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快乐七步走
15174400000029

第29章 养快乐的习惯

一个忧郁的人,是因为习惯了忧郁,所以总是忧郁。如杞人忧天——杞人就是习惯了忧郁的人,忧郁的人凡事忧郁。

一个快乐的人,是因为习惯了快乐,所以总是快乐。如有的人总是乐呵呵,这是习惯了快乐的人,快乐的人凡事快乐。

快乐是一种习惯,忧郁也是一种习惯。快乐的好习惯可以建立,忧郁的坏习惯可以改掉。改掉忧郁的坏习惯,从建立培养快乐的好习惯开始。快乐的好习惯建立之日,就是忧郁的坏习惯改掉之时。

建立养成快乐的习惯,虽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只要坚持下去就可以达到目标。这就是遵循快乐之道,快乐法则,在潜意识里经常暗示提示自己,在显意识中一点一滴做起。久而久之,习惯的巨大力量主导了你的思维、情绪和行为,就会从一个有忧郁习惯的人,转变成有快乐习惯的人。

习惯成自然,养成快乐的习惯,快乐就成了自然。所以说,一个快乐的人他习惯于快乐,所以他快乐。所他总是快乐。

快乐是一种习惯,习惯成了自然,你的快乐就会到永远。

一位女士因为坐月子,需要人手帮忙,这时候母亲来了,可是母亲的来临并没有让她得到彻底休息,反而弄得她神经紧张。

有一回,娃娃哭了,她正在厨房清理奶瓶,母亲早已抢先一步抱起娃娃,然后说:“你看,孩子在哭,你也不会赶快来。”

听到这些话,她突然觉得头晕目眩,不由自主地转身就要走回厨房。就在转身之际,她想起从小只要被母亲责备,她就是咬紧唇边,一言不发地转身回卧室。如今,已经长大成人的她,哪能继续压抑自己呢?

当下,她鼓起勇气,走向母亲,伸出双手,然后说:“来,妈,娃娃给我,她刚喝过牛奶也换过尿布,应该没什么事,我会注意,有需要的时候,我会请您帮忙,请不要在孩子面前责怪我。”

另一位是面临联考压力的重考生,他很想搬离家里,因为只要稍事休息,看一点电视,父亲就嚷着:“整天只看电视!”如果趴在书桌闭目养神,母亲又把他叫起来:“你这样怎么考得上?”

有一天,你母亲又为了他正在客厅争吵,他一怒之下冲到客厅,本来要大声发汇,可是当他看到父母亲愣而惊吓的神情,他整个地瘫软在沙发上,然后泪流满面。最后,了慢慢地,一句一句地把心中的话说出来:“请不要再给我压力了,我知道你们为我好,可是这样管教我,根本让我透不过气,我很希望你们给我支持,对我说鼓励的话,相信我正在努力中……。”

有一位女士每到周末就开始头痛,她的先生常说:“每次要回妈妈家,你就装病。”她一听到更是生气——做先生的,怎么可以这样不体贴呢?

在“身心灵整合”课程中,她进入“压力探索”,才发现先生讲的话是有部分的道理,确实是每当婆婆打电话来催他们周末回去时,她就开始头部隐隐作痛。

事实上,她不是故意装病,但是每个周末都要“回婆家”的压力和“头痛”之间却有着微妙的关连。再细究之下,原来“回婆家”代表着在煮好几顿饭菜、要整理婆家的厨房;还有当公婆、先生、小叔和小姑一家人在客厅欢叙天伦之乐时,她插不上嘴,同时还要照顾五个奔来跑去的小朋友。

探索至此,她终于明白头痛的原因,她也做了个决定——看重自己心理和身体调养的需要,也看重小家庭夫妻、亲子单独相处的需要,必须当面和先生沟通“如何适量地回婆家”。

有一回,“身心灵整合”的课程里,难得地出现了一位祖母级的学员。将近七十岁的她,仍有心成长,她说:“我希望改善和媳妇的关系。”

原来过去曾经有一段时间,媳妇和她有说有笑,还常陪她逛街。可是近一年来,不街道为什么,媳妇竟然对她冷冷淡淡,让她摸不着边际,也觉得相处起来有压力。

为了让她有机会从多角度来了解媳妇的心态,每位学员都“角色扮演”为媳妇,来说出可能的内在声音。

有位说道:“妈妈,如果哪一顿饭你不回来吃,可否提前通知我,免得多煮了,我还要吃剩饭。”

有位说道:“不是我故意不理你,主要是最近我和先生相处有困难,所以心情不好。”

有位说道:“妈妈,你做人很好,只是不习惯表达谢意,这点让我觉得很汇气。”

还有多位学员也是从媳妇的立场说出了可能的误会。结合大家的说法,这位婆婆想通了,她说:“可能是有什么事让她不高兴,可是有什么方法让她把话说出来?”

模拟的“媳妇”叉开口了。

有的说:“妈妈,我是晚辈,有些事情我怕说了会得罪你,所以不敢说。”

有的说:“妈妈,其实有些事我已经提醒过你,只是你听不进去,所以我也不想再说了。”

另有一位说:“我是看你常心事重重,没有笑容,所以不想增加你的心于是负担。”

诚心诚意要成长的婆婆终于决定——回家以后要改善自己的态度,主动去和媳妇沟通,而不是闷在心里,等待媳妇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