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诸葛亮职场生涯十大败笔
15164700000016

第16章 对下属的冲突视而不见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将诸葛亮赞美成一位“神”,能掐会算,无所不知,似乎连“天”都听他的。书中说诸葛亮早就看出魏延头上长有“反骨”,天生就是个“反贼”,这当然是无稽之谈。但是,诸葛亮对魏延的“反逆”要负相当责任倒是真的。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善养士卒,勇猛过人,但因脾气不怎么好,所以人缘不佳。荆襄城被攻破以前,曾一直追随刘备,但后来失散,魏延南下长沙降于黄忠。在关羽攻打长沙郡陷入苦战时,幸赖魏延说服黄忠归顺,才逼得长沙太守韩玄投降。刘备攻下汉中称王之后,临回成都前,选中了不被大家看好的牙门将军魏延,提升其为镇远将军,担任汉中太守,镇守汉川。这是因为汉中战役时,魏延虽附属于黄忠军团,但作战力甚强,建功甚多,所以才得到刘备的赏识。当刘备问魏延在守汉中期间有何打算时,魏延豪气干云地表示:“曹公若举天下之兵而来,我将为大王拒之,曹公如果令偏将领十万之众到来,我将为大王吞之。”后来,魏延果然将汉中治理得有模有样。他被认为是蜀汉继关羽之后的首席猛将,独立作战能力很强。

诸葛亮北伐时,时任镇北将军、凉州刺史的魏延为前军总指挥。当时,魏延提出直接突袭长安的战略,但未被采纳。失街亭后,魏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其中最反对魏延计划的是参谋部杨仪,其人权力欲极重,喜欢指使别人。魏延与杨仪常有冲突,在后来的几次北伐中,魏延任前锋军团首席将领,杨仪是参谋头领,二人间的矛盾更为激化,甚至闹到魏延“举刀相向”而杨仪“泣涕横流”的地步。诸葛亮当时正逢用人之际,“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

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失利之后,病情恶化,只好安排紧急撤军。依军中常理,魏延应是必然的指挥大权继承人。但诸葛亮恐其自恃勇猛会与司马懿正面对抗,所以未让魏延参与撤军规划,而秘密召开会议,将指挥权交于杨仪,同时以书面形式指示魏延负责断后。这样一个重要的军事会议,作为征西大将军、领重兵在战场前沿作战的魏延未能参加,的确太不正常,并且毫无道理。何况,诸葛亮早就知道魏延必定不会服从,所以他指示杨仪:“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果然,诸葛亮死后,魏延不听从杨仪的退军命令,并说:“丞相虽亡,吾自健在,府亲宫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方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于是自行其事,率领自己的部队南下,并烧了栈道,挡住杨仪退军。就这样,一代猛将被迫擅自行动,违背了军纪,且落了个“叛逆”的罪名,横遭斩杀,祸及三族。杨仪看到魏延被斩下的头颅,站起来踩了一脚,骂道:“庸奴!复能作恶不!”

魏延的缺点的确不少,但是,他的“叛逆”和被杀,难道不是诸葛亮领导无方所致吗?诸葛亮身为统帅,既然早已料到魏延不服,何况他深知魏延与杨仪二人的冲突,却别无他法,只给了魏延一条死路,这难道就是他管理下属的艺术?难怪史称“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连魏延这样的超级人才都没有出路,蜀汉又怎能有大将呢?魏延和杨仪的矛盾激化,诸葛亮“不忍有所偏废”,尽管这是出于用人方面的考虑,但是,他难道就不考虑,当时形势紧迫,万一“作战部”与“参谋部”矛盾激化,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吗?不能调解下属的冲突,致使损失一员大将,实在是诸葛亮职业生涯的一大败笔。

办公室里的矛盾和冲突在所难免,意见不合、互相猜忌、争功夺利等等,随时都可能发生,虽然不像古代宫廷里一样,演化为不共戴天之仇,但是,这必然会影响到公司的正常秩序,最终损害公司的利益。

虽然很多公司都有明确的员工制度,坚决反对员工冲突,并制定处罚措施,但是,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矛盾的存在。但有一点,矛盾是一点一点地增加的,也可以一点一点地削弱。只要没有发展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冲突总是能够化解的。但是,假如老板在这个时候搬出强硬的员工制度,却没有进行妥善调解,矛盾的双方即使表面上平静下来,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矛盾进一步加深。

横加指责也是不可取的,这不但不能使被批评的一方或双方息事宁人,甚至极有可能将矛盾转化到自己身上。袖手旁观则更不可取,这不仅是对员工团队精神的不重视,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违背了作为领导者的原则。如果你以为原则并不重要,但对于公司利益的损害,上司的责问和自己前途的危机,你总会考虑吧!因为下属的冲突,正是导致这一系列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明白了调解下属冲突的利害关系之后,就需要掌握协调下属的技巧了,因为,实事求是并不一定能够真正解决问题。如果老板认为只要辩明谁是谁非就能化解下属间的矛盾,那就大错特错了。化解矛盾是一门学问,处理得当与否,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老板的方法是否有效。

管理学里的“知识管理”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但是,相对而言,它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知识管理的核心问题,就是“人”的问题,人本思想是其内核。员工是公司最宝贵的资源。这也是老板处理和协调员工之间的矛盾时,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标准和原则,因为只有坚持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老板才会将处理员工间的关系当成一种职业使命。

实际上,化解下属冲突的一种途径已经引起越来越多成功老板的重视,那就是情感平衡。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同情、尊重、支持、鼓励和理解,才是人们高层次需要得到满足的土壤,在这里,不管是金钱、福利,还是僵硬的制度,都没有立足之处。

所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只有时刻投入情感,才能让矛盾的双方心服口服,再以理相服,必能使其握手言和,而且他们会为这样通情达理的老板贡献忠诚和才能。这实际上是一种“以心御人”的方法,不要责难要说服,不要直接要委婉,不要压制要诱导,不要冷漠要热忱,不要喝斥要倾听……用你的情感去打动员工,让他们明白团队意识的重要性,让他们意识到冲突的利害关系,让他们在心平气和中懂得尊重和被尊重的感觉,这样的老板,才是真正成功的老板,在化解员工冲突的同时,老板也会得到一种职业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老板还必须明白一点,只有自信任何矛盾都能化解,才能完全投入进去。当然,如果你站在全局的高度洞察到矛盾已经激化到不可挽回的程度,那么,放开手脚,搬出制度来,能留则留,不能留则淘汰,因为没有任何一个老板愿意拿公司的利益作赌注,以此来留住员工。当然,你必须要去“做”,而不是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而且要让员工们彻底明白,你的公司里拒绝矛盾激化,也让被炒的员工明白他之所以被炒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