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诸葛亮职场生涯十大败笔
15164700000028

第28章 过于迷信完美主义

诸葛亮是历史上鲜有的文人带兵者,而且经常亲临前线指挥作战。可以说,他既能策划战略,又能在战术上和劲敌一较高低。只是,纵观诸葛亮一生的用兵,实际上败多于胜,究其原因,实因他过于迷信完美主义,缺乏应变能力所致。

一个人的行为是由他的个性决定的。诸葛亮在隆中躬耕10年之久,等到出山时已经27岁,他的性格及心态在这一时期已经基本形成。而且,他以后的用兵之略,大都采用这一时期所读的兵法而判定,因此,即使他并不是一个“尽信书”的纸上谈兵者,但是由于缺乏实际作战经验,难免过于遵循兵书谋略,以至过于迷信完美主义。

其实,在诸葛亮与刘备于草庐中白日梦般地讨论“公司的发展规划”时,他的清流派思想支配下的完美主义就已经暴露出来了:

一旦天下大势有变,便可遣一上将率领荆州兵马北上,直接攻打洛阳,将军再领益州军团,由秦川进攻关中,还怕百姓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吗?如果真能依照此计划而行,那么将来的霸业可成,汉室一定可以中兴。

这是《隆中对》中最能打动刘备的地方,也是常被后人称诵诸葛亮目光远大的地方。然而,透过其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光复汉室”的志向,不难发现诸葛亮具有缺乏理性的完美主义倾向。以当时的形势及汉献帝的地位而论,兴复汉室完全是不切实际的痴人说梦,是彻头彻尾的完美主义。

如果说当时诸葛亮尚缺乏实践经验,那么,在他历经十多年的“职场”洗礼之后,仍然顽固不化,死抱光复汉室的柱子不放,则显得完全不可理喻了。为光复汉室而发动的北伐战争是他被完美主义绳索缚住后的必然行动,在此之前,他在《出师表》中依旧痴人说梦:

今南方已完,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光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为了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美梦,不惜以鸡蛋碰石头,如果汉朝真能兴复,倒真是“天理何在”。

有了完美主义的战略拟定,就会有行动上的缩手缩脚、循规蹈矩。诸葛亮首出祁山时不敢采用魏延的短线突击战术,从而使得蜀汉北伐军陷入长线作战的困境,这就是完美主义的具体体现以及直接后果。而其后来被司马懿“拖”死的命运,也无疑是完美主义的必然结果。

完美主义害人哪!

剖析诸葛亮的完美主义,不禁令人想起“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冒进主义,事实上,二者之间确实存在着共通之处,那就是认识上的盲目自信,缺乏客观实际的眼光,不能从实际出发。

冒进主义者最容易急功近利,他们看不到工作中的风险和困难,总是以为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从而陷入了极端自信的泥滩之中。他们的自信,绝不同于一个成功者所必须具备的进取心和知难而上的精神,而是一种缺乏理性的“冲动”这种“冲动”在冒进主义者的思维中形成定势,从而在其所有的行动中都多多少少地体现出来。

追求完美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因为它能给人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动力,让人们的心态处于求知向上之中,从而引导人们不断前进和完善自我。然而,追求完善与完美主义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虽然二者都是一种心态问题,可是前者是建立在理性上的自我完善,而后者则是极端感性的盲目追求。追求完美主义要求人们不断修正自己的缺点,提高自己的本领,以适应生存的需要和精神上的满足;而过于迷信完美主义,则是完全不能认清自我,也不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目标。它已经超出了执着的范畴,完全变成了一种不切实际的盲目自信。

所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一个人要想成功,就必须以实事求是的目光看待自己和周围的其它事物,包括环境、竞争对手和困难、失败等;要用长远的目光分析当前的形势,而不能只被眼前的一切所麻痹,以致缺乏理性和思考。那些盲目乐观的人,当困难来临时,只能是由于缺乏准备而手足无措。

如果是个体,那么他最多也就是撞一回南墙,敲一回警钟,但是,如果一个领导者过于迷信完美主义,那么他就会将盲目带到决策和管理中去,制定出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领导下属去干一些不可能实现的工作,又因为他们过于“执着”,所以往往会为此而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其最终的结果,当然是将整个团队引入“陷阱”之中,为整个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

在企业管理中过于迷信完美主义往往会导致企业的盲目扩张,如此一来,一方面由于资金跟不上,从而使资源投入和设备增添出现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管理层经验不足,人才缺乏,制度建设不完善,管理水平无法与扩张速度相适应,加之缺乏企业文化这个向心力而不能将松散庞大的产业组织紧密团结起来,而最终难以取得理想的效益以致趋于倒闭。由盲目扩张所带来的财务危机与管理危机,是很多企业破产、倒闭的重要原因。沈阳飞龙、山东秦池等无数曾经轰动一时的企业,几乎一夜之间成了昨日黄花。正是由于盲目自信,缺乏对市场的调查和分析,全力投入于盲目扩张而导致失败的。这样的教训,相信没有哪一个企业领导人会忽视。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企业追求超速发展一定会失败,但其成功的前提条件是定位科学、资金充足、人才有所储备和管理规范化及企业文化理念已形成。这种超速发展是建立在理性的规划上,以利润率的实际增长作为支撑,在资本积累和积聚的基础上,逐渐加速发展起来的,它绝对不是“多、快、好、省”式的盲目发展。

事实告诉人们,过于迷信完美主义,是缺乏理智的,公司的发展一定要有理性的规划,而高风险、超理性的膨胀是经不起市场竞争规律验证的。只有稳步发展,稳中求快,才是企业成功的基本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