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诸葛亮职场生涯十大败笔
15164700000012

第12章 压制新同事

纵观诸葛亮的仕途,由于从初出茅庐以来,一直被刘备视为“犹如鱼之得水”,是老板跟前的大红人,所以,他似乎没有必要利用政治手段压制其他“同事”。然而,事实绝非如此,他在刘备白帝托孤之前并没有真正坐定蜀汉的第二把交椅,庞统和法正就曾经一度以绝对优势超过他的地位和名望,特别是白帝托孤时,更是从半路杀出了一个李严,成了诸葛亮仕途上的一个障碍。

李严字正方,荆州南阳人,曾在刘表手下任职,并得到赏识,曹操攻占荆州时,李严逃入蜀中,得到刘备的重用,委以成都令之职,后来成为东州军团的高级将领。

刘备攻打益州时,刘璋派李严带兵驰援绵竹。不料李严及其率领的士兵大部分来自荆州,与刘备同属一路,又因益州法正、孟达素与李严交好,所以,在法正等老友和老乡庞统的策动下,李严不战而降。这使益州军团的士气遭到致命的打击,却使刘备军团声势大振,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刘璋的投降。

刘备感念李严的功劳和才干,拜其为将军,不久后升任犍为太守,加封兴业将军。

刘备兵败虎亭,退居白帝城之际,适值尚书令刘巴去世,于是刘备任命李严接替刘巴职务,并一直在永安随侍。刘备临终时,向永安宫服侍的群臣下旨,宣布托孤于诸葛亮,并任命尚书令李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与诸葛亮共同辅政。

然而,诸葛亮对先帝委任的这位辅政大臣是如何对待的呢?他为了避免李严介入自己的权力范围,同时,也为了尽量排除朝廷中的益州势力,令李严留守永安,他却独自返回成都。

这就是诸葛亮对蜀汉最高军事长官的压制。而且,诸葛亮在丞相府治事,便担任益州牧和司录校尉,“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而作为尚书令、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的辅政大臣李严实际上几乎无军政大权可言。留守永安,根本无从过问军政事务。后来,诸葛亮又调犍为太守陈震为尚书令,将李严排除于蜀汉行政首脑机构之外,完全架空了这位有名无实的辅政大臣。

接着,在南征夷越,北伐中原之时,诸葛亮更是亲自统兵,并于第三次北伐时,干脆夺取李严兵权,使其催督粮运,李严的军事首脑地位也荡然无存了。

难道说,这是由于李严没有才能所致吗?未必,刘备能将其一手提拔至辅政大臣的地位。足见李严并非平庸之辈。就连诸葛亮自己也曾称赞其“处理事务犹如流水般自如、迅速,任何艰难的工作,在他手中从来不会迟滞。”由此可见,李严的确是位实际工作能力相当高的官员。诸葛亮对待李严只能是压制和排斥。

究其原因,不外乎独揽大权。即使他是为蜀汉政权的稳定着想,这种对待同事的做法实非高明之举,而且完全是一种阴谋手段。这种为人处世的态度,实在与他留给世人的光辉形象大有出入,无疑是为自己脸上抹黑,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写下一大败笔。

中国有句老话叫“欺老不欺小”,尽管这句话的前两个字很不地道,还有待斟酌,但后三个字完全符合真理。欺负老的或许能显示一下自己的实力,何况,老的或许已经没有几天“奔头”了,或许他无依无靠,对你的欺负无力反抗。可年轻人就不同了,欺负他们只能表明自己不够仁慈,再说年轻人发展空间大呀!可能他将来会有出人头地的一天,到时,谁能担保他不算旧账呢?

现实的职场中,就更不能欺生、压制新同事了,一个初涉职场的年轻人,或者一个刚进公司的新同事,即使他一开始表现平平,而且也可能在“前辈”的面前显得微不足道,但是,现在的年轻人,谁没有一点儿野心,他们的未来都是一个未知数,说不定哪天他平步青云,一跃成为“前辈”的顶头上司。从这一点上讲,压制新同事绝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同时,抛开现实的功利不说,单从理论上讲,人和人之间或许会存在资历、经验、能力的差异,但是每个人在人生上都是平等的;何况谁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绝对不能因为资格老、经验多、能力高就感觉高人一等,将自己捧到一个下不了台的高度,否则只能跌得更厉害。

革命不分先后,公司注重的是功劳和才能,资历在能力面前是经不起推敲的,何况,你资历高,却还处在当前的位置,与新同事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这不就是资历价值并不高的明证吗?

压制新同事的人,除了心理上的优势支配之外,最主要的是自私的利益所致。这种人害怕新同事的工作激情,担心新同事在他们这些“求资格”面前干出成绩,更怕新同事超过他们。所以,与新同事明争暗斗,侥借自己对环境的熟悉和工作程度的了解,千方百计地设陷阱、布迷宫,甚至对新同事指手画脚,告诉他这不能干、那不能碰,处处压制,时时提防。可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年轻人在许多方面优势明显,他们不当然不会坐以待毙,甘受压制。如此一来,办公室里无疑会充满火药味。最终,压制别人只能害人又害己。

其实,从更深的角度看,对新同事一视同仁,是一种团队精神的表现,是完全符合公司利益,并符合个人利益的。只有在工作中始终保持团队意识,着眼于大局积极与他人合作,才能创造更高的工作效益,最终实现“双赢”。

从新同事的角度来讲,个体的行为和态度会受到团队情绪、社会环境与心理环境的巨大影响,其他同事的态度和行为势必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他的工作,所以,如果受到其他员工的压制,无疑会使他心理上产生无形的压力,从而影响工作效率,甚至会使一个初涉职场的年轻人从此一蹶不振,毁掉他的前程。

最重要的是,这种竞争方式只能导致企业“内耗”的增加,而“内耗”不仅耗掉许许多多的企业资源,也耗掉了员工的精力,耗掉了团队的凝聚力。最终受损的,不仅是企业和团队,还有每一个企业的成员。竞争当然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也不会有进步,但是;同事间的竞争必须以公平为原则,同时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之上。否则,竞争一旦偏离了原则和立场,就变成一种恶性循环,就会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最终失去竞争的意义。

克服这种“压制新同事”的不良行为,一方面需要从心理上认识到同事间平等相待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要明白老板看重的是实力而不是资历。同时,最重要的是在实际工作中积极主动地帮助、鼓励新同事,营造办公室的人和氛围,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同事的尊重和合作,才能得到老板的赏识和器重,这比压制同事所带来的心理上的满足要实惠得多,也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