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随处可用的24条处世法则
15165700000001

第1章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眼神透视别人的想法

如果问你:“你会察言观色吗?”你可能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当然会啊!”你回答的同时,将目光一开,眼神开始飘忽不定,并且不在自然地改变了坐姿。那么,可以负责地说,你不了解察言观色。只言片语能透露一个人的品格;表情神态能让我们窥测他人内心;肢体语言会在你毫无知觉之中出卖你。虽然你不说,但是别人却从你的表现看穿了你。

孟子云:“存之人者,莫良于眸子,眸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降,胸中不正,则眸子眩。”从眼睛里流露出真心是理所当然的。我们可以从父母的眼神里体会慈祥与疼爱,可以从异性的眼神里享受爱慕与欣赏,可以从朋友的眼神里获得亲切与友善,可以从上司的眼神里分辨关怀与傲慢,可以从乞丐的眼神里读到求助与哀怜……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眼神就是心灵的最直接的表达,那是用任何语言都无法掩饰的真情流露。与人交往,我们也喜欢关注对方的眼神,从对方的眼神中知道对方是欢迎还是拒绝,是喜爱还是厌恶,是真心还是假意,是喜悦还是忧伤,并会由此做出自己下一步的行动。

一位建筑家,曾经画过一幅皱着眉头的眼睛抽象画,镶于大透明板上,然后悬挂在几家商店前,其原意是想借此减少偷窃行为。果然,在悬挂期间,偷窃率大大减少。虽然并不是真正的眼睛,但对那些做贼心虚的人来说,却构成了威胁,极力想避开该视线,以免有被盯梢的感觉,因此,便不敢进商店内,即使走进商店里,也不敢行窃了。

我们不禁要感叹,即使不是真实的眼神,也具有如此大的威力。

眼睛在人的五种感觉器官中是最敏锐的,大概占感觉领域的70%以上,因此,被称“五官之王”。从医学上解释:眼睛是大脑在眼眶里的延伸,眼球底部有三级神经元,就像大脑皮质细胞一样,具有分析综合能力,而瞳孔的变化、眼球的活动等,又直接受脑神经的支配,所以人的感情自然就能从眼睛中反映出来。

瞳孔的变化是人不能自主控制的,瞳孔的放大和收缩,真实地反映着复杂多变的心理活动。若一个人感到愉悦、喜爱、兴奋时,他的瞳孔就会扩大到比平常大四倍;相反地,遇到生气、讨厌、消极的心情时,他的瞳孔会收缩得很小;瞳孔不起变化,表示他对所看到的物体漠不关心或者感到无聊。

事实上,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内心的什么欲望或者情感,都会自然而然地表露在一双眼睛上。因此,透过眼睛看透内心,对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有着重要的意义。多年来人们留下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真诚实在的人,其眼神如晴空之朗月,给人一种憨厚之感;一个心地纯善的人,其眼神如澄澈之湖水,给人一种慈眉善目之感;一个胸怀坦荡的人,其眼神如无云之苍穹;一个机智敏锐的人,其眼神目光炯炯有神,如夜空之灿星;一个狡诈奸猾的人,眼神如出洞之鼠,使人防不胜防;一个城府深严的人,眼神如蔽日之云,让人深不可测;一个性情凶暴的人,其眼神使人恐怖……我们以眼神来判断一个人的性格、心地或职业,虽然不需要太高深的相面水平,但也必须具备较长时间积累的识人经验。

据说,有经验的警察在繁杂的人群中,凭着眼神就可以辨别出尚未实施作案的小偷;资深的法官也可以根据受审者的眼神,判断出受审者陈述的是真情还是谎言。用眼神判断对方的态度和想法,并不是很难,只要我们稍加留意,谁都可以做得到。

交谈时,如果一个人的眼神上扬,便可明白他是不屑听你的话,无论你的理由如何充分,你的说法如何巧妙;当对方眼神专注凝定,那么你大可按预定的计划陈述你的见解,只要不是太过分,他应该会乐于接受;当对方眼神流转异于平常,可知他可能是胸怀诡计,这时就应该步步为营,格外小心才好;而当对方眼神阴沉,你就应该明白这是凶狠的信号,与他交涉必须小心谨慎,以防他伺机而动。如果一个人的眼神散乱,你可以知道他是个毫无主见的人,;如果对方眼神沉静,便可明白他遇事成竹在胸,定操胜算……

在我们眼球后方感光灵敏的角膜含有1.37亿个细胞,将收到的信息传送至脑部。这些感光细胞,在任何时间均可同时处理150万个信息。即使是一瞬即逝的眼神,也能发射出千万个信息,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意向,泄露心底深处的秘密。在一个人眼球的转动,眼皮的张合,视线的转移速度和方向,眼与头部动作的配合,所产生的奇妙复杂的眉目语中抓住微小的变化,就意味着你抓住了通往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