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到为智
一个从小不会撒谎的孩子,长大了很少会撒慌;而一个从小喜欢撒谎的孩子,长大了很难让他不撒谎。
几乎每个孩子都有撒谎的时候。美国的一份调查结果表明:全美有2/3的孩子在3岁前就学会不说实话,而到7岁,98%的孩子说过谎。在我国,在一次对近6000个拥有3~9岁孩子的家庭调查中,专家们问了父母这样一个问题:“您是否曾发现孩子对您说谎?”结果表明,从3~9岁,年龄越大,父母反映孩子曾经向他们说谎的比例也越大。有一半的孩子从3岁开始撒谎,到9岁,说过谎的孩子竟上升到70%。这说明说谎在孩子中间越来越普遍,也越来越低龄化。这不能不为父母们敲响了警钟。
磊磊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聪明伶俐,惹人喜爱。但他却有个“爱撒谎”的毛病,当他想要一只漂亮的笔记本时,他就对爸妈谎称是学校老师要求大家买的;当他去取冰箱里的东西吃,不小心打碎玻璃杯时,他对爸妈谎称是家里的那只小狗干的,等等,诸如此类的事还有许多。磊磊的爸妈惊呼:“我们的孩子都成‘谎话大王了’,这可怎么办啊?”
像磊磊这样的说谎现象目前是孩子中普通存在的一种现象。在生活中,孩子们为了避免父母对自己的打骂、老师对自己的批评,都会想出各种理由推卸自己的责任,或掩盖自己的错误,因此而撒谎。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说谎是心理畸变中最严重的缺点之一。”撒谎是一种不良行为,一个从小不会撒谎的孩子,长大了很少会撒慌;而一个从小喜欢撒谎的孩子,长大了很难让他不撒谎。当孩子经常把撒谎作为一种逃避责任的方法时,那么,一旦他感到责任和压力,或者想去获得什么时,他就自然而然地去撒谎。同时,会为自己找许多理由来说服自己和别人。这是一种很深层的心理活动,一旦这种习惯养成,就非常难以更改。所以,对孩子撒谎问题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孩子的谎言,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幻想式谎言
有的孩子想像力非常丰富,特别是幼儿和小学低年级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具有很强的“神话编造才能”,他们往往无法分清想象与现实,经常会将自己的想象内容“编”进对现实的描述中。比如他希望自己的父亲是将军,他就对人家说:“我爸爸是将军。”严格来说,这种幻想式谎言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谎言,父母无须过分担心。
2.防卫性谎言
这种谎言在大多数时候是“被逼”出来的。比如父母、老师对孩子的期望很高,孩子迫于家长和老师的压力,订出一些他明知无法实现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或者父母习惯用严厉的惩罚来管教孩子,孩子为了逃避惩罚,就用说谎来挡驾。这种谎言在孩子身上最为常见。
3.补偿性谎言
当孩子没有达到父母或老师规定的期望,比如期终考试进前3名,但又想得到父母的赞美时;或者当孩子并不拥有某些东西,但又想在同伴中保持受崇拜的地位时,孩子往往用谎言来“补”上自己不足的地方,从而达到自己受表扬的目的。
4.逃避性谎言
当父母或老师分给孩子某些不喜欢的任务时,孩子会用谎言来帮助自己逃避责任和任务。比如,当父母要求孩子帮忙做家务时,贪玩的孩子会欺骗父母说自己正在做作业,没有时间。
孩子说谎是父母非常头痛的事,有许多父母都曾经为孩子撒谎而苦恼过。当孩子撒谎时,有的父母不由分说,一顿饱拳,或者一顿大骂,以为这样可以起到教育的作用。然而许多事实证明:父母不去仔细调查、分析孩子撒谎的原因,而不分青红皂白地斥责和毒打孩子,往往会事与愿违。面对孩子说谎,打骂是解决不了什么问题的,你的打骂还会加深孩子对惩罚的恐惧,也许他的下一次说谎会更加巧妙、更加天衣无缝,让你无法识破。孩子撒谎的原因很多,有时候倒不是出于本意,而是做错了事怕遭到父母的打骂。这种情况大多数是父母平日教育方法不当所致,孩子有过认错后挨打挨骂的切身体会,于是就想方设法编造一套谎话搪塞过去。所以,作为父母,我们应该首先对于孩子撒谎作一下具体的分析,弄清他们撒谎的原因,然后再采取合理的方式教育他们。
要纠正孩子撒谎的习惯,父母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启发孩子说实话的心理,注意检点自己的言行,从下面几方面做起:
1.倾听
当孩子说谎之后,父母在责备孩子前,不妨先听听他们的理由,免得冤枉了他们,因为在许多时候,孩子们撒谎也是有一定原因的。孩子说谎有时是出自美好的愿望,有时是一种心理补偿,有时是某些不良情绪在作怪,有时却是为了逃避和耍赖。在了解了谎言背后的真实心理之后,父母首先要将心比心,理解孩子说谎的“苦衷”,明白孩子通过说谎想要达到的目的,然后采取适当的方法让孩子不再以谎言为手段去满足他的心理需求,而要通过正确的途径达到他想要达到的目的。
丽丽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她8岁时,因为一次撒谎,被父亲重打一顿。但父亲的责打并没有使她改正错误,反而使她变本加厉,不仅时常撒谎,而且每次都是面不红心不跳。第一次撒谎的经过很简单:一天晚上,丽丽告诉妈妈明天要去少年宫学书法,但妈妈偶然得知那天少年宫根本就不开门。晚上,在父母的再三追问下,丽丽才告知实情,原来她和班上的几位同学相约到动物园去玩了。于是父亲勃然大怒……
因为丽丽说谎的毛病太严重,父母便带她去看了心理医生,当医生问起丽丽的第一次撒谎经过之后,问丽丽当时为什么撒谎。她说:“我上午就答应了同学要去的。”医生又追问:“为什么要撒谎呢?”原来丽丽的父母要求比较严格,丽丽意识到如果直说,很可能被父母拒绝,这样他会在同学面前很没面子和信誉。其实丽丽的谎言背后还有一份诚信。
2.坦然面对
孩子说了谎,也没必要教训他一顿,而应当面对现实,鼓励孩子说实话。当孩子真的说了实话后,要就事论事,首先要表扬他的诚实,然后再妥善处理他的错误。想办法让孩子明白撒谎是没有必要的,撒谎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可以用别的方法解决问题,撒谎的人任何人都不喜欢。一个没有责难的温暖情境,孩子会知道他实在没有撒谎的必要。
3.故事引导
当孩子说谎时,父母可以用“真实”的例子给他提供可以借鉴的榜样,让他参照故事里的人和事去调节自己的言行。如给孩子多讲一些有关诚实的故事,如“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华盛顿砍树”等,使孩子认识到为人诚实的好处。同时,还要讲一些因为不诚实而享受苦果的故事,如《狼来了》的故事,让他感到谎言会使说谎者最终受到伤害,如《木偶匹诺曹》的故事,让他知道说谎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比如鼻子变长,这会在小孩子的心中形成一种轻微的畏惧,可让他在说谎之前,产生忌讳的心理,从而避免说谎行为的发生。
4.避免给孩子贴“标签”
不要给孩子贴上“谎话专家”、“吹牛大王”等标签。尽管有时候成人喜欢用通过给孩子归类的方式来谴责孩子,但它造成的后果则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孩子今后可能会更加“努力”地说谎。
5.父母应以身作则
孩子爱说谎大多与家长常说谎和不遵守诺言有关。因此,父母应以身作则,不要让自己成为孩子说谎的模仿对象。孩子是善于模仿的,父母在平时一定要谨言慎行,作好孩子的表率,因为“有怎样的父母,往往会有怎样的儿女”。如果孩子发现自己的爸爸妈妈常常以说谎来“争面子”,孩子可能会学习这种处理方式。所以,要克服孩子身上的毛病,父母首先要检查自己的行为方式。
说谎是孩子心理发育不成熟的表现,它往往是一时的行为,并不能全面反映孩子的品性。通过不断地制止和纠正,孩子完全可以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小事也很重要
父母不要对说谎的孩子进行恐吓或者利诱,比如对孩子说如果再说谎就不让他吃饭,或者向孩子许诺只要说出真话,就不责打他。但当孩子承认说谎之后,又立刻摆出横眉冷对的模样,仿佛孩子犯了什么不可饶恕的罪过,非要弄得他“以泪洗面”“痛改前非”不可。其实,父母这种软硬兼施的“折磨”比孩子说谎造成的后果要严重得多。这不仅会使父母的形象在孩子心中一落千丈,而且孩子还会在心中暗暗决定,下一次自己说了谎坚决不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