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诸葛亮职场生涯十大败笔
15164700000011

第11章 不能为团队链条注入沟通润滑剂

诸葛亮主政之前,官居其上而对刘备贡献最大的,当属法正。

法正原为益州刘璋旧部,因不被重用而产生异心,后积极策动刘备入川,并最终劝刘璋投降,为刘备夺取西川立下大功。

刘备入川后,法正更是凭借对当时占领汉中的曹操形势的了解,积极建议刘备夺取汉中。曹操得知刘备夺取汉中之谋略皆出于法正之手时,也表示:“我早就知道,刘备不可能有此能力。”

刘备汉中称王后,对法正自然备加尊重,封其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其职位在诸葛亮之上。刘备在世时,去世的文武重臣包括关羽、张飞在内,只有法正死后有谥号,其余都是后主刘禅时才追谥的,由此也可以看出刘备对法正的礼遇。

然而,法正在德行方面却不加收敛。早在他任刘璋部属之时,就“为其州邑俱侨客者所谤无行”,任蜀郡太守后,他更是“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这一方面是他个人素质上的劣性,另一方面,也是来自于益州当时官僚及地方豪强勾结,鱼肉百姓的传统。

当时,诸葛亮挂名军师将军,实际上担负宰相重任。为彻底扭转益州局面,他毫不留情地打击特权,力行法治。这引起了益州官僚的不满,他们指责诸葛亮“刑法峻急”而不“广德量力”,纷纷要求他“缓刑弛禁”。于是,当时的成都地方豪强之首法正被委派与诸葛亮交涉。法正搬出汉高祖刘邦“约法三章”的典故劝说诸葛亮,而诸葛亮则以“乱世用重典”相对,深刻地阐述了力行法治的重要性,令法正无言以对。

可是,正是全面致力于以法治理益州的诸葛亮,在对待我行我素的法正时,他网开一面,并为其找出若干理由。当时,法正的违法乱纪的报复行为,引起同僚的极大不满,于是对诸葛亮说:“法正于蜀郡太放纵,将军宜禀报主公,抑其威福。”意即希望诸葛亮能在刘备跟前反映反映,对法正的行为加以约束。但是,素以执法严峻著称的诸葛亮却说:“主公正在公安,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法正)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这是什么逻辑?难道说,只因“先主雅爱法正”,以及“为之辅翼”,就说其乱法有理,情有可原了吗?看来,国人所说的“刑不上大夫”真是不无根据呀!或许,诸葛亮的确是从法正的功劳方面考虑,然而,问题的关键也正在于此。按当时益州的局势而言,只能以一个“乱”字形容,而法正作为成都地方豪强之首,又身为蜀郡太守,本应以身作则,为那些“专权自恣”的特权阶层做出正直的表率才对。诸葛亮的这种法外容情,只能被看成是向特权低头。如果更进一步探究的话,只能给人留下别有用心的嫌疑。再说,诸葛亮能引经据典地说服法正赞成他力行法治,难道就不能以大局为重,指出法正乱纪行为的危害吗?“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看来,诸葛亮不仅没打算指出法正的不当,甚至也没打算答应那些对法正行为不满的同僚的请求,禀明刘备,以抑制法正的肆意横行。这里存在一个沟通问题。

职场上的许多不利情势,其实完全可以通过真诚的交流、坦诚的沟通,使其细节上发生改变,从而逐渐扭转整个局面。但是,相当一部分员工,都本着相安无事的观点,相信沉默是金,他们紧闭双唇,不愿干涉进去,害怕得罪同事,他们说:“那不关我的事!我只要走得端、行得正就行了,我的事我自然会装在心里。”所以,他们不去沟通,任由情势恶化,当酿成恶果、危及自身时,他们才会说:“我就知道不会有好事!看,让我说中了吧!”甚至还会幸灾乐祸,庆幸自己没有步其后尘,而将自己的损失先搁置一旁。这难道不是很愚蠢吗?

一件糟糕的事情,如果尚处在萌芽状态,则可以通过及时沟通,坦诚交流,齐心协力出谋划策,将它遏制住。然而,一旦产生了一种事不关己的心态,听之任之,它只能泛滥成灾。不见“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防微杜渐”,则能长保安宁吗?而企业的兴衰,又怎能不直接关系到每一个员工的利益呢?

同事之间的合作和竞争关系,注定每一个员工都处在同一个链条上,只要链条运转,就会相互摩擦又相互推进,在运转过程中,沟通是惟一有效的润滑剂,没有了润滑剂,链条就会运转不灵,而构成链条的每一小节都会磨损和生锈。同样,没有沟通,同事间本身存在的屏障也会变成厚厚的坚冰,团队协作也就变成了一纸空文;没有沟通,团队的运转也会出现故障,每一个员都将受到损伤。

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15%靠的是专业知识,85%靠的是与人沟通的能力。”沟通的方式多种多样,简单而言,可划分为语言沟通、书面沟通和“无声的沟通”。

(1)语言沟通。包括说话和倾听。说话是一门艺术,相同的意思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要让人明白自己的真实想法,就需要找到更为有效并容易被接受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同时,善于运用语言艺术,还能增进同事感情,促进交流与合作。同样,倾听也至关重要,只说不听既表现得以自我为中心,又不能有效了解对方的内心。只有说话与倾听相结合,才能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

(2)书面沟通。包括阅读、书面等立体沟通行为。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书面沟通已经越来越受到职场人士的重视,它的最大好处,就在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而有效地达到沟通的目的。

(3)“无声的沟通”。即身体语言的沟通,包括举止、眼神、面部表情等。实际上,在社交场合中,大概只有三分之一的信息靠语言传递,其余三分之二是由无声的身体语言来传递的。如果要真正准确地把握对方内心的真意,单靠语言的沟通远远不够,还必须懂得解读、掌握及活用身体语言。

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就是人们并不是不明白沟通的重要性,而是受阻于多种多样的沟通障碍。一般来说,人们在沟通一种过程中会遇到的以下障碍:

(1)语言表达的障碍。往往由沟通双方的共同原因造成,即说话者的表达能力和倾听者的理解能力。这就需要找到一种双方都能接受的语言。

(2)信息传递的障碍。由此而造成信息传递中的断章取义,使信息失真,人际关系学称之为信息的过滤。这就要求在沟通过程中,尽可能全面而准确地传递信息,同时,也需要学习考察能力,而不是道听途说。

(3)心理差异的障碍。造成心理差异的原因很多,诸如个性、环境、同事间的利益关系等,都会影响沟通时的心理。最好的办法只能是通过沟通达成心理上的一致。

(4)顾此失彼的障碍。由于时间限制,以及信息的繁杂多样等原因,使得沟通过程中难以对信息进行合理分析,从而造成沟通障碍。最佳的处理方法,就是分清信息的重要性,区别对待。

(5)关系不清的障碍。同事之间,往往由于关系不清而很难有效沟通,这就要求平时处理好同事间的人际关系。

(6)沟通技巧的障碍。在使用三种沟通途径进行交流时,往往会由于沟通技巧的欠佳而使沟通受阻,特别是在肢体语言的交流中,由于不能使用合适的肢体语言,或者不能解析肢体语言,从而造成沟通困难。这就需要员工们平时多掌握和注意沟通技巧,将其当成一种艺术来学习和使用,为有效沟通发挥作用。

总之,沟通中的障碍虽然的确存在,但也不是不可避免,只要把沟通当成一种精神需要,以求达到同事间亲密相处,并增强团体精神,沟通障碍就会迎刃而解,你的职业生涯也将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