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快乐七步走
15174400000015

第15章 快乐可以创造幸福

如果我们问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如果我们问天下的人,最需要的是什么?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回答两个字“幸福”。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快乐。

快乐是检验幸福的标准。

快乐是实现幸福的标准。

曾经有位年轻小姐倾诉她的不快乐,原因是她发现爸妈相处不好,成天争执,看到爸妈不快乐,所以,她也不快乐了。

另外一位是儿子念小学四年级的妈妈,她说:“孩子在学校人际关系不好,成天不快乐,所以,我也跟着不快乐了。”

这两位女性对“快乐”的说法,都是典型的“为他人而活”的情形。也就是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家庭,常不知不觉教育了我们:“你要为别人有没有快乐而负责。”

像前述年轻小姐,她的父母从她有记忆以来,常向她诉苦,同时要她劝告对方;如果没处理好,爸妈又责怪她没有心力。也就是在这种从小无能为力解决大人问题,又心怀内疚的成长过程,使她愁容满面。

当老师提供她另一种想法:“爸妈是成年人,他们快不快乐是他们自己要努力去学习和改进的地方,那不是你的责任。”刹时之间,这位释放重担的年轻小姐,脸上绽放了愉悦的笑容。

至于,担心儿子不快乐,连带让自己不快乐的妈妈,她需要跨越的是“不要自责”的心理障碍。儿子要学习的,不是看到大人和他一起掉入情绪泥淖,而是要看到大人为他提供一面好镜子,让他学习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建立拥有自得其乐渠道的人生态度。

虽然幸福对于我们这一代来说内涵可能较为复杂,问题的本质却和以往任何时候一样,没有改变。

当老婆提高嗓音提醒他:“我——不——是——你——的——妈妈!”

突然之间,这位男士怔住了。他问老婆:“为什么你会这样说?”

“因为上回妈妈来家里住的时候,你也是这样对她大声小声地吼。我看得出来,你的妈妈对你很没有耐心,每次不等你讲完话,她就急着离开,难怪你那么生气,可是我不是她,我是你的老婆,有什么事,我都很愿意和你沟通,所以请你不要再用那种方式来对待我。”

男士从来没有想到自己竟然带着童年时代的怒气和老婆相处,他也才想到——这么多年来自己一直不快乐的原因,可能和妈妈有关联。在深思之后,这位男士决定邀妈妈再到家中小住,他要看清楚自己和妈妈的相处模式。

果然,当他和妈妈讲话时,他发现妈妈总是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完之后,就示意要回房休息。

“可是我的话还没讲出来呀!”这回,做儿子的他鼓足勇气,大声地争取回应的机会。他又说:“谈话是两个人一来一往地说才算,如果你说过了而不让我说,这样只是在命令,或是交待事情。”

“好吧!你想说什么呢?”多年来,妈妈终于注意到儿子的需要,而愿意倾听。

快乐,是在人际互动中有了被尊重的回应。如果不是老婆的提醒,这位男十可能还要生活童年不满的情绪当中,继续“找错对象”(老婆)来发泄怒气。

你一天快乐,你一天就是幸福的人

你一年快乐,你一年就是幸福的人

你一生快乐,你一生就是幸福的人

一位妈妈自认是孩子使她压力重重。因为孩子动作慢吞吞,所以写功课要催,洗澡要催,上床睡醒时,看到孩子的生活起居,包括作业、考试,是百分之百的全自动。

为什么这位妈妈会用如此“高标准”要求孩子?究竟是她自己的因素?还是谁影响了这个标准?

在追索压力来源时,她恍然大悟,原来给她压力的不是孩子,而是丈夫。

她的丈夫常指责她没有把孩子教好,整个家乱七八糟的。为了减少丈夫的责备,也为了营造家庭的美好气氛,更重要的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尽心尽力在教养孩子,于是……

她变得有点紧张兮兮,尤其在丈夫下班快进家门前,她会要求孩子把客厅收拾好,把澡洗好,把功课写好……,在不断地叮咛和催促下,整个家是鸡飞狗跳。

等到丈夫进门时,看起来全家是若无其事,各就各位,然而事实上,孩子气嘟着嘴,太太是淌着冷汗,暗中喘气。

这位年轻的妈妈动机何在?一定不是要想将家里弄成现在这个样子吧!懂得幸福、快乐的人,会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会以愉悦的心情面对家人。幸福属于快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