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别为小事误了孩子未来
15161700000012

第12章 面对任性,不可心软

点到为智

任性,虽然算不上什么大的缺点、错误,但也应引起父母的注意,如果不注意帮助孩子克服这个毛病,今后就可能给他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由于任性,他们在工作中就难于与同事们相处;由于任性,在家庭中也很难与家庭成员和睦相处。

强强是个非常任性的孩子,有一天,妈妈带强强去百货商场买东西,强强看中一个玩具熊。因为强强刚过完生日,收到了好几个玩具礼物,所以妈妈决定不给强强买。没想到这下可不得了啦,强强开始耍脾气,又哭又闹,躺在地上不起来打着滚,妈妈假装不理他,结果强强就更来劲,甚至动起嘴来啃地板。妈妈无奈之下,只好买了那个玩具熊。其实,这种情况不是第一次发生了,有时,强强的爸爸妈妈让强强做什么事,他如果不想做就不做,“就不……”、“偏不……”成了他的口头禅,无论爸妈怎么劝说都没有用,尤其是在公共场所常常会弄得父母十分尴尬,强强的任性简直成他父母的一块心病。

还有一个孩子,在幼儿园是有名的小画家。他的画曾几次参加儿童画展,并且获过奖。因而外国友人来参观幼儿园时,看他作画也就成了一个精彩节目。有一次,老师把纸笔都准备好了,外国友人也来了,只等他作画。而他那天不知为什么,不想画。他不肯画,老师来劝也无效;只得把他母亲找来,母亲说了许多好话,他还是不肯,最后母亲只得恳求道:“乖孩子,听妈的话,就画这一回,好不好?妈就求你画这一回!”

最后,在母亲的一再恳求下,孩子虽然画了,但母亲却从此欠了儿子一笔债,使他日后对抗母亲或要求母亲做事有了本钱,给孩子日后的教充留下永不可磨灭的阴影。

常常听到许多家长说:“我的孩子很任性,气死我了。”还有的家长说:“现在的孩子一个比一个任性,真拿他们没办法。”任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固执己见、一意孤行。案例中的强强和那个小画家就是十分任性的孩子。任性的孩子做事情时总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任何人的劝告和阻拦都难以发挥作用。如果事不遂愿,就大吵大闹、乱发脾气,或者闷闷不乐、伺机报复。想获得什么东西,不管客观条件是否允许,非得到不可;想做什么事情,不管是否合理、正确、有益、可行,非得做不行。越是劝阻,他们就越坚持。任性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以为自己是一切的主宰,周围所有的人和事都是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存在,都要听任自己的支配。这样的坏习惯父母一定要及早纠正,否则孩子到社会上必然碰壁,也无法立足。由于任性,他们在工作中就难于与同事们相处,更谈不上协调配合;由于任性,在家庭中也很难与家庭成员和睦相处。

任性作为一种不良的性格,除了孩子自身的问题外,多半由于父母抚育心态上的偏颇而造成。父母平时过分溺爱孩子,对孩子迁就、放任、姑息、纵容、百依百顺,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想做什么事就做什么,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轻易给予满足,特别是当孩子哭闹的时候更是如此。久而久之,便形成遇事就放任自己的心理定势,会无形中给孩子一种心理暗示:凡事只要坚持,就能达到目的。伟大的思想家培根有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你知道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百依百顺。”另外,父母对孩子采取高压、强迫的教育方式,过多地责骂孩子,也容易使孩子形成固执、任性的坏脾气。

那么,作为父母,应该如何纠正孩子的任性行为呢?

1.面对孩子任性,不可心软

从孩子任性的形成来看,多数是由于父母无意或有意的娇惯和迁就造成的。父母越是迁就退让,孩子就越容易任性。所以面对孩子的任性,父母不能心软。要横下心来,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去理睬他。孩子本是闹给大人看的,没人理他,也就没有意思了。闹过之后,父母要把道理向孩子讲清楚,使孩子认清道理。比如孩子偏食,父母必须强制孩子在限定的时间吃完规定的食物。否则下次用餐时,不论孩子如何哭闹,均不给他食物。这样才能纠正孩子的偏食。比如有时候和孩子去商店,看见某一个不适合他玩的玩具,孩子缠着父母非要买下来不可的时候,那么不论他哭也好,闹也好,哪怕在地上打滚也好,也不能给他买这样的玩具。俗话说:“胳膊扭不过大腿。”只要坚持不买,那么孩子哭闹一会儿,自觉没趣,只得自己收场。

2.正确运用家长的权威

大量的调查表明,孩子出现任性同父母不能正确运用自身的权威作用有很大关系。父母平时如果能够真诚地关心孩子、平等地和他谈心、严肃地批评他的过错,就能在孩子心目中树立权威,取得孩子的敬佩和信任,父母的劝说就容易被孩子接受,孩子任性的可能性就大大减少。

3.对孩子的要求要有一定的准则

从孩子的出生起,父母对孩子的行为,要用“要”与“不要”、“好”与“不好”、“可以”与“不可以”加以肯定或否定,不能含糊,更不能随意变动。这样,孩子就养成了服从一定行为准则的好习惯。

4.了解孩子任性的原因

有的孩子任性并非有意对抗父母,而是事出有因,孩子有他自己的“道理”。对此,父母要仔细地了解孩子固执己见的原因,心平气和地解释不能任性的道理。比如,有的孩子一再地要求父母给他买名牌运动服,父母不答应,他就以不去上学相威胁。经过了解,父母知道孩子班里的几个要好同学都买了这种名牌运动服,孩子觉得自己不穿太没面子。针对这种情况,父母应告诉孩子小学生并不需要都穿这种运动服,自己家里经济条件不适合买这么昂贵的运动服,讲清同学之间攀比没意思之类的道理,以此来说服孩子。

5.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孩子不听话,不要与之僵持,可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小孩的兴趣和注意力极不稳定,原来的想法或意图,常因一时冲动而被遗忘。所以,当孩子任性时,可用其他事岔过去,再积极引导,这比消极制止效果要好得多。比如,孩子在吃饭时因一点儿小事不如意就不吃了。父母批评了他,他就干脆躺在地上哭闹。对待这样的孩子,父母要表现得沉着,有耐心,可用转移法进行教育。此时,父母可请他看一看画册,或做其他能吸引孩子的事情,以此来安定他的情绪。等孩子情绪稳定后,父母好像没有这回事似的,让他吃饭,这样孩子也就会忘了刚才发生的事情。吃过饭后,父母再给予耐心的教育,指出他刚才为什么不对,危害是什么,并要求下不为例。这种做法是比较有效的。

6.不要打骂孩子

孩子任性耍混,常会惹得父母生气,特别是当着亲戚朋友的面,或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觉得很丢面子,不由得也发起火来,想强迫孩子听话,孩子往往也不示弱,结果打骂起来。这样一来,父母不仅没挽回面子,反而让大家看到其教子无方。其实,孩子任性时与之发脾气,企图用暴力强制其服从,不仅纠正不了孩子的任性。反而会造成孩子更暴躁或更怯懦。

7.父母之间的意见要统一

孩子的父母,甚至同祖父母之间的意见也要统一,否则家长的正确意见难以付诸实施。例如,当孩子任性时,往往是母亲动手打孩子,父母忙着护孩子,外婆出来拉孩子,甚至相互埋怨、指责、争吵,这就更助长了孩子的任性。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千万不要产生分歧。即使有分歧,也不要在孩子面前暴露出来。

孩子的任性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克服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因此父母要有耐心,给孩子改正毛病的时间。也不要从一个极端发展到另一个极端,生硬地让孩子一切服从父母,抑制孩子独立思维的能力。

小事也很重要

一般来讲,孩子的任性具有两重性,应注意区分不同情况而加以教育。一种情况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认识范围会不断扩大,自我意识会迅速发展,自尊心、独立性会逐渐增强,从而产生“任性”行为。这种“任性”行为是孩子身心发展的正常反映。它表现在孩子为了维护自尊心而有较强的自我意识方面;或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而采取一些冒险行为方面;或独立完成某件事时,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方面。对此,作为父母要合理运用孩子的这种“任性”,使之成为发展孩子独立性的一种动力,而不应当视为错误而予以追究。另一种情况是,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表现为不分情况地随意放任自己,毫无约束,就如案例中的强强和小画家一样。这是一种消极的性格,父母应帮助孩子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