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诸葛亮职场生涯十大败笔
15164700000013

第13章 拉帮结派

后人谈论诸葛亮时,总是称赞他“知人善任,唯贤是举”,并对他居高位而不受排挤和猜忌喝彩不已。然而,同所有的封建官场一样,诸葛亮既然位高权重,就难以摆脱拉帮结派的为官之路。

蜀汉前前后后的臣属,主要可按地域和资历划分为三大派系,其一是以关羽、张飞、赵云为代表的资深派,他的大多来自中原;其二为诸葛亮、庞统为代表的荆州派;其三为以法正、李严为代表的益州派。但是,从根本上说,资深派关、张、赵等实际上可以和诸葛亮的荆州派合二为一,都为刘备旧部;而且,关、张二将自诸葛亮出山以来,虽也曾由于刘备对他们相对冷落而颇有微词,但是,在刘备的劝说以及诸葛亮个人才能的突显之下,关、张二人最终对诸葛亮“号令必遵,计无不从”,而且相当佩服和尊重。赵云更有“葛派”之称,他在刘备的所有臣属中,和诸葛亮配合最佳,对参谋本部交代的工作,几乎是百分之百不折不扣地完全执行。而且,赵云其人能识大体,顾大局在臣属中,人格和气节最为崇高,所以在派系游戏中常常牺牲个人利益,屡屡在人事调升中不见提拔。

总之,当时最大的两个派系,便是以诸葛亮为首的刘备旧属和入西川后的益州新属,这两个派系不仅事实上存在,而且确实存在着派系间的矛盾和利益冲突。刘备在世时,便考虑到两大派系力量的平衡问题,所以一入西川,便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益州新属的地位,法正和许靖甚至位居诸葛亮之上。由于刘备的协调和平衡,所以终其一生,两个派系之间没有产生过大的冲突。

但是,刘备白帝托孤、诸葛亮开府治事之后,虽然出于内部稳定方面的考虑,也在一定程度上起用了一批益州人才,比如张嶷、张翼等;然而,就这一时期来说,刘备旧属中关、张等相继死去,其旧属中的精华尽失,而且蜀汉政权失去了荆州根据地,在择才方面只能就地选才。这就给诸葛亮带来了障碍,因为益州派系的强大,势必会对以他为首的旧属造成威胁。

正是由于派系间的微妙关系,才导致后来李严被废瘳立被贬等一系列益州势力被扼制的事件发生。况且,在诸葛亮的“努力”下,依旧是荆州派占绝对优势。最早可以追溯到马谡的提升,这是诸葛亮拉帮结派的最初显露痕迹,也是他平衡益州势力的一颗重要棋子。可惜马谡辜负了诸葛亮的一片苦心,在街亭栽了跟头。

再看诸葛亮亲自挑选的继承人,蒋琬、费祎、杨仪、向宠、郭攸之、董允、邓芝等人,无不出身荆州,这与张嶷、张翼、王平、马忠等比起来,不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地位上,都明显暴露出诸葛亮拉帮结派的蛛丝马迹。

由此可见,诸葛亮重才重贤或许是事实,但如果说他任人唯才唯贤,的确有违实际,最起码,他在用人时考虑了集团利益的因素。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派系之争虽然不是蜀汉亡国的根本原因,但至少也导致了人才的匮乏,加速了蜀汉的衰落。

可以说,拉帮结派是中国人的劣根性之一,而且,常常被国人视为一种“重义气”而大肆推崇。不能否认,这种帮派作风在旧体制产权关系混乱的条件下,有很大的市场,而且也能使个人利益得以保全。但是,即使是旧体制下,帮派之争也给一个集团造成巨大的损失,即为“内耗”。

如今,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产权关系日益明晰早已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一大特征,即使在事业单位中,那一套陈旧的帮派作风早已没有了立足之地。就是一些与时俱进的家族企业,也坚决拒绝派系之争。

任何一个老板,出于对公司利益和前途的考虑,却希望自己的员工能以大局为重,本着团结合作的精神,齐心协力,共同缔造企业的辉煌。可是,齐心协力绝不是拉帮结派,它们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前者以公司利益为重,而后者则完全以个人利益为重,甚至往往为了个人私利而牺牲公司的利益。同样,“小集体”和“小帮派”不会促进现代企业管理体制中的团队建设,相反,它们只能瓦解和破坏团队建设,与企业文化相悖。

办公室里的拉帮结派,主要是由于职场竞争造成的,同时也夹杂着某种感情和利益在里边。有派系必然有斗争,一旦他们的小利益受到侵犯时,办公室里的派系斗争就开始了。这种办公室过招具有广泛性,其主要形式不外乎三种:

一种是因所谓的“情投意合”而相互靠拢,进而结成团伙,成为办公室中的“独立者”。这样的“小团伙”,平时可能并不会严重影响团队工作,但受到某种“不合情趣者”的干扰后,就会群起而攻之,如此一来,势必影响团队合作,对公司造成不良影响。

第二种通常发生在运营时间较长的公司里,主要是和老板一起创业的“元老级”员工同公司“新秀”之间的明争暗斗。由于双方都可能感受到了利益和权力方面的威胁,所以很容易各自为阵,形成两股力量互相较量。

第三种是老板培养的亲信和普通员工之间的互相排斥,可称之为“嫡系”与“非嫡系”间的过招。这种派系之争一般是由于“非嫡系”难以忍受“嫡系”无所不在的监视,以及他们处处以高人一等者自居的派头,所以为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尊严”而采取行动,向“嫡系”挑战。

当然,拉帮结派的原因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而且拉帮结派者往往只关心自己的利益,从而导致人心涣散,同事间关系微妙。他们只将精力投入到拉帮结派中去,根本没有工作效率可言。更有甚者,为了“帮派”的利益,不惜拿原则作交易,牺牲公司利益,甚至大有与公司相抗衡的趋势。当然,任何一个有能力的老板,都不会眼睁睁地目睹办公室里狼烟四起,拉帮结派者的下场,只能是在权威和制度面前败下阵来,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员工追求个人利益无可厚非,但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如果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走上极端,从而一无所获。拉帮结派者缺乏的是职业生涯中所不可少的团队意识,同时,也不懂同事间相处的艺术。

同事关系是人际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一个人的大部分生涯都是在职场中度过的。与同事相处,就应掌握同事相处的原则,那就是合作基础上的相互竞争。因为合作与竞争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所以要求同事间应保持适当的距离,其标准是既要有利于合作,又不能走得太近而产生拉帮结派现象。“君子之交淡如水”,拉帮结派者看似形影不离,实际上经不起考验,一旦出现利益上的错位,这种脆弱的友谊就会迅速土崩瓦解。

最恰当的距离,应该是若即若离,既不能有意疏远,也不能指望与同事建立一种牢不可破的“团伙”关系。“距离产生美”,同事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既有利于增进友谊,也有助于将职场中复杂的人际关系简单化,从而减少因走得太近而产生的许多不必要的矛盾和麻烦。

另外,每一位员工都不能将个人感情带到工作中去,应尽可能地将友谊和工作分开,不要使同事间的私人关系影响到工作。在工作中都应该对所有的同事一视同仁,不应该有亲疏之分,否则会引起其他同事的不满和不合作,从而影响工作进展。如果是无意中因友谊关系涉入了拉帮结派中去,就应该开诚布公地声明自己的原则和立场,如果有必要,最好趁早从潜在的危机中脱离出来,千万不能意气用事,为朋友两肋插刀,而插其他同事和公司一刀,那可就太不明智了。

办公室政治是一把双刃剑,领导者在其中往往扮演操纵者、参与者乃至受益者或受害者的多重角色。任其发展,则会泛滥成灾,而且这种游戏的参与者的结果一定是两败俱伤。遏制它——即使你确实需要它,还办公室一片平静而和平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