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十二时辰养生法
15153800000043

第43章 丝竹为伴音乐养生

戌时听听音乐是一项很不错的娱乐活动,它既可以陶冶情操,也有助养生。现代医学表明,当一个人凝神聆听音乐时,他的心跳、脑电波、脉搏等会逐渐与音乐的节奏同步,变得缓慢和协调;血压也会相应的下降,产生一种轻松舒畅的感受。经常聆听音乐,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对一些心因性疾病,如高血压、失眠、健忘、抑郁症等,有非常好的预防和缓解的作用。

经常聆听音乐,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帮助。有人曾经做了这样一个实验:让接受实验的人欣赏音乐,医生用电子仪器测定他的大脑和心脏的生物电,肌肉的弹力、脉搏的快慢、血压的高低等,结果显示,音乐对人的感情、思想、心理和生理都有明显的影响。优美、和谐的旋律,能通过人的听觉器官传入大脑,对神经系统形成良性刺激,使人精神振奋,心情舒畅。同时促进心血管系统和内分泌腺的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和消化腺的分泌,调节胃肠的活动,提高消化和吸收的功能。老人如果经常听年轻时的音乐,在熟悉的旋律中回忆过去的岁月,能减缓记忆力的衰退,推迟大脑的衰老,保持年轻的心态。

孔子对音乐的喜爱非同一般,他在学校里开办音乐课程,经常和当时的音乐大师们探讨乐理,晚年亲自编订了《乐经》,可惜后来失传了。当他在齐国听到余音绕梁的“韶乐”时,竟长时间地沉浸在美妙的情境中,“三月不知肉味”;在绝粮之际,他仍然弦歌不绝,苦中作乐;每当听到动人的歌曲,他都请人再唱一遍,“学而不厌”。长期与音乐为伴,有忧烦的情绪也可以随时排遣,使孔子心境平和、神情愉悦、精神放松,对养生延年是非常有利的。

音乐不仅能陶冶性情,还能消除疲劳。音乐不仅能陶冶性情,还能消除疲劳,延年益寿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了。音乐家长寿者很多。在国外,著名的歌剧《茶花女》曲作者威尔第享有88岁高龄;俄罗斯一个民间歌舞团的演员,平均寿命在90岁以上;法国女钢琴家玛格丽特·普勒沃特在104岁时还能演奏乐曲。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医学教授研究了35位已故交响乐团指挥的健康状况,发现他们的平均寿命比美国男子的平均寿命长五年。世界上八九十岁高龄还活跃在乐坛上的指挥也不乏其例,著名音乐大师斯托科夫斯基在95岁时还站在指挥台上。

在我国历代的皇帝中不乏多才多艺之人,唐玄宗李隆基就是位音乐家皇帝。

李隆基六岁时就在祖母武则天面前表演过乐舞《长命女》,他在宫廷创建教坊、梨园等音乐机构,并亲自谱曲、演奏、指挥,开一代音乐之风。《旧唐书·音乐志》中记载:“玄宗又于听政之暇,教太常乐工子弟三百人为丝竹之戏,音响齐发,有一声误,玄宗必觉而正之。”传说唐代许多著名的乐曲都是玄宗所作,如《霓裳羽衣曲》、《紫云迥》、《小破阵乐》、《凌波仙》等,其中《霓裳羽衣曲》代表了我国古代音乐史上乐舞的最高水平,已成为流传千古的佳作。李隆基对唐代音乐的高度繁荣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物使之然也。唐代杨巨源的《吹笛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玄宗上朝时,手指不停地在腹部按动。退朝后,高力士问道:“陛下莫非圣体有所不适?”玄宗笑答:“非也。朕昨夜梦游月宫,听到仙乐寥亮清越,绝非人间可比。归来时,众仙又奏乐送别,梦醒后杳杳在耳。朕用玉笛尽得所听之乐。上朝的时候唯恐忘记,于是将玉笛置于怀内,上下寻摸,非身体不适耳。”这样一个痴迷音乐的皇帝恐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李隆基享年77岁,也算是皇帝中的高寿者了。可想而知,如果不是在晚年遭受“安史之乱”和痛失杨贵妃的打击,终日与音乐为伴的唐玄宗一定会活得更长久一些。

音乐养生是中医养生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运用音乐来调剂人们的精神生活,改善人们的精神状态,从而起到预防、治疗某些心理情志疾病的作用,这在我国很早就有文字记载了。战国时的公孙尼在《乐记》中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物使之然也”。明代张景岳在《类经附翼》中解释说:“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活泼欢快的乐曲能使人振奋精神,优美雅静的乐曲能让人畅志抒怀,因此音乐对于人的心理具有康复情志、娱乐养生的意义。中医认为,音乐在五行归属上与五脏相关,我国古代的五音“宫、商、角、徵、羽”依序与肝、心、脾、肺、肾相对,也和五行的木、火、土、金、水相对应,目前不管中医还是西医,都将音乐疗法应用于辅助治疗。专家认为,音乐的频率、节奏和有规律的声波振动,是一种适度的物理能量,能引起人体组织细胞发生和谐的共振,影响人们的脑电波、心率、呼吸节奏等。人处在优美悦耳的音乐环境中,能改善精神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功能,促使人体分泌出一种有利健康的活性物质,同时改善人的情绪,缓解紧张、焦虑、烦躁、忧郁等不良心理状态。从医学角度,音乐养生的功效主要有五个方面。

欣赏音乐可使人进入一种特殊的“气功状态”。1.振动协调。人体由许多有规律的振动系统构成,人的脑电波运动、心脏搏动、肺的收缩、肠胃的蠕动和自律神经活动都有一定的节奏。患病时,体内节奏处于异常状态,选择适当的乐曲,借音乐产生的和谐音频,可使人体各种振频活动协调,从而有益于患者恢复健康。

2.按摩刺激。声波传入人体后,使细胞发生和谐的同步共振,可对细胞起到一种微妙的按摩作用,从而增进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促进内分泌系统释放出多种生理活性物质,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

3.宣泄能量。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紧张,人的身心长期处于应激状态,欣赏音乐、歌唱,可以宣泄心理的压力和生理的能量,消除紧张情绪。

4.沟通交流。疾病使人不同程度地与外界交流减少,人产生孤独感和不安全感,情绪和精神受到损害。音乐恰恰可以起到交流的作用,可减少孤独感和不安全感,达到治疗的目的。

5.生阳气与通经络。欣赏音乐可使人进入一种特殊的“气功状态”。适当的音乐,使心境净化,达到较高的入静状态,从而产生阳气,打通经络,实现治疗疾病、保健身体的目的。

目前,音乐疗法已经成了一种风靡世界的保健、治疗方法,很适合现代高节奏的紧张生活。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或在医疗康复的过程中,听一曲高雅、清新、轻松、流畅的乐曲,可缓解紧张情绪、消除身心疲劳,辅助治疗某些疾病。音乐疗法一般30日为一疗程,每日2~3次,每次1小时左右。音乐治疗室应设置在清雅静谧、绿荫浓郁之处。室内要求舒适美观,陈设典雅,空气流通,并配有调节心理和养神调情的色彩和鲜花等。音乐疗法一般包括音乐安神法、音乐开郁法、音乐悲哀疗法和音乐喜乐疗法。

音乐安神法是利用某些具有安神宁心、镇静催眠的乐曲,以消除紧张、焦躁情绪的一种方法,如《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等;音乐开郁法是利用具有开畅胸怀、舒解郁闷功效的乐曲,以消除情志郁结的病症,如《古曲》、《喜洋洋》等;音乐悲哀疗法以节律低沉、凄切悲凉之曲调感人,达到“悲胜怒”的效果,多用于神情亢奋、愤怒、狂躁诸症,如《葬花》、《小胡笳》等;音乐喜乐疗法则利用使人轻松、欣快的音乐消除悲哀、忧思、郁怒等病态心理,如《百鸟朝凤》、《黄莺吟》等。

音乐可以治病已经为国内外大量临床实验所证明。

波兰有一家音乐治疗研究所,医生让患神经性胃炎的病人在每天饭后听音乐,不久以后,病人的食欲大增;意大利有一位神经衰弱症患者,久治无效,后来到一家音乐诊所治疗,医生给她开的药方是三张唱片,让她每天听三次,一周以后,患者的病情有了明显好转;在我国的一家牙科医疗中心,安装了特制的音响设备,拔牙的人一走进诊所,轻松愉快的乐曲似清风拂面,缓解了病人紧张、担忧的情绪,拔牙时的痛苦也就减少了。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音乐美容法也是音乐疗法的一项,是一种公认的简便、高雅的方法。近年来,西方国家流行用德国著名作曲大师莫扎特的音乐进行美容,日本用莫扎特的音乐来防治脱发,这些都是用音乐美容的具体应用。音乐能够美容,从物理上来说,是因为乐声能与皮肤产生谐振。风格多样、情绪各异、变化万千的乐曲,具有不同的振动频率和声波,根据“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道理,这些振波一旦被人体接收,会产生感应效果。振动频率在100~150Hz之间的乐声,对人的皮肤比较有帮助。音乐本身还具有塑造功能。音乐家创造意境中的美,使欣赏者能从中产生一种遐想。这种遐想不仅能给人一种美好的享受,而且这种美好的遐想,可以通过自身的意念导入和作用于人体,完成它的美的工程。

音乐养生有这么多的功效,很多人已经跃跃欲试了吧。别急,请耐心看完下面的内容。在采用音乐养生时,有一些问题要多加注意:

1.音乐设备的选取。最好使用高保真音响播放正版CD音乐,在特殊的情况下,例如不想影响别人,或在一些不方便的场合,可以利用随身听,最好用封闭式耳机。这样虽然声波作用不到皮肤,但音乐的心理效应、以及心理效应产生的心率、血压、呼吸、激素、新陈代谢等方面的作用仍然存在,同样有美容的效果,只是差一些而已。

2.适时适地听音乐。在起床或就寝时,可以用养生音乐作为背景音乐;亦可在闭目养神时静心体味音乐。欣赏音乐时,最好离音响设备两米左右,在音响设备的正前方,这样可以比较好地接收音乐声波且左右均衡,对听觉最有利。

音量过大,人的耳朵会吃不消的。3.音量要适当。音量过大,人的耳朵会吃不消的。所以,应以最佳听觉感受来收听音乐。

4.睡眠音乐的选择。在选择睡眠音乐时,所选曲目除一般催眠曲必须具备的要素外,还要注意旋律的美感,最好选择音量、节奏、情绪渐缓的曲子。睡眠音乐应在入睡前播放,播放时间酌情而定,不要戴着耳机入眠。音量要低于一般音乐,以45分贝以下为宜。

5.听音乐的一些禁忌。空腹忌听进行曲,人在空腹时,饥饿感很强,而进行曲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加上铜管齐奏的效果,会进一步加剧饥饿感;吃饭忌听打击乐,打击乐节奏明快,铿锵有力、音量大,吃饭时欣赏会使人的心跳加快、情绪不安,从而影响食欲和消化;生气忌听摇滚乐,生气时情绪冲动,常有失态之举,若在怒气未消时听到疯狂而富有刺激性的摇滚乐,无疑会火上浇油,助长怒气。

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抚慰人的灵魂,使人忘记疲劳与烦恼。总之,不同乐曲对于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们,确实具有一定的怡情养生及康复治疗的作用。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抚慰人的灵魂,使人忘记疲劳与烦恼。一首优美的乐曲能使人精神放松,心情愉快,令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体力得到适当的调整。音乐还能传递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引起您和朋友情感上的共鸣,达到心灵上的契合。音乐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和孔子一样,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拒绝音乐给他带来的愉悦。于细细地品味和静静地聆听中,身心会得到前所未有的放松。在紧张的工作和学习之余多欣赏一些优美舒缓的音乐,是延年益寿的良方,是悦耳的“良药”,希望每个人都能在轻松欢快的旋律中度过自己美好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