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别为小事误了孩子未来
15161700000055

第55章 饮食有节,定时适量

点到为智

合理的饮食习惯,可以形成人体对营养吸收的良好状态。父母一定要让孩子遵循定时定量的健康饮食方式。

《黄帝内经》中说:“饮食有节……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所谓饮食有节,是指饮食要有节制,不能随心所欲,要注意饮食的量和进食时间。合理的饮食习惯,可以形成人体对营养吸收的良好状态。如果在饮食上马虎从事,不定时、适量,则有可能导致人体对营养吸收系统功能的紊乱。所以,父母一定要让孩子遵循定时定量的健康饮食方式。

1.饮食定时促消化

饮食定时是指进食宜有较为固定的时间。定时进食,能增加孩子的食欲,从而保证其获得足够的营养素和热量。孩子有规律的定时进食,可以保证消化、吸收机能有节奏地进行活动,脾胃则可协调配合,有张有弛。食物则可在机体内有条不紊地被消化、吸收,并输遍全身,于身体是大有好处。如果食无定时,或零食不离口,或忍饥不食,则会使胃不断存留食物和消化食物、胃肠时刻处于紧张状态,得不到必要的松驰,这样就会使孩子食欲逐渐减退。长此下去,就会导致其消化功能紊乱而得胃肠疾病,有损健康。

人在进食以后,食物在胃里都会停留一段时间才能被消化。一般来说,水在胃中停留10分钟左右,碳水化合物停留2小时左右,脂肪及蛋白质停留的时间要长一些,一般混合食物停留时间不会超过4~5个小时。孩子的胃肠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胃容量较少,食物在胃内停留3~4个小时就会被“排空”。孩子需要定时定量进食,这是根据他们的营养需要和胃的容量,食物在胃中排空时间,他们的活动量以及饮食习惯来确定的。对于7~11岁的孩子,胃每天可容纳食物量2100~2300克,随年龄的增长,胃容量会逐渐增加。因为一般食物在孩子胃内会停留3~4个小时,所以孩子以每餐相隔3~4个小时为宜。

2.每餐只吃8成饱

饮食要适量,是说吃东西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要恰到好处,饥饱适中。人体对饮食的消化、吸收、输送,主要靠脾胃来完成。进食定量,饥饱适中,恰到好处,则脾胃足以承受,消化、吸收功能运转正常,人便可及时得到营养供应,以保证各种生理功能活动。反之,如果饮食过多过少都会损伤脾胃。脾胃功能损伤,则气血生化无源,必然导致疾病的发生。

孩子在面对食物时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看见好吃的、喜欢吃的就使劲吃。而有些父母也错误地认为孩子爱吃某种食物,就是身体缺少某种食物的营养,对孩子也就不加阻止,久而久之,结果孩子吃出毛病,才后悔不已。

父母给孩子吃东西时一定要掌握量,并不是越多越好,养生的根基是“饮食有节”。现代医学认为,适量饮食可以延长寿命,即每餐只吃8成饱。许多科学家推论,人类如果采用“少吃”这种饮食模式,概率寿命可望增加20~30年。为什么僧侣和隐居者当中长寿者特别多?这和他们饮食适量关系密切。

有人曾计算过,一个人的一生,若以平均70岁计算,每人要吃进60~70吨食物。人的胃肠和其他器官一样,工作是有一定规律的,它们的承受能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违反了它的规律和承受能力,人就必然要出毛病。唐代大诗人杜甫之死,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安史之乱平定之后,他坐船从四川回老家,但由于突涨洪水,被困在洞庭湖中。后来有人知道此事后,便送去酒肉,杜甫在饥饿中暴饮暴食,结果这位大诗人与世隔绝了。

作为父母,要根据孩子的食量给予适量的饭菜,并坚持要求他们顿顿吃完。千万不能一味要求孩子多吃,更不能依着孩子爱吃多少就吃多少,一顿饱一顿饥,然后用零食填补,这必然会影响孩子下一顿的饮食,慢慢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

为了孩子的健康发育,父母要为孩子建立合理的饮食原则,也就是说,每天进食的次数、时间以及每餐的食量都要有合理的安排。改变“早餐被忽略、午餐在流浪、晚餐太丰盛”的现状,定时定量用餐。中医学认为,一日之中,机体阴阳有盛衰之变,白天阳旺,活动量大,故食量可稍多;而夜暮阳衰阴盛,即待寝息,以少食为宜。

小事也很重要

培养孩子按时吃饭莱坞习惯最好从哺乳期开始。孩子出生后,要慢慢从“饿了就喂”有意识地向按“顿”吃过渡。另外,在添加辅助食品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调节好“稀”和“稠”的间隔喂法,使孩子从以吃奶或吃奶粉为主逐渐过渡到以面,粥,饭等作为每顿主食,而以稀的奶和饮为辅的吃法,,逐渐形成1日3餐定时吃饭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