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诸葛亮职场生涯十大败笔
15164700000036

第36章 急于求成,草率行事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过:“一旦天下大势有变,便可以派遣一名上将率领荆州兵马北上,直接攻打洛阳。将军再亲率益州军团,由秦川进攻……”正是基于这一战略,诸葛亮才在后来入益州时留关羽镇守荆州,以期由关羽在北方形势有变时率荆州兵马北伐襄阳,再图洛阳。

刘备自立汉中王后不久,关羽就迫不急待地开始了北伐襄阳的行动,这一至关重要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当然是经当时统揽大局的诸葛亮策划而行的。诸葛亮之所以策划此次北伐,不外乎出于以下三方面的考虑:一方面,当时东吴强烈要求归还荆州,但是如果关羽能收复自赤壁之战以来长期被曹操占领的襄阳,那么,基于战线布置上的需要,同盟的东吴就不应该再坚持取回荆州;另一方面,东吴方面正值鲁肃新逝,其军队处于大幅度调防之际,所以不太可能会在关羽北伐时对荆州采取行动;最主要的一点是,曹操刚刚在汉中战役大败而归。所以诸葛亮认为这是北伐襄阳的最佳时期。

然而,诸葛亮万万没有料到,他的这一草率的战略行动,不仅没有得到襄阳,反而使荆州落入孙权手中。

当时,关羽只留少数将士驻守荆州,以保护后方这个最重要的军资宝库,并且防止东吴军的任何行动。关羽则亲率荆州军团主力,打着“恢复汉室”的政治旗号,攻打由曹仁军团驻守的襄阳。最初的战事的确十分顺利,关羽水淹樊城,生擒曹操派来支援樊城的主帅于禁,斩杀于禁的先锋庞德,一时威震关中。

但是,被围困在樊城的曹仁拼死坚守,并且重新部署防务以作长期抗战的准备。曹操也派出猛将徐晃前来驰援曹仁,并将关羽军团包围,而且采取对峙战略,使关羽求战不成,报势大挫。

同时,曹操引诱孙权,由荆州后方夹击关羽。关羽本来就是孙权的一块心病,因为他直接威胁着东吴的西边防卫,而且孙权对刘备“借荆州而不还”早就愤怒不已,所以,他立刻决定趁关羽北伐之际夺取关羽的大本营江陵。

当时鲁肃已死,继任东吴西军都督的吕蒙是东吴阵营的智谋名将,也是强硬派代表。他早就反对孙权借助刘备的力量镇守江陵以抵制曹操南下,所以在接到孙权攻打荆州的命令之后,立即发动奇袭,一举攻下江陵。

关羽本就在北伐战事上遇挫,又得知江陵被占,所以不得不由襄阳战场紧急撤退,准备夺回江陵。不料吕蒙早就在沿途埋伏下军队,致使关羽的退军溃散。关羽败走麦城,突围时兵败被杀。

实际上,关羽北伐遇挫以及失荆州都不是突发事件,而是当时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这一次严重的损失,完全是诸葛亮、刘备、关羽等在对当时形势的错误估计下急于求成的结果。下面让我们针对诸葛亮当时策划北伐时所考虑的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第一,诸葛亮认为夺取襄阳后孙权不可能再坚持要求归还荆州,但是,一方面荆州处于扬州下游,对东吴有着天然的战略优势,实为东吴立足三国的根本,东吴焉有不夺取之理。另一方面,若是东吴在关羽夺取襄阳之前即夺得荆州,那么诸葛亮的这一考虑便不攻自破。那么,东吴有没有可能趁虚而入呢?这便归于诸葛亮的第三个考虑。后来的事实是最好的证明,但诸葛亮忽略了这一可能性。事实上,鲁肃新逝,主战派的吕蒙继任。同时,吕蒙素有谋略,所以这早已预示着东吴夺荆州的可能性极大。况且关羽北伐则荆州空虚,东吴又一心要讨还荆州,焉有不乘虚而入之理?最后,再看北伐的对象曹操方面。当时,曹操汉中大败是实,然而,曹操的军力相当集中,其南战线的防守根本没有因汉中而受到太大的影响。而且,曹仁军团自赤壁之战后一直驻守襄阳,情况相当稳定。所以,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所说的北伐条件根本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北伐,焉有成功之理?

事实表明,关羽北伐襄阳完全是一次草率的军事行动,是负责策划军国大计的诸葛亮在决策上的一次严重失误。《隆中对》中早就有“忍耐以等待最佳时机”的策略,但是诸葛亮最终缺乏耐性,不等“天下大势有变”而急切北伐,这种治国之道,焉有不败亡之理?

忍耐是一种境界,没有顽强的毅力和平和的心态,是不能真正做到忍耐的。那些取得巨大成就的人,都能在忍耐中积累宝贵的经验,然后脚踏实地走向成功。

忍,是一种生存智慧。所谓“忍辱负重”,只有以平静的心态面对生活,对挑战诱惑以及耻辱平静对待,才能保全实力,得以生存。要知道,现在的忍耐,是为了将来的生存和崛起。

现实中,往往有许多人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就急于求成,草率行事,孰不知这样行事的结果只能是由于对未来的事态发展缺乏准确的预测,从而将自己推入未知的境地中。同时“心急容易出错”,所以这种行动的结果往往败多胜少。

同样,稳定发展也是一个公司应当遵循的商业法则,否则只能因急于求成而丧失成功的机会。

所谓“欲速则不达”,急于求成本来就容易导致决策上漏洞重重,而超出正常发展速度则会引起企业各方面的失调和紊乱,降低资源利用效率。或许企业的急于求成会使产品的销量或市场的扩展在短期内大幅增加,但是,随着市场的运转,滞后的企业体制必然会将企业所增加的一切重新拉回来。同时,由于急于求成者往往带有“赌”的心理,所以大都会投入相当的资本,一旦出现问题,只能导致血本无归。

市场经济需要适当地投机,它能增加经济运作的活力,因一次机会而给企业带来巨大利润。但是,任何投机都应该建立在务真求实的基础之上。市场机会虽然很多,但是它很少会光顾盲目草率者身上,“撞大运”的毕竟只是少数企业,而大多数企业之所以能获得成功,靠的都是稳步求胜,至少它们不会在重大决策和行动上急于求成,草率行事。

市场竞争不进则退,如果对市场前景没有相当的把握,就应该谨慎发展,至少也应该估算行动所带来的风险会给企业造成多大的影响;否则只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失去目标和方向,最终惨遭淘汰。

执行力是领导力的重要表现,也是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支柱。企业的命运最终掌握在领导者手中,决策、管理、统筹、规划等所有重任都是对领导者执行力的具体考验。只有提高执行力,才不至于做“事后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