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随处可用的24条处世法则
15165700000029

第29章 效果惊人的“反向”奖励

正向的奖励,一般是指通过赞扬、表扬、欣赏、赞赏、称赞、鼓励等等方式,对他人的行为给予的一种肯定。从而激发他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自信心、进取心。而反向的奖励是与之相反的对应,一般是指通过批评、指责、贬低、嘲讽、等方式,否定对方,从而打击、挫伤对方的一种激励方式。

有人会问,反向奖励如此一来,怎么能算是“奖励”呢?

所谓反向奖励,是要以被激励者处于一种特殊的心态作为一定的前提,从而利用其特殊的心理状态产生出一种“反向”行为,最终达到激励的目的。这个方法,用在一些出现骄傲自满倾向的人,或是极度不自信的人的身上,十分有效。

诸葛亮的这次行动,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反向激励的典范:

曹操率百万大军欲图江东,东吴很多将士几乎吓破了胆。文官除鲁肃外全部主张投降曹操,吴主孙权一时没了主意,便把大将周瑜调回,研究对策。

周瑜本意抗曹,但他体察到诸葛亮前来说吴,有借助东吴之力而保存自己的意图,便当着诸葛亮、鲁肃的面说:“曹操以天子为名,其师不可拒。且其势大未可轻敌。战则必败,降则易安。吾意已决,来日见主公,便道使纳降。”

其实,周瑜是想让诸葛亮说出求助东吴的话来,以便日后他与诸葛亮、刘备等人交往中把握主动权。诸葛亮当然是主张抗曹的,但听周瑜说出这样的话来,灵机一动,说:“公理(周瑜字)主意欲降操,甚为合理……曹操很会用兵,天下没人是他的对手,过去只有吕布、袁绍、袁术、刘表敢和他对敌,现在这些人被曹操消灭了,天下便再没人是他的对手了,只有刘豫州(刘备)不识时务,敢与曹操抗衡,今孤身江夏,存亡未保。将军决计降曹,可以保全妻子,成全富贵——园柞迁移付之天命,有什么可惜的呢?”

接着又说曹操在漳河造铜雀台,欲取江东大小二乔,装作不知小乔是周瑜之妻的样子,劝周瑜以千金买此二女送与曹操,以保江东无事。周瑜听后,勃然大怒,离座指北骂曰:“老贼欺吾太甚!吾与老贼势不两立……望孔明助一臂之力,同破曹贼!”

诸葛亮见火候已到,便说:“若蒙不弃,愿效犬马之劳,早晚拱听驱策。”周瑜说:“来日入见主公,便议出兵。”只因诸葛亮几句话,终于促成孙刘联盟,并激发了周瑜对曹操更大的义愤和必胜的信心。

诸葛亮本早就料到周瑜主张抗曹,来江东也是借助周瑜的一臂之力。但如果采用正面劝说的方法,结果只能是诸葛亮被动地去求周瑜,而不是周瑜主动求助诸葛亮。诸葛亮通过反向激励,使周瑜全身心受到强烈的刺激,甚至忘了自己的高傲心态。在战前诸葛亮的这次反向激励下,周瑜表示“与老贼誓不两立”,且在赤壁大战时表现出来的主动、果敢、顽强都是主动请战的效果不能达到的。

事实上,有的时候,不是直接地从正面去鼓励人去实现这一目标,而是从反面暗示相反的结果来刺激对方,会更加有力。用这种方法,在一方面也要求你具备一定的智慧和情商。

广东有一家家族工厂,有几位家族的年轻人工作不努力,背地里被大家称作“刺头”。后来车间里落实承包责任制,其他工人都不愿与他们同班生产,车间主任做了许多动员工作,也没有人愿意“收留”他们。实在无办法,车间主任便把他们这伙“刺头”单独组成了一个班。意思是“让你们闯祸吧!你们不好好干只能耽误一班生产,插到其他班组就成了‘害群之马’,搞得班组生产不得安宁”。

建班时,这几个年轻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为什么把我们编在一起,大家谁也不说。再看原来的班组长们个个喜形于色,分明是因为甩掉了他们这些“包袱”。

出乎意料的是,新的班组开工后,“刺头班”的产量全厂最高,车间主任感到纳闷:为了这几个人,什么法子都没有用,他们总是“牵头不走,打着倒退”,而我真要把他们这个“破罐子”摔了,他们却又表现出如此地“出乎意料之外”,这可真是“歪打正着”。

如此的惊喜就得来于反向的动力。我们身边很多人和事都是这样,若是从一般化的道路来告诉你一个道理,也许很难,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告诉你不这样做的后果之后,也许马上会有极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