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十二时辰养生法
15153800000044

第44章 沐浴养生强身健体

如果你想在晚上睡一个好觉,不妨在戌时舒舒服服洗个热水澡。洗澡不仅可以清洁皮肤,促进血液循环、新陈代谢,有利于消除乳酸等导致疲劳的废物,还能改善睡眠。

从古到今,洗澡都是人类积极推崇的一种生活享受。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洗澡文化各不相同,但追求健康的目的是一致的。今天,洗澡已经超越了清洁的基本功能,上升到了保健养生,休闲娱乐、辅助治疗的层次。健康人可以通过洗澡来解除疲劳,舒筋活血,放松情绪,患病者也可利用特别的洗澡方法,缓解病痛,促进治疗。

用冷热水交替洗澡可延年益寿。洗澡对身体的好处很多,从养生保健的角度,洗澡是不可怠慢的良方。医学研究证明,温水浸泡,能够帮助治疗某些疾病。水温34~36℃时有镇静止痒作用;37~39℃时最能解除全身疲劳;40~45℃时有发汗镇痛的作用。

著名经济学家、百岁寿星马寅初生前就很注意睡前洗澡,他认为洗澡也是一个很不错的养生方法。

马寅初常说,洗澡是一门学问。他认为:用冷热水交替洗澡可延年益寿。每晚就寝前,他先在热水盆里泡洗十五分钟,用毛巾擦摩后,再坐到冷水盆里擦洗几分钟。冷热交替的洗法使他的血管一张一弛,保持了弹性,因此他到七八十岁时,血压还和年轻人一样正常。

洗澡可以清洁污垢,洗掉皮肤表面的堵塞物,使皮肤门户洞开,促进排汗,大大有利于皮肤的呼吸功能,进而使皮肤有效地调节体温。

洗澡使皮肤和肌肉的血液循环加快,获得更多的营养。洗澡会对人体皮肤产生机械、温度和化学刺激,然后又进一步影响很多系统,如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所以洗澡对人体的影响实际上是全身性的,能改善周围组织和内部器官的供血状况,促进毛细血管、静脉和淋巴管的血液循环,从而提高机体的代谢强度和适应能力。血液循环加速后还促进新陈代谢,缓解疲劳,使皮肤舒适,肌肉放松。

温度恰当的水对皮肤神经有安抚镇静的作用。温度恰当的水对皮肤神经有安抚镇静的作用,有助于止痛、止痒和缓解其他不适感或异感。

对一个健康人来说,洗澡是有利而无弊的。但对于患有某些疾病的人来说,洗澡时也有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1.消化不良或食欲不振的患者,最好在饭前半小时入浴,先在40℃左右的热水中浸泡20~30分钟,同时进行腹式呼吸,然后改用冷水刺激腹部,以增强胃肠蠕动,促进胃液分泌,从而达到增加食欲、改善消化的目的。患有胃酸过多、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者,在42℃左右的热水中浸泡3~4分钟,可控制胃酸的分泌,减轻和控制病情。

2.急性腰痛,特别是因提重或受撞击而闪了腰的人,不宜马上洗澡,否则会加剧疼痛。应在疼痛缓解后,在42℃的热水中浸泡10~20分钟,有助于消炎、止痛。

洗澡还要注意浴室内不宜太闷热。3.糖尿病患者要视情况而定。洗澡会增强人体的物质代谢,加剧碳水化合物的“燃烧”,导致血糖浓度下降,因此对胰岛素自主型的糖尿病人来说,洗澡有好处;但对依靠注射胰岛素来补偿自身分泌量不足的糖尿病人来说,洗澡就不是件好事,因为这会导致低血糖,即血糖急剧下降,所以洗澡时要特别注意,用40℃左右的温水中,能有效地提高胰岛素的分泌。

4.高血压病人宜用39~40℃的温水,一般浸泡20~30分钟,血压会出现明显地下降。

5.心脏病患者在洗澡时,把胸部以下的部位浸泡在40℃的温水中20分钟,能使末梢血管扩张,增加心脏的血液供应量,改善供血不足的情况。

6.消化不良和食欲不振的人,饭前30分钟在40℃的温水中浸泡约半小时,同时进行腹式呼吸,然后用冷水刺激腹部,可促进胃液分泌,提高食欲。

劳动后不应立即洗澡。7.便秘患者在洗澡时,用手掌在腹部按顺时针方向按摩,同时腹部一鼓一收地大口呼吸,用水淋浴腹部,可治疗慢性便秘和防治痔疮。

8.对于孕妇来说,从怀孕的第五个月起洗澡要慎重,否则会导致早产。

9.低血压病人忌洗热水澡。因为热水澡会扩张人体周围血管,使血液过多集于周围血管中,可能导致病人因动脉压骤降而发生虚脱。

为了对自己的健康和生命负责,有病的人应当向医生咨询能否洗澡,或者洗澡时该采取些什么措施,注意些什么,做到兴利除弊。

此外,洗澡还要注意浴室内不宜太闷热,否则会造成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负载过重,可能引起心律紊乱,动脉血压急剧下降。如果是刚吃饱饭或者空腹,不应立即去洗澡。浴后最好休息30分钟。还要注意以下情况不宜洗澡:

饱餐后和饥饿时不应洗澡。饱餐后洗澡,全身表皮血管被热水刺激扩张,较多的血液流向体表,腹腔血液供应相对减少,会影响消化吸收,引起低血糖,甚至虚脱、昏倒。

发烧时不应洗澡。当人的体温上升到38℃时,身体的热量消耗可增加20%,身体比较虚弱。此时洗澡,容易发生意外。

酒后不应洗澡。酒精会抑制肝脏活动,阻碍体内葡萄糖的恢复。而洗澡时,人体内的葡萄糖消耗会增多。酒后洗澡,血糖得不到及时补充,容易发生头晕、眼花、全身无力,严重时还可能发生低血糖昏迷。

劳动后不应立即洗澡。无论是体力劳动后还是脑力劳动后,均应休息片刻再洗澡,否则容易引起心脏、脑部供血不足,甚至发生晕厥。

冬季冷水浴前要多做一些准备活动。也有人长期坚持洗冷水澡,洗冷水澡可以增加人体适应气温的能力,特别是适应冷空气的能力,预防感冒、支气管炎、扁桃体炎、肺炎及过敏性鼻炎等;洗冷水澡对人体的血管是一个很好的锤炼,洗冷水澡时血管急骤收缩,大量血液流向身体内部,过一会儿又流向体表,伸缩幅度大,血管弹性增加,长期坚持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对皮肤来说,能使血管先收缩后扩张,增进血液循环效率,而增强皮肤营养,使皮下组织堆积一定量的脂肪,使皮肤富有弹性,不易患皮肤病;冷水浴使内脏血管包括消化道血管内血流量增多,从而加强了消化系统功能。但洗冷水澡一定要根据个人的体质,不能强求。用冷水浴进行降温时,不宜猛然把全身浸于冷水中,最好用手或淋浴喷头先在身上泼洒些冷水,或用冷水先淋湿手脚,再以毛巾浸些冷水湿润一下前胸后背,摩擦身体片刻后再用冷水淋遍全身,要很快拭干皮肤至发红,感觉清爽就说明有好的效果。如果打寒战,应缩短淋浴时间或升高水温。小平同志就一年四季都洗冷水浴,晚年冷水浴不能洗了,就洗温水,每周六洗一次热水,还在洗澡水中加一小盆豆浆,这对老人干燥的皮肤有较好的护理作用。

当然,冷水浴必须慢慢一步一步适应,最好从气温降低的秋天开始,慢慢延伸到一年四季;先从脸、四肢等局部开始,渐渐扩大为全身洗浴。特别注意,冬季冷水浴前要多做一些准备活动,充分热身后再开始洗浴,时间不宜过长,以2~5分钟为宜。

有些人不宜洗冷水澡,比如:

1.高血压病人。皮肤一接触冷水,血管就急剧收缩,大量血液涌回内脏,使本来就高的血压更升高。严重者可使脑血管破裂、出血、昏迷甚至死亡。血压轻度增高者可洗冷水澡,但要慢慢来,即先用冷水洒一洒,搓一搓身体的某些部位,不要着急。

2.骨神经痛、关节炎病人。神经受寒受凉后会使病情加重。

3.对冷过敏的人。如寒冷性荨麻疹、皮肤瘙痒症患者,在疾病发作期间不要洗冷水澡。不发作时想锻炼皮肤,可用逐步降温法,先洗热水澡,逐渐改为温水澡,再步步降低水温。

除了冷水浴,药浴也是被广泛采用的保健方法。在电视剧《绝代双娇》中,主人公小鱼儿从小在煮着中药的水里沐浴,长大以后体质超群。其他的武侠故事中,也常有伤者或病人药浴后获救的情节。药浴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周代就开始流行香汤沐浴了。在水浴中加入各种药物,可使这些药物直接经皮肤吸收后发挥作用,有些药物能经皮肤进入全身,对皮肤以外的器官奏效。由于药浴对人的身体有着独到的功用,历朝历代一直被医家所重视。

药浴的中药配方多种多样,因病而异,因人而异。药浴的中药配方多种多样,因病而异,因人而异。如用苓苓星、白檀、木香等药材制成香汤沐浴,具有解毒止痒、振奋精神的功用,并且有解痉、降压、抗菌的功效;取枸杞煎汤沐浴,可令肌肤光滑,防病抗衰老,并且还有消炎去肿的作用;用桑枝、槐枝、桃枝、柳枝、麻叶制成五枝汤沐浴,能疏风寒,驱瘴气,活血脉;用菖蒲、菊花、艾叶制汤沐浴,则有明目、醒脑、消热、解暑的功效,并可保护皮肤,预防皮肤病。方法是将中药材用纱布包好,在清水中浸泡20分钟,煮30分钟,然后将药液倒入36~40℃的浴水中,将身体在水中浸泡20分钟,如平常洗澡,再用清水冲洗全身。

我国民间还有一些巧用日用品健身的洗浴方法,同样有疗伤治病的功用,也可归入药浴的范畴。

盐水浴。在浴水中加入适量食盐,待溶化后按常规洗浴,对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还能促进皮肤健康。

白酒浴。在浴水中加入适量白酒,可清洁身体,消除疲劳,治疗痔疮、便秘等。

常吃夜宵易引发胃癌。醋水浴。在浴水中加入少量食用醋,搅匀后按常规洗浴,浴后周身舒适,并可使头发柔软光泽。

人丹浴。在浴水中放入一定数量(成年人一般20~30粒,儿童减半)的人丹,溶解后搅匀,按常规洗浴,可使皮肤沁凉,神志舒畅,有消暑提神之功效。

菊花浴。将适量菊花煎汁去渣后加入浴水中,15分钟后按常规洗浴,能解暑、明目、清热、醒脑,最适宜脑力劳动者。

翠衣浴。取翠衣(西瓜皮)去皮后捣汁,将其涂抹全身,5钟后用温水洗净,可防治痱子,有健美皮肤的奇效。

风油精浴。在浴水中加入数滴风油精,搅匀后按常规洗浴,能使全身凉爽,防止生痱子。

戌时洗澡也有这么多讲究,还是那句话,养生离不开实实在在的生活,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和养生、和健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洗澡和吃饭、睡觉一样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道程序,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让它发挥更大的功效呢,正所谓物尽其用,只要在洗澡水上多花些心思,就能多拥有一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