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快乐七步走
15174400000028

第28章 培养快乐的心态

你是否快乐,在很大程度上由心态来决定。

如果你用乐观而不是悲观的,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正面的而不是负面的,向上的而不是退缩的,创造的而不是现状的,光明的而不是灰暗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中的人、事、物,你就会拥有快乐。

我们不能改变世界,我们却可改变自己。我们不能改变事件,我们却可改变态度。当我们改变了自己改变了态度时,我们就会看到,一扇门关上了,无数门打开了。许多人失业后,发现这是自己人生的重大转折点,是新的人生的开始,新的机遇给予了自己去选择,新的事业等待自己去开创,新的生活在向自己招手,态度的力量不仅使许多人重拾快乐,而且赢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任何困难和压力,悲剧和不幸,都可以在积极的态度的一面里,找到或创造出积极的结果。

面对某件事情,我们的态度极其重要。摩理斯·梅特林克曾说:无惧地看着生命;接受自然的法律,不要温驯地退缩,但要做她的孩子,敢于搜寻和发问;在我们灵魂中保有平静和信心……

你是不是发现,有些时候,当你在高速公路上飞奔着,好像每个人都想撞死你?只要你带着一肚子气离开家,别的驾驶员就似乎在找你的麻烦!如果你下班的时候满脸不高兴,连地铁上的乘客都欺负你。反过来说,当你堕入爱河,世界也仿佛完全变了样!

世界就像一面镜子,把你的内在感觉完全反映到外表。因此,仅仅改变外在环境是不可能改变生活的。如果你觉得街上的人不友善,即使改走别的街道也没有用!如果同事不尊重你,换工作也不能解决问题。

大多数人对事情的了解都是本末倒置。例如:“如果你不喜欢工作,就换工作吧;如果不喜欢老婆,就换个老婆。”有时候,换工作或换老婆是必要的,但是如果你自己不改进,同样的情况还是会一再重演。

杰勒德·科菲上尉在北越当了7年战俘。他回想起自己态度的转变时说:“起初,我祈求上帝改变我的处境——上帝啊!让我回到被俘前的最后5分钟,我一定会飞到别的地方……上帝啊!请让美国打赢这场仗,赶快释放我回去。”

“随着时间的流逝,”他说:“我所祈祷的内容改变了……我希望自己变得更好,不但可以忍受牢狱生活,而且可以从战俘经验中获益。”也就是说,他的祈祷从“改变我的环境”到变成“改变我”。他发现了一个基本原则,从那时起,他开始从自己的处境中找到生活的意义。

不论我们身在何处,原因都是因为我们还有需要学习的课题。这是为什么我们要在那儿的原因!祈求上帝改变处境是不合理的。除非我们已经改变,否则我们还是需要身处其中!

如果玛丽觉得婚姻生活很痛苦,“她”必须改变。玛丽说“上帝,只要改变我老公,我一定会很快乐!”错了!弗雷德根本就讨厌玛丽,不愿意改变。玛丽终于和弗雷德离了婚,第二年她又祈祷:“上帝啊!只要能改变查克……”

如果我们说:“上帝啊!请改变我的处境,免得我花费心思改变自己。”这表示我们还是不明白问题所在。我们应该说:“改变我,改变我对这件事的想法吧。”一旦改变想法,处境也会随之改变。

这种说法是不是看起来有点“新潮”、好笑呢?想想物理学上的例子:300年前,牛顿宣称宇宙万物都有确定不变的本质。但是今天的量子物理学以及海森伯格的不确定原则,却提出完全不同的说法。也就是说,物体的本质是被它的观察者改变了!

这对你的日常生活又有什么意义呢?物理学印证了大圣先贤主张的理论,就是无论物体或处境,都会随着观察者改变。改变思考方式,生活就会随之改变。改变你的生活是“内在”的事,你不必受其他人牵制。只要你变动,世界也会变动。你改变了,与你生活相关的其他人也会随之改变——否则就会被新人取代。别人帮助你学习人生课题,而你也在协助别人学习他们的课题。

你是否曾经生病卧床几个星期?病愈之后第一次走出户外,看到蓝天、白云、绿草,是否会觉得心情豁然开朗呢?5年不见的老朋友再度重逢,是否会感到喜出望外呢?生命突然变得鲜活了,不是因为世界改变,而是我们自己改变了。快乐来自崭新的视野。

快乐不是因为你开始了某样新的东西,而是因为你舍弃了一些东西——那些对你无益的思想。如果你经常挑剔别人的缺点:她太胖了、他鼻子太大、她总是搬弄是非,就会妨碍自己心灵获得平静。当然,这可能会给你一种优越的感觉,但是,你也只不过是告诉自己,这个世界和世界上的人不够好而已。

如果你选择接纳别人,照单全收,你对世界以及自己在世上的定位就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那是一个很大的解脱。

怎样才能做到呢?你当然会有比较喜欢相处的人,但是也不必觉得其他人都“不好”。你对自己的情形也有偏好,但是你不会把所有的事都分成“对”或“错”。你明白自己最终的目的是要获得心灵平静,所以,你决定以不同的角度去看事情。

弗雷德说:“可是,我从小就被家里人灌输用负面的眼光去看事情。”这不成问题。一个人成熟之后,就会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负责。弗雷德,你现在已经可以主宰自己的脑袋,你一定能够改变它。

从身边的人中找寻“美”,你也会发现自己更多的内在美。你所看到的别人,不是他们自己,而是你自己的反映。你对世界的体验,其实是你对自己的体验。如果你不喜欢自己所看到的事物,责怪镜子是没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