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诸葛亮职场生涯十大败笔
15164700000015

第15章 不能正视下属的缺点

对待下属诸葛亮虽然一般都能量才使用,可是,在对待彭羡其人时,却犯了对待下属表里不一的错误。

彭羡本来是蜀地广汉人,原属于刘璋部下。由于他“姿性骄傲”,虽然堪称俊才,却不被重用,最高也只做到“书佐”,后来又因别人的诽谤,遭到刘璋处置,罢为“徒隶”。刘备入川之后,庞统发现了彭羡的才能,加上蜀中旧老法正平日深知他的才气,所以二人共同向刘备举荐。刘备极其重视彭羡,经常派他宣传军事方略,指教诸将。彭羡果然干得十分漂亮,因此也得到刘备的赏识。刘备入主成都后,选拔蜀中人才,彭羡被举为治中从事。可见彭羡的确深受刘备器重,甚至被刘备称为“当与孔明、孝直(法正)诸人齐足并驱”。彭羡惟一的缺点,就是为人轻狂。被重用后,自感成为蜀中“人上人”,于是气焰嚣张,有些飘飘然。

诸葛亮身为军师,本应该及时指正彭羡的缺点,让他改正过来尽情施展才华。可是,诸葛亮对此既不挂在脸上,又不如实地指出来,而是“虽外接待?而内不能善,屡密言先主,羡心大志广,难可保全”。他这一招可真是太不光明正大了。表面上应付,暗地里使绊子。再说彭羡只是犯了骄傲自大的毛病,也不至于“心大志广,难可保全吧”!不管怎么说,谁让人家是军师呢?“先主既敬信亮,加察?行事,意以稍疏,左迁?为江阳太守”。碰上这种事,哪个下属心理能够平衡?也怪彭羡不懂诸葛亮“表里不一”那一招,他一气之下向马超发牢骚,骂刘备“老革昏悖”,并说了一句不明不白的话:“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马超是个勇夫,立即向刘备告密,彭羡因此被关入监狱。他在狱中作书给诸葛亮,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作了千般忏悔,又对那句话作了万般解释,请求诸葛亮宽恕。诸葛亮既然早已对他心存偏见,又怎会轻易宽恕。《三国志》中写道:“羡竟诛死。”可叹彭羡“才具秀拔”之人,三十七岁的盛年竟然死在自己的轻狂之下。

要说缺点,恐怕谁都有,但是,作为上司,要着重看一个员工的优点,看他能不能给公司带来效益;至于缺点,毕竟可以让其改正,最起码也应该晓之以理,像诸葛亮这样口是心非,表里不一地对待下属,实在不可取。

如果一个员工有了缺点,上司不论其对公司有多大贡献,也不管他有多大的才能,就开门扫地,炒了他的鱿鱼,恐怕到头来连一个员工也留不住。聪明的上司,不但能帮助员工改正缺点,还能化员工的缺点为优点,让他们发挥出更大的聪明才智来。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只有优点没有缺点的人是不存在的。事实上,越是才能显著的人,其自身的缺点往往也更明显,因为他们最容易顾此失彼。如果一个上司只重视别人不能干什么,而不重视他能干什么,那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上司。

在人际关系学里有一句名言:“你要雇用一个人的‘手’,就要雇用他‘整个的人’,因为他的人和手总是在一起的。”如果你想利用下属的聪明才智为你创造利益,你就得容纳他的缺点。

还有一句老话说得好:“强将手下无弱兵。”这不仅是因为强将能吸收强兵,也因为强将可以激励弱兵,能将下属的弱点弃于工作之外,让所有员工都发挥作用。作为优秀的上司,要具备“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气度,也应具备吸引人、感染人的才能,用自己的良好口才、文才激励员工改正缺点,奋发向上,让他们的缺点隐藏甚至消失于事业心、成就感之下。

同时,公平正直也是一个上司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它可以让你心态平静地看待员工的缺点。如果将这一品质发扬光大,扩展开来,视企业如生命,视员工如手足,勤奋廉洁,公正无私,必然会赢得员工的信赖和敬重。而他们自身的形象,也能转化为一种道德影响的良性辐射,督促下属们恪尽职守,同心同德。正所谓“其身正,不令则行”。很难想象,一个口是心非、表里不一的上司能培训和领导一批正直的员工。

很多老板或负责人都信奉一种管理“艺术”,那就是习惯用嘴巴来激励和管理员工,将这种只动嘴皮子的管理方法视为老板驱驾下属的法宝。孰不知,员工们并不只是埋头苦干,他们也会向高处看一看,观察一下那些大唱高调的上司的所作所为,是否真正做到言行一致。

实际上,优点和弱点往往是一个人的两个对立面,然而,它们是统一的。同时,“人的特性具有二重性”,从某个方面看是很好的优点,从另一个角度看,则可能成了不好的缺点。比如一个员工的胆识和开拓精神,在机遇与风险并存的职场中,是十分必要的素质和作风,可换一个角度,可能会被认为是狂妄自大、主观专断、脱离团体,显然又变成了毛病。科学、合理、有效地用人,其基本出发点是谋求人和事的良好结合,所以,在对待员工的优点和缺点,只能是用人所长。或许缺点不可以改变,但是完全可以设法让其不发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