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快乐七步走
15174400000011

第11章 人人需要快乐

我们起早贪黑、废寝忘食、殚精竭虑、尽施才智、拼搏奋斗所追求的一切——财富、权力、地位、荣耀、情爱、健康,最终的目的只是快乐——让人生快乐。因此,智者哲人说:

“你跨越千山万水,只为寻找快乐。”(贺瑞斯)

“你所追寻的主要物件之一是快乐。”(戴尔·卡耐基)

“问人们他们最想从生命中获得什么,你最常得到的答案将会是:‘我只要快乐’。”(杰克森)

“有一个地方,那是快乐老家……我所有的一切都只为找到它,我生命的一切都只为拥有它,快乐是永远的家。”(浮克)

古今中外,没有任何人会拒绝快乐,没有任何人不渴望快乐。

古往今来,人人都在追寻快乐,人人都希望快乐。

人人需要快乐。

快乐来自全心投入的工作中,来自和乐融融的家中,快乐来自真正的参与,接受挑战,心甘情愿地付出,而并非迫不得已。无论你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你都需要快乐,因为你是一个人,不是一棵树!

由于多年来,一位畅销书作家一直有随手记录心情的习惯,因此兴之所至,总可以在抽取笔记本中,阅读到自己尘封已久的故事。

有一段文字,她如此记述:如期收到K的来信,雀跃的我把信小心翼翼地收在随身的书包里,我不想提早拆阅,也不想太早知道内容,我要的是一种期待的喜悦,一种揭晓的美感。这次他将告诉我什么?会不会是延续上回的文学讨论?还是字里行间将透露着思念?或是他明确地写着:我爱你,我想见你,时间是……。

黄昏时刻,我一个人躲到校园的一个角落,在面对淡水河、观音山的凉亭里,我呼吸急促、双手微颤地,终于轻巧地拆开了信角,K熟悉又具性格的字迹立刻跳入眼中,可是,一刹那之间,我的泪水决堤而出。

“K在信里写着:‘……你我本是不同的轨道,只是偶然地交会片刻,如今,我将要远行,希望得到你的祝福!’”

泛黄的笔记本内,居然收藏着一个当年令她痛不欲生的失恋情事。记得当时,我每天放“Massachusetts”这首定情曲,一遍又一遍地放,就是恨不得把自己的伤挖得更深一点,把自己的痛抠得更多一点,总要到泪水干了又湿,湿了又干之后,才在拥抱软枫的抚慰中沉沉睡去。

如今,翻阅着当年的情伤事件,不经意地,这位作家发出了哑然失笑的声音,究竟是觉得当年的行径幼稚可笑?还是觉得深情得难能可爱?

仔细推敲了一下,她终于明白——这应该是“春梦了无痕”之后的释然吧!

另外,在一本尚未泛黄的笔记本中,她也看到一段失意的记载:

刚离开杂志社,一个人坐在距离不远的咖啡屋里,想不去看这家杂志社,眼神却不时随着咖啡的香味飘过去,我就像静夜中的猫儿,窥伺着、等候着,同时也愤怒着……

“这个令我尊敬的总编辑,竟如此这般地耍我?如果他不想用我,为何不明讲?为何在约好的时间‘临时有事’离去?当时我们不是谈得很好,显然就要重用我了吗?”

当时我正在寻找工作,失业的恐慌让我仿佛跌入水中的蚂蚁,四处寻找上岸的机会,哪怕是一片枯叶、一枝枯木都好;终于在报纸上的招聘启事里,我看到一家知名的杂志社正在招聘主编,以她曾经担任报社副刊主编和电视刊物主编的资历,应该胜任有余。于是在投递应征信函后,果然得到了面谈的机会。

她见到的是一位温文儒雅、令人敬重的总编辑男士,他首先表达了欣赏和诚意,并让她把企划书带去。

没想到,隔天作家把花了心血拟定的企划书带去时,却是一张便条等候着她。

“因为临时有事……。”

她在没有心理准备,甚至可以说是失望透顶的情绪下,把企划书留在总编辑的桌上,然后捏着那张便条纸,怅怅然地离去。

一脚踏出杂志社门口,屋外的夏日烈阳立刻把她灼热了,也把年轻沸腾的心越灼越愤怒,就在情绪难以平复之际,她见附近有一家咖啡屋,立刻一头钻进去。屋内的凉意慢慢冷却了我的不满,她也在笔记本上留下了一段心路历程。

事后,总编辑并没有任何回应,对于她所留下的企划书也没有谢意,而这件令她当时气愤难堪的事,数年后的今天回想起来,也是哑然失笑,一点遗憾也没有!

所以,如果当时的伤痛往事,都能在记忆的角落失去了色彩,那么,生命的此时此刻就是碰到再多的打击,又何必太颓然自弃,何不让自己日子好过一点?何不让自己洒脱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