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怎样管理有问题的员工
15172500000026

第26章 管理性格孤僻型员工的一般技巧

性格孤僻的员工虽然通常个性脆弱,但却拥有其他人所不能拥有的独特技能。他偶尔提出的一些很聪明的想法,或展示其极富创意的工作成果,会让你目瞪口呆。我们在工作中常常会遇到这样让人又爱又恨的人。管理这样的问题员工,管理者们要注意一定的技巧性:

首先,管理者不要有先入为主的想法,认为这样的员工很难相处。

孤僻型员工多属于自我型人格,他们对个人的内在思想世界很留恋,所以他们容易走神。他们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对人很敏感,他们能够清楚地识别虚伪与真诚,所以只要你真诚地与他们相处,他们也并不会拒人于千里之外。

当然,一旦放下他们很难相处的这种思想包袱,你也就能够以轻松的情绪,真诚的心态去与他们交往了。

其次,要对他们施以温暖。

友谊的温暖永远都是消融心灵冰霜的最好工具。管理者应该在学习、工作、生活的细节上给他们多一些实实在在的帮助,尤其是在他遇到了自身难以克服的困难时。

友谊的温暖永远都是消融心灵冰霜的最好工具。管理者应该在学习、工作、生活的细节上给他们多一些实实在在的帮助,尤其是在他遇到了自身难以克服的困难时。

任何时候都不要流露出对他们的表现漠不关心的神色,你要像对待其他员工一样来对待他们。当他们对你的招呼视而不见时,当他们不给你面子拒绝邀请时,你千万不要暴跳如雷。作为一名高瞻远瞩的管理者,宽容、耐心是必须的品格。当你因为自己的虚荣、自己的面子,把这些对你视而不见的员工划在员工活动之外,并从心里抹煞他们的工作成绩时,其他的员工就会在心里给你重新打分了,虽然平时他们也不喜欢这些孤僻的同事。

其三,你一定要指出他们的成绩,对他们的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

孤僻型员工内向而敏感。他们极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在工作中,一旦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他们往往会选择逃避。他们喜欢研究别人对自己的态度、评论,从而了解自己,借助于外界的眼光来重新认识自己。所以,他们很重视别人,尤其是领导者对自己的评价。作为领导者,如果能够给他们以正面的肯定,一定能够鼓励起他们应对困难的勇气。

当你因为自己的虚荣、自己的面子,把这些对你视而不见的员工划在员工活动之外,并从心里抹煞他们的工作成绩时,其他的员工就会在心里给你重新打分了,虽然平时他们也不喜欢这些孤僻的同事。

而且,这样不但可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也能打造你能容人的领导者形象。

其四,多与这些员工见面。

需要注意的是与他们交谈时的小技巧。性格孤僻型的员工一般不爱讲话,甚至是他非常关心的事情,他也不会主动开口。而一旦找他的关心点,他往往能够坦诚地讲出自己的看法。所以,管理者要找准他们的兴奋点。

但是,由于他们过度的敏感,他们会抓住谈话中的一些细枝末节胡乱猜疑。也许是一句非常普通的话,在他们那儿,却成了产生心理隔阂的源头。而且,产生隔阂的初始阶段又微妙得难以觉察,等到管理者发现时,所有的努力都已经枉然了。因此,谈话时要特别留神,措词、造句都要仔细斟酌。

团队协作并不意味着每个星期都要一起开会,或者员工每天都应该在一起工作。答案在于,一个人,不管他个性是否孤僻,要看他能不能适合这种业务模式,能不能起到他应该起到的作用。

其五,尝试建立一个缓冲区,不要过分显露你的热情。

他们通常喜欢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希望被打扰。如果你只是为了接近他,每天耐着性子,装出一副热情万分的样子,保证不会得到他的什么好脸色。尤其是当他们感觉到你是在为了某种目的而接近他们时,他们就会从心里认为你是一个十分虚伪的人,更加疏远你。

所以,作为一个聪明的管理者,你千万不要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傻事。平时,只要与他们保持一定的工作上的接触就可以了。如果你与他们发生了沟通上的障碍,你也可以借助于第三者,找一些较容易与他们接触的人,与这些难以向人敞开自己心扉的员工多交流,但不要去打扰他们。除非他们真正地遇到了自己不能解决的困难,否则你不要过分显露你的热情。

总之,管理过程当中,主管需要明确的是,这些员工是真的想独处。孤僻的人在团队中会觉得难受,他们也讲不清是什么原因。有些企业家非常看重团队协作,认为对一个组织而言,存在个性孤僻的人是绝对不行的。但是,团队协作并不意味着每个星期都要一起开会,或者员工每天都应该在一起工作。答案在于,一个人,不管他个性是否孤僻,要看他能不能适合这种业务模式,能不能起到他应该起到的作用。

其六,批评要注意技巧性。

“妙语精言,不以多为贵”。

“妙语精言,不以多为贵”。你在批评他们的过错时,经常要用听起来简单明了、浅显易懂,实际上含意深刻、耐人寻味的语言,使出现过错的下属经过思考,从中得到批评的信息,并很快醒悟,接受批评,改正过错,吸取教训,不断前进。

因为他们都心思敏感,自尊心很强,所以,你要采取无声斥责或者点到为止的批评法,这样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因为,人只要认识到自身的缺点,而上司对此不予理睬时,就会在心中产生受轻视之感,带着这种心情进行工作,心中不免常挂记这种过失与不安,并试图以努力工作之成绩去弥补这种损失。

建国初,周恩来批评水利电力部负责人的事情就采取了点到为止的批评法:

1959年,因水利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水利电力部在密云水库附近建立了一座水利展览馆。

周恩来同志听说后,就问水利电力部负责同志有没有这件事,当周恩来听说确有其事时,他摇摇头,只说了一句话:“没想到你们会做这样的事。”一石激起千层浪。周恩来同志这句言近旨远的话,不正是对有关负责同志的批评吗?所以当时有关负责同志就感到辜负了周恩来总理的一贯教导,内心非常沉痛。以后尽管检讨了这件事,并把水利展览馆移交给其他单位改作研究所。但是每当想起周恩来同志这句话,想起周恩来当时面带失望和痛心的神情,有关负责同志内心总是十分沉痛。他们表示决不忘周恩来总理的批评教育,一定要永葆艰苦朴素的革命本色。

但此方法并不适用于那种玩世不恭、麻木不仁者。

具体来说,我们应该针对孤僻型员工的不同表现,运用不同的管理方法:

1.管理不合群的员工

管理者应该认识到,不合群不见得就是坏事,性格孤僻的员工们也有很多优点。

管理者应该认识到,不合群不见得就是坏事,性格孤僻的员工们也有很多优点。比如,他们独立工作时可以干得很好,乐于从事具体细致的工作,并且一般都能够搞好长期的工作,这些都是他们性格中的积极因素,所以你要尽可能发挥他们的长处,这样就能够使团队中的其他成员充分认识并欣赏到他们的才智,进而更好地接纳他们、包容他们。

所以,管理不合群的员工,管理者应该调整工作方法去适应他们。要知道,如果强迫他们面对公众,只会使他们更加排斥、抗拒,更加自我封闭。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改变别人的性格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事,这不是一个管理者能够胜任的工作。对于管理者来说,学会尊重他们的个性空间,不强迫他们做不愿意做的事,你会发现情况正慢慢地向好的方向发展。

对于管理者来说,学会尊重他们的个性空间,不强迫他们做不愿意做的事,你会发现情况正慢慢地向好的方向发展。

其次,你不妨将经常要进行的面谈用内线电话交谈来代替。很显然,和面对面的谈话相比,不合群的人更乐于选择电话方式交谈,这样,他们会感觉更自然、更随意。

有些领导喜欢用以毒攻毒的办法来管理不合群的员工,孤立、冷落这些不合群的员工,以刺激他们投入到集体的怀抱。这种方法对大多数人也许很管用,但是对于这类习惯寂寞的人来说,往往适得其反,只会逼他们更加沉溺于个人的世界。

2.管理爱神游的员工

对于爱神游的员工,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设法保持其注意力的集中。比如,分配给他们工作,并让他们与其他人共同完成,并使他们保持清醒的状态。

当然,你在下达任务时也要使他保持清醒的状态。这时,你可以直接对他说:“你听到我对你说什么了吗?你能重复一遍吗?”或者说:“你没注意听,我心里很不舒服,你应当集中精力弄明白和你进行的交流。”你也可以采取预式的措施,在谈话之前把自己的要求委婉地说出来,如“你以前听我的话总不大明白,现在认真听一下我的建议好吗?”如果他的态度实在很不好,你也可以这样警告他:“你如果不专注地听别人讲话,是很难与别人接近的。”

厌恶单调乏味的工作往往是他们爱神游的根本原因,所以在日常工作中,你要尽量避免将此种工作交给他们来完成。

要注意的是,厌恶单调乏味的工作往往是他们爱神游的根本原因,所以在日常工作中,你要尽量避免将此种工作交给他们来完成。

如果他们爱神游是因为不愿在公司工作了,所以抵触,那么就不要再浪费时间和精力了,显然,这已经不是管理者或者公司的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还是让他离开吧。

3.管理过分敏感的员工

对这些敏感的下属,你还是小心翼翼为妙。同他们打交道时,要注意批评的力度,并尽量减轻给他们造成的压力。

首先,你绝对不要当着其他人的面用严厉的言辞批评他们,那样会令他们感觉受到了严重的侮辱,丢尽了面子。

其次,到了必须批评的时候,你一定要确保你的批评是客观的、具体的、用词准确的,并且要清楚地表明你的批评只是针对具体的某件事而已。你要尽量避免使用笼统概括性的话语。像“最近你的表现可有点差劲呀”这样的话,应该具体到“这个月你迟到了三次,这可不太好”。

到了必须批评的时候,你一定要确保你的批评是客观的、具体的、用词准确的,并且要清楚地表明你的批评只是针对具体的某件事而已。

对这种人的批评可采取不露锋芒法。先承认自己有错,再批评他的缺点,可对他说,“这件事你办得不对,以后要注意了,不过我年轻时也不行,经验少,出过问题,你比我那时强多了。”谦虚的态度,容易使对方消除抵触情绪,易于接受批评。

你的批评应该是刚柔并举的,即批评和表扬相结合。正像美国著名企业家玛丽·凯·阿什在《用人之道》一书中所说的:“决不可只批评不表扬,这是我严格遵循的一个原则。你无论批评什么事情,都必须找点值得表扬的事情留在批评前和批评后说。这叫做‘先表扬,后批评,再表扬’。”当然这种做法不是绝对的,有时可以先批评后表扬,或者先表扬后批评。有批评,也有表扬,这样他们对你的批评就容易接受了。

另外,你可以采用反弹琵琶的批评方法。

反弹琵琶是敦煌壁画上的艺术形象,操琴者一反正常的弹琴方式,造形令人叹为观止。把反弹琵琶的艺术构思,引申到领导者对下属的批评方法上来,是指领导者知道下属的过错但不提出批评,而是充分肯定或表扬下属的长处和成绩,对下属进行激励,使下属自我反省,进而认识过错,改正过错。

把反弹琵琶的艺术构思,引申到领导者对下属的批评方法上来,是指领导者知道下属的过错但不提出批评,而是充分肯定或表扬下属的长处和成绩,对下属进行激励,使下属自我反省,进而认识过错,改正过错。

在一般情况下,当下属工作中出现过错时,领导者要及时进行批评。所以下属普遍的心理活动是:一旦出现过错,就等着挨领导者的批评。领导者不批评下属,下属心里反而不安宁。当受到领导者的批评之后,心里的包袱也就放下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仿佛下属出现过错,挨了领导者的批评,就一对一扯平了。然而从逆向思维来讲,对有些出现过错的下属,完全可以不用批评,而是通过表扬其本人或他人的优点特别是和其过错相对立的优点,可以促使其扪心自问,主动自我反省,很快认识过错,改正过错,从而收到批评的效果。这种“反弹琵琶”的批评是一种高超的批评艺术。

当然,你更应该帮助这群敏感的员工建立自信心。在为这种人指出不足时应同时指出他们做的好的地方,让他们能够在接受批评的同时得到鼓励。比如,你可以说:“虽然你的企划案没能按时完成,不过,做得还真是挺完备的。”

当然,以上方法只是对一般对象而言,对错误严重、执迷不悟者,对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屡教不改者,则应另当别论。

4.管理喜欢保持缄默的员工

有些人为了活跃气氛,打破沉默局面,故意在喜欢保持缄默的“闷葫芦”员工前没话找话说。其实,这样做的效果往往并不见得好。对于沉默寡言的人来说,他们之所以这样只是因为喜欢安静。在这种情况下,你应该尊重对方,不要去打破对方的心境,让其保持一种自我的存在方式。你如果没话找话说,想方设法让对方开口,只能引起对方的反感和厌恶。

但在工作当中,管理者让“闷葫芦”型员工开口有些时候又是必须的,这时就应该掌握一些技巧:

管理喜欢保持缄默的员工,用信息反馈法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办法。

管理喜欢保持缄默的员工,用信息反馈法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办法。

首先,你尽可能多地、具体地向他们提问,以此来迫使他们不得不多开口说话。比如,你说:“这份报告大约需要1万字,我一个星期后需要,你能把它赶出来吗?”

提问时,也要注意技巧。你要尽量使用开放式的提问,也就是那些不是仅用“是”或者“不是”就可以回答的问题。这样也可以促使那些沉默寡言的人与你进行更多的交流。

而一旦提出一个问题之后,你就应该给对方留下一定的回答问题的时间。不必担心这样做有什么不妥之处,因为他们总是觉得先开口讲话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所以你必须要使用技巧迫使他们开口。

任何时候对孤僻型员工的表现都不要流露出漠不关心的神色,你要像对待其他员工一样来对待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