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18岁以后最应牢记的人生经验
15168600000054

第54章 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孔子说:“已经做过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已经完成的事不要再议论了,已经过去的事就不要再追究了。”他是要告诉我们,做事情不要被已经发生的事情所困扰,只要是正确的,就要义无反顾地走下去,没有必要因为做错了什么事情而悔恨,眼光要向前看。

每个人都有怀旧的心理,即使嘴里高喊着向前看,眼睛还是会不由自主地瞄向已经过去的日子。绝大多数人对新事物的接受会表现出一种羞羞答答的心态,直到新事物不再新鲜,再用一种怀旧的或恍然大悟的口吻来评说。客观地分析,向后看既是对过去的留恋,也是对现实的迷惘和不满。

但当今世界的发展日新月异,因此,向前看就显得比怀旧更为重要。特别是对新事物,更应该用发展的和超前的眼光来认识对待。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由在一定的时空中有规律地运动着的物质组成的,就是说分析事情或现象要以特定的时空作为条件。因此,我们特别强调要向前看,否则,难免落伍而被新新人类蔑视为“土老冒”或“阿乡”。

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对于曾经失去的机会耿耿于怀,每当失意的时候,都会感叹,如果当初我那样选择,那么现在我将是怎样怎样了。但关键是你没有那样选择,关键是你已经失掉了那个机会,如果你再自怨自艾下去,你将失掉下一个机会。所以,过去的事情完全没有必要放在心上,你当初那样做,一定有你那样做的理由,谁也无法预测未来,不能用你的今天去对比你的昨天,然后使自己生活在痛苦中。这两者之间根本就没有可比性,对于现实来说,预测永远都要甘拜下风,你当然不必为曾经的选择失误而伤心沮丧。

东汉大臣孟敏,年轻的时候曾卖过甑。有一天,他的担子掉在地上,甑被摔碎了,他头也不回地径自离去。有人问他:“甑摔坏了多可惜啊,你为什么都不回头看一看呢?”孟敏十分坦然地回答:“甑既然已经破了,再疼惜它也没有什么好处了。”是的,甑再珍贵,再值钱,再与自己的生计息息相关,可它被摔破,已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你为之感到可惜,心疼如焚,顾之再三,又有什么益处呢?

这就是明代大学问家曹臣的《说典》中的一则小故事《甑已摔破,顾之何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为无法改变的事痛惜,后悔,哀叹,忧伤,可以说是古今中外聪明人的共同的生存智慧。

我们都经历过某种重要或心爱的东西失去的事情,其大都在我们的心理上投下阴影。究其原因,那就是我们并没有调整心态去面对失去,没有从心理上承认失去,总是沉湎于已经不存在的东西,没想到去创造新的东西。与其抱残守缺,不如就地放弃。普希金的诗中说:“一切都是暂时,一切都会消逝,让失去变得可爱。”失去不一定是损失,也可能是获得。有些人终日为过去的错误而悔恨,为过去的决策失误而惋惜,沉溺于过去的错误之中,是事业成功的一大障碍。它会斩断进取的锐角,磨钝智慧的锋芒,甚至愚蠢地得出这样的结论:“我过去失败了,下次恐怕就不行了”。因此,畏首畏尾,顾虑重重,很难取得事业的成功。

甑被打破,不可能恢复原状;牛奶被打翻,不可能重新装回杯中。任你哀叹,任你后悔,任你捶胸顿足呼天喊地,任你悔断肠子心疼肝疼胃疼,任你三天不吃饭五天不睡觉,也肯定不会改变这个已经板上钉钉的事实。聪明的做法,就是按照孟敏的做法去做,这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辛弃疾在一首词中写道:“叹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是的,在生活中,不可能事事顺心,万事如意。下岗,被精简,被老板炒了鱿鱼,不如意;落选,被降职,被顶头上司冷落,不如意;评副高职称少了一票,送学术刊物的论文泥牛入海,不如意;经商亏本,工厂赔钱,路上被窃,也不如意……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一旦遇到这样的事该怎么办,想想《甑已摔破,顾之何益》,想想“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想想人家的生存智慧,对自己肯定会大有裨益的。

在当代社会,更应具有这样的生存智慧,因为在激烈的竞争中,我们手中的“甑”随时可被他人打破,杯中的牛奶也可能被打翻。遇到这样不如意的事,不哭天抹泪,不怨天尤人,不消沉颓唐,不心灰意懒;记取教训,挺直腰杆,义无反顾,径直向前。生活中,这样的人,才能出人头地,才能成为强者,才能事业有成,才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才会有鲜花美酒的陪伴。

既然事情已经过去,就不要再耿耿于怀。调整好心态,勇敢地面对现在和未来。要知道,悔恨过去,只会损害眼前的生活。不要让“打翻的牛奶”潮湿了我们的心情,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我们没有理由因为这件事而拒绝这一天的生活,相反我们应该将这天的生活过得平静而恳挚,这样才会有丰盈的过去,也才能开创未来。

“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这句话包含了丰富深刻的哲理,过去的已经过去,历史就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不能重新开始,不能从头改写,为过去哀伤,为过去遗憾,除了劳心费神,分散精力,没有一点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