完毕后,雍正帝返驾回京,而留下允看守景陵,并谕令副将李如柏,若允要去陵寝外,除有重大的事情,否则都不准许,这实际上就是把他软禁起来了。
其实,雍正的第一目标是允禩,但他明白:允禩有心机、有才识,声望高,是威胁雍正帝皇位的最主要人物,要想铲除他必须深谋远虑。雍正帝即位后,并没有立即处置他,反而任命允禩、十三阿哥允祥、大学士马齐、尚书隆科多四人为总理事务大臣。此外还优待他的亲属,允禩的儿子弘旺被封为贝勒,在诸皇侄中地位和荣誉为最高,是除允礽之子弘皙外仅有的一个,允禩的母舅噶达浑,也被削去贱籍,升格为旗民,赐世袭佐领职务。允禩党羽苏努、佛格、阿尔阿松(阿灵阿之子)、满都护、佟吉图等,也都加官晋爵,弹冠相庆。可以说,允、允祐遭受打击的时候,允禩及其追随者却青云直上,红得发紫。
这种策略,只要是玩政治的人,没有不懂的。允禩当然心里明白,而且想得更深。他认为这是欲抑先扬之法:先把你捧得高高的,再狠狠地摔在地上,那才是爬得高跌得痛。事实上雍正也一直在找允禩的茬儿,在朝堂上经常拿他开涮,故意叫他丢脸。允禩当然不能坐以待毙。他利用职务之便,给雍正帝制造了各种各样的麻烦,同时,继续进行结党营私活动。允禩的忠实追随者允禟、允祺跟在其后面亦步亦趋,这一系列行动雍正都记在心间,后来连同他们及其党羽被革爵,交宗人府永远监禁。雍正四年(1726年)八月二十四日,允禟死在看守所。九月初一,允禩也死于禁所。兄弟俩的死亡,相距不过六天。
雍正即位伊始,在着手处置自己兄弟的同时,对那些与诸皇子结成朋党,互相倾轧的宗室大臣,也正面表明自己深恶痛绝的态度,绝不姑息纵容。
雍正二年(1724年)七月颁发了一篇御制短文《朋党论》发给诸王和要员。文中谈古论今,旁征博引,列数朋党之害,强调臣子要与君王同好恶。雍正三年(1725年)三月,通令八旗严禁家人结党,否则交由步军统领处置。五城官员凡是大臣的家人,如有婚嫁办筵席宴请亲友等事,必须先行报知,然后才能举行。如果有私自结党、结拜兄弟、彼此宴请、借机钻营托情的,立即严加惩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