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诸葛亮职场生涯十大败笔
15164700000039

第39章 跳不出“守业难”的怪圈

用当今的目光去看,诸葛亮在蜀汉政权中,无疑占有一大半的“股份”,甚至于蜀汉政权自刘备死后几乎成了他的“私营企业”。然而,在由一个不入流的“小公司”发展成为“全国第三大私营企业”之后,蜀汉政权最终也没有跳出“守业难”的怪圈。

当初,刘备四处投奔他人,虽有若干形影不离的“死党”跟随,然而在乱世中到处找不到一块立足之地。后来,他虽然怀着强烈的企图心投奔了刘表,然而,他心存“妇人之仁”,不愿在刘表新亡、荆州动荡之时乘人之危,据荆州为己有。结果被曹操“追打落水狗”,长坂坡一役差点被端了“老窝”。凭着张飞的怒声退敌、赵云的单骑救主,刘备有幸逃过一劫。但是如果不是诸葛亮早已处心积虑地为他安排下刘璋这一条后路,只怕刘备还得继续亡命。

接着,又是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使东吴,有效地抵挡住曹操大军,为刘备的扩展争取到了机会。同时,诸葛亮趁赤壁大战之际,混水摸鱼,夺得了荆州三郡。虽然名义上是“借荆州”,但总算为刘备争取到了一块地盘和“根据地”,使其在群雄四起的乱世纷争中有了立足之地。从此之后,诸葛亮辅佐刘备,从荆州这块“跳板”上开始,西取荆州,北夺汉中,建立了蜀汉政权。

可以说,虽然刘备和诸葛亮的创业阶段十分艰难,但是总体而言还算进展顺利。特别是在西取益州和北夺汉中时,刘备军团势如破竹,迅速奠定了蜀汉政权的基础。当然,如果没有诸葛亮“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策划能力,蜀汉政权也不会如此兴盛。正因如此,他在整个蜀汉政权中具有特殊地位,属于和刘备一起创业的元老级重臣。

然而,蜀汉政权成立之时,它的辉煌也到达了极点,随即开始由盛转衰,走上下坡路。关羽失荆州,刘备东征惨败,直至刘备的去世,都给新生的蜀汉政权以沉重的打击。正是在此“益州疲弊”之际,诸葛亮“登堂入室”,扮演起“力挽狂澜”的角色,成了蜀汉政权的“守业者”。

只是“创业容易守业难”,诸葛亮也没能跳出这个历史怪圈,反而最终亲手将自己“创建”的蜀汉王朝引上一条不归路。

对内,他为了巩固自己在蜀汉政权的地位和权威,竭力将同为辅政大臣的李严排挤出行政中枢之外,一手掌握了蜀汉军政大权,利用刘备的合法授权搞起了“专政”;对外,南中大乱方平,他就急于求成,连续四次大规模北伐曹魏。在如此的“内耗”和“外耗”交加之下,蜀汉国力日渐衰弱。及至诸葛亮病逝五丈原,蜀汉早已苟延残喘,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益州已不是“疲弊”二字可以形容。更为严重的是,诸葛亮所发动的战争“马车”仍然没有停息,其后继者蒋琬、姜维等皆步其后尘,倾力北伐;甚至连主张“攘外必先安内”的费祎,也刹不住狂奔的北伐“马车”,长年驻守汉中备战。其结果是顾此失彼,内外皆失。

诸葛亮的“守业”无疑是失败的。他身为蜀汉丞相,实际上掌握着蜀汉全国的命运;然而,在“危急存亡之秋”,他不能力挽狂澜,反而使多年创下的基业趋于败亡,这的确是他职业生涯中最大的败笔。

现实中往往有许多人士,他们在创业阶段常因准备充分及士气旺盛等原因,一般都能取得相当的成功。然而,事业的成功往往取决于守业阶段的表现。商场中有一句俗语:“永远把自己当成穷人看。”对公司老板而言,不管公司现在获得了如何大的进展,都应该时刻保持一种危机感,让危机感助你走向成功。

商场行情瞬息万变,“三十年河东,三十河西”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是完全符合优胜劣汰规律的。就创业而言,恐怕没有几个创业者会认为自己已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在实际的创业过程中,当你意识到自己的企业已经度过了创业初期的艰难时,除了高兴之外,还应该冷静地、全面地、慎重地评估自己的创业。事实上,对于商场中人,任何一次成功者只是阶段性的成功。企业的运营常态化、客户群相对稳定、营销策略与措施相对稳定、员工心态趋于平衡等也只是阶段性成功的表现。即使你的企业已经趋于成熟,那也只是说明你的事业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当然,创业者不可能永远处于一种非常紧张的状态,他们在自己的企业或公司里常常还会表现出悠闲与轻松,以鼓舞员工们的士气。然而,这应该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因为无论是在世界的哪一个地方,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都无所不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规律无处不有,任何一种放松和自满,都有可能导致事业停滞不前而终被市场所淘汰。

同时,有很多经营者本身并不缺乏“忧患意识”,而他们之所以跳不出“守业难”的怪圈,是因为被一时的辉煌冲昏了头脑,进而忽视了公司可能面临的生存危机,为事业的失败埋下隐患。

往往有许多公司,由于管理者热衷于扩张和发展,反而忽略了内部整顿及自身的实力,使得内外发展不协调。正所谓“年轻的脚步追不上‘野心’的翅膀”,结果是辛辛苦苦创造的基业毁于盲目的竞争中。

更有人过于迷信“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的经营“哲理”,所以大搞多元化经营。看到别人赚钱就眼红,不顾实力地盲目跟风,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无限的多元化竞争中去。这并不是说多元化经营就一定是“守业难”的罪魁祸首,它当然是企业减少经营风险的重要方式。可是,守业者在推行多元化经营时,一定要和企业的发展需要以及企业的能力相协调,不能盲目投资。实际上,专业化经营有其无可比拟的优势,不论是从技术、设备、市场、管理等哪方面因素讲,专业化经营都是事业初成者的主要途径。它可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在相对熟悉的领域中拓展市场,有利于打造企业品牌,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总之,任何一个经营者,都应该谨记“创业容易守业难”的原则,时刻保持一种危机感,多角度地审视自己的实力,使企业不断取得阶段性成功。只有这样,经营者及其企业才能跳出“创业容易守业难”的怪圈,实现更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