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诸葛亮职场生涯十大败笔
15164700000010

第10章 曲意奉承,助长员工嚣张气焰

诸葛亮担任丞相之后,地位处于“一人之下,万上之上”。在此之前,他在刘备集团中实际上处于中上等地位。就是刘备汉中称王之时,诸葛亮的官职也只是军师将军,位居前后左右等常设大将军之下。在与“同事”相处中,除了李严之外,他似乎并没有与人闹出什么矛盾,但是,二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他在“同事相处”中确实有过一些漏洞。诸葛亮“捧杀”关羽便是其中之一。

关羽字云长,是最早追随刘备起事的蜀汉功臣之一,“桃园三结义”更是千古传颂的美谈。其将才资质甚佳,又高风亮节。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有“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的精彩传奇故事,虽然是戏剧渲染,但关羽的忠心和胆识的确使他具有特殊魅力,甚至后人以“关帝”、“关爷”相称,敬之为神。但是,关羽有一个缺点就是自视极高,这一个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酿成了他以后大意失荆州,以及身首异处的悲剧下场。

刘备入川后,大量起用原益州集团人才,其中关中名将马超,原为雄踞一方的领袖,是西凉第一猛将,在被汉中集团派来支援刘璋时,倒戈投靠刘备。刘备给予其特别的礼遇,晋封其为平西将军,与关羽、张飞平起平坐。如此一来,远镇荆州的关羽心里可就不平衡了。他特意从荆州写信给诸葛亮,问“超人才可比谁类”,甚至要入川与马超比试。

诸葛亮当时虽然职位略低于关羽,但已是刘备集团的主要策士,应该说,他对关羽自视清高而又深明大义的个性是有所了解的,可是,他不但没有将刘备重用马超的利害关系对关羽讲明白,反而顺其个性,曲意奉承说:“孟起(马超字)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翼德(张飞字)并驱争先,犹未及髯(时人称关羽为美髯公)之绝伦超群也。”他将马超比作西汉初期的彭越及英布等有勇无谋的猛将,这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实际上当时武将中武艺高超者当属吕布、马超、典韦等人,而文武兼备者当属吕蒙、赵云、张辽等辈。诸葛亮的这一吹捧,虽然暂时平息了关羽的不平,可是也助长了其傲慢的气焰。关羽在收到诸葛亮的书信后,“省书大悦,以示宾客”。这种自大情绪为他将来的悲剧埋下了隐患。

刘备自封汉中王后,诸葛亮担任军师将军,总领军国大事,册封“五虎上将”。新建立的四大军团统帅中,关羽为前将军,地位最高,其次为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后将军黄忠。诸葛亮此时又担忧了,对刘备说:“黄忠将军虽是荆州名将,但与关羽平起平坐恐怕他会不服。”刘备于是派费诗到荆州,给关羽送去前将军的印绶,并嘱其说服关羽。关羽果然看不起黄忠,拒不受封,说:“翼德吾弟也。马超世代名家(此时对马超没意见了)。子龙(赵云)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位与吾相并,可也。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再看费诗的劝说:“夫立王业者,所用非一。昔闻萧、曹与高祖少小亲旧,而陈、韩亡命后至,论其班列,后来居上,未闻萧、曹以此为怨。今汉中王以一时之功隆崇于汉升(黄忠字),然意之轻重,宁当与君侯齐乎?且王与君侯譬犹一体,同休等戚,祸福共之,愚谓君侯不宜计官位之高下、爵禄之多少为意也。仆一介之使,衔命之人,君侯不受封,如是便还,但相为惜此举动,恐有后悔耳!”“羽大感悟,遽即受拜。”可见关羽也是一个能明辨是非之人。而费诗所言,难道诸葛亮不会讲出这种道理吗?恐怕不是他不明白,而是没有这么去做而已。以诸葛亮当时的身份,他不仅仅是关羽的同事,更是刘备集团的实际决策者和“人力资源部主管”,他所考虑的,不应该仅仅是暂时平息矛盾,还应该积极主动地考虑对关羽的教育和“培养”,这是他的一种使命,应是他的责任感使然,因为这必将关系到关羽的“成长”,以及整个刘备集团的利益。相信后来关羽很大程度上因为自己个性上的缺陷而“失荆州”,是诸葛亮所不愿看到的吧!因为这直接破坏了他自己谋划的“隆中战略”,从而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他职业目标的实现,这就是他“捧杀”关羽所带来的恶劣后果。

员工与公司利益的一致性已经讲了好多,而且职业生涯中的人也都应该明白,公司的事就是自己怕事。同样,别以为同事不关己而忽视同事的缺点,或者做一个“好好先生”,甚至纵容。或许,你正为同事明显的缺点而暗自庆幸,希望他的跌倒能为你铺平道路,使你在晋升的道路上少了一位对手——事实上,的确有很多人是这么想并依此去行事的,可是,这不是光明正大的行径,也是不可取的。与人交往,讲求“以诚相待”,与同事交往,也是“以诚换诚”,纵容和吹捧都是一种变相的“欺骗”,有悖于人际交往的准则。

很多职场中的人都被越来越多地灌输着这种思想:职场拒绝坦率。这种思想应该有它的合理性,因为同事关系是人际关系中十分微妙的一种,处理不当,会直接影响到你的职业生涯。但是,这种思想绝对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拒绝真诚,其真正的含义,应该是教给职场人士一种与同事相处的方法,即如何才能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与同事融洽相处。这只是一个方法问题,而不是一个原则问题。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才能在同事交往中左右逢源。从个人利益的角度讲,即使是掩饰得再好的“不真诚”,最终也会露馅,到时候,只能给自己带来信任危机。就拿吹捧来说,当同事发现你的违心吹捧最终给自己职业生涯带来影响,或者发现这一切都只是你为了自己的晋升故意所为,那么,你的后路也就可想而知了。

在对待工作时,有一条著名的工作原理,即“多一盎司定律”,它是由著名投资专家约翰·坦普尔顿通过大量观察研究提出的。“多一盎司定律”强调员工的主动性,指出那些与别人做了同样多却取得突出成就的人,二者所做出的努力差别很小,只是“多一盎司”,但其所取得的成就的及成就所包含的实质内容却有着天壤之别。实际上,这一原则在同事间的交往中也是适用的,对于同事的真诚,你可能只需要“多加一盎司”,就会收到积极的效果,而你所得到的,将不仅是“一盎司”,而是取信于一盎司的回报,这是毋庸置疑的。

明白了真诚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的任何言行,都将有助于与同事融洽相处。实际上,下面这些约定俗成的注意事项都能够帮你维持良好的同事关系:

(1)保持快乐。以快乐的心情去面对同事,用你的快乐感染同事,乐观积极地与他们相处,起码你会赢得好感。

(2)耐心倾听。倾听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尊重同事的表现。只说不听则是人际交往中的大敌,因为人人都想让自己的思想通过语言流露出来。

(3)虚心和谦虚。同事之间,既是合作关系,也存在着必然的竞争关系。虚心请教让你既容易被接受,又能学到他人的长处;同时谦虚能淡化敌视和嫉妒。

(4)宽容和忍让。“容人者,人亦容之”,“小不忍则乱大谋”。宽容和忍让是同事交往中的两个“先行者”,任何时候,都须三思而行。

(5)接受别人。摒弃固执己见的习惯,接受同事的积极意见,相信不会被认为是缺乏主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