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声律启蒙·弟子规
15183700000034

第34章 泛爱众而亲仁

“原文”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1〕。行高者,名自高〔2〕。人所重,非貌高〔3〕。才大者,望自大〔4〕;人所服,非言大〔5〕。

“注释”

〔1〕覆:覆盖。载:承载。

〔2〕行高:品行高尚。名:名望。

〔3〕重:敬重。貌高:相貌好。

〔4〕望:名望,声望。

〔5〕服:佩服。言大:说大话,吹嘘。

“译文”

对任何人都要关心爱护,因为大家生活在同一个蓝天下,同一块土地上。一个品行高尚的人,他的名望自然会高。人们所敬重的,并不是相貌的漂亮。有才能的人,声望自然会大。人们所佩服的,是真才实学,而不是只会说大话。

“赏析”

爱,是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要求。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拥有了爱,才显得世界是如此美好。这里所说的爱,不是那种狭义的爱,两个人之间的爱,情侣之间的爱,兄弟姐妹之间的爱,父母子女之间的爱,家庭成员之间的爱,而是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把自己对亲人的爱推广开来的博爱,因为我们共同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同一块大地上。一个人要想让世人敬仰,或者让后人给自己树立起一座丰碑,主要是由于两方面原因:一个是他的品德十分高尚,另一个是他的才学非常出众。两者占有其一便能赢得他人的尊重。长相出众,可能会赢得别人的喜欢,但不一定会赢得别人的敬重;夸夸其谈,大言不惭可能会暂时迷惑住一些人,但是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最终还是不能使别人信服自己。

“原文”

己有能,勿自私〔1〕;人有能,勿轻訾〔2〕。勿谄富,勿骄贫〔1〕;勿厌故,勿喜新〔2〕。人不闲,勿事搅〔1〕;人不安,勿话扰〔2〕。

“注释”

〔1〕能:才能,本领。

〔2〕訾:诋毁,非议。

〔3〕谄:谄媚,讨好。骄:轻视,看不起。

〔4〕故:旧的事物。

〔5〕事搅:用事情打搅。

〔6〕不安:情绪不定。

“译文”

自己有才能,不要自私自利只为自己谋利;别人有才能,不要心生嫉妒,轻视诋毁。不要看不起穷人,对他们傲慢无礼;对任何事物,都不要喜新厌旧。当别人很忙碌的时候,不要用事情去打搅他;当别人心情不安的时候,不要找他说话而打扰他。

“赏析”

在古代,人们十分讲究一脉相传,家庭祖传的特技、秘方都不对外传播,只是传给自己的儿子或孙子,甚至连女儿、孙女都不传授,因为她们毕竟是“外姓人”,早晚要出嫁的。古人最担心的是怕别人学会自家的祖传秘笈而使自己失去了挣钱的机会,“同行相轻”就是古代商业的一个弊端,在同一个行业当中,人们彼此相互轻视,都看不起对方的能力,即使对方比自己的方法有了很大的改善,也不愿意去虚心请教,拒绝别人的先进方法,这就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在人与人交往之中,一定要体现出自己的人格,对待富贵的人,不要阿谀奉承、奴颜婢膝,那样会让自己丧失自尊;对待贫困者也不要傲慢无礼,那样会显得自己缺乏修养;对待爱人更不要喜新而忘旧。在别人忙碌的时候,我们不要轻意去打搅他,在别人忧虑、烦躁的时候,我们不要扰乱他。

“原文”

人有短,切莫揭〔1〕;人有私,切莫说〔2〕,道人善,即是善〔3〕,人知之,愈思勉〔4〕。扬人恶,即是恶〔5〕;疾之甚,祸且作〔6〕。

“注释”

〔1〕短:缺点,短处。揭:揭开,揭穿。

〔2〕私:隐私,秘密。

〔3〕道:说,称道。

〔4〕愈:更加。勉:勉励。

〔5〕恶:短处,缺点。

〔6〕疾:憎恨。祸:灾祸,祸患。作:发生。

“译文”

发现别人的短处,不要随意揭穿;知道了别人的隐私,千万不要到处乱说。称赞别人的美德,本身就是一种美德。别人知道你这样赞扬他,就会更加勉励自己。宣扬别人的短处,就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别人知道你在揭他的短,就会憎恨你,你就会因此而招致祸端。

“赏析”

人和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矛盾的集合体,人若生存,必须要融入社会,希望别人能了解自己,同时又害怕别人对自己太过于了解,使自己一点隐私都没有。隐私,是每个人都具有的权力,这个权力赋予我们可以对自己不想让别人知道的事情进行保密,如果别人用各种手段获得了某人的隐私,那将对某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伤害,心灵上的创伤也许一辈子都不能恢复,所以对别人的短处,千万不要去揭发。

对别人的隐私,切莫到处张扬,看到别人做了一件善事,就是别人没有要求,自己也要尽量地扩大宣传,让别人和自己都从中得到勉励。这就相当于自己也做了一件善事。对于别人做了恶事,自己不上前进行劝阻,反而推波助澜,唯恐天下不乱,让恶习来扰乱社会,破坏他人的名誉和生活,这就相当于自己也做了一件恶事,你也将受到别人的怨恨,如果这种怨恨到了极点,灾祸必然会降临到你的头上。所以弘善抑恶,这才是我们对待善行和恶行的态度和方法。

“原文”

善相劝,德皆建〔1〕;过不规,道两亏〔2〕。凡取与,贵分晓〔3〕;与宜多,取宜少〔4〕。将加人,先问己〔5〕;己不欲,即速已〔6〕。恩欲报,怨欲忘〔7〕;报怨短,报恩长。

“注释”

〔1〕劝:劝说,规劝。德:品德。

〔2〕过:过失,过错。亏:损失,损坏。

〔3〕取:取得。与:给予。分晓:清楚,明白。

〔4〕宜:应该。

〔5〕加:施及。

〔6〕欲:想,愿意。速:快,立即。已:停止。

〔7〕恩:恩惠。欲:将要,这里是要、应该的意思。报:报答。怨:怨恨。

“译文”

互相勉励行善,双方的德行就都建立起来了。如果看到对方的过错而不加以规劝,那么双方的道德都会有所亏损。无论是从别人手里得到东西,还是把东西给予别人,都要分得清清楚楚;给予别人的应该多些,索取别人的应该少些。准备要求别人去做的事,首先要问一问自己愿不愿意去做;如果自己都不愿意做的事,就应该立即停止。对别人的恩惠要记得报答,对别人的怨恨要慢慢忘记;怨恨不要记得太久,而恩情则要长久牢记,常思回报。

“赏析”

在使别人幸福美满的同时,自己也会得到幸福;对别人善意地进行规劝,不仅是一种美德,也是爱的一种表现。看见别人犯了错误,不加规劝,任其妄为,双方在道德修养上都是有损害的。我们以广博的心去关照别人之时,双方都会感到幸福美满,所以我们看到别人有好的行为的时候,我们也要加以鼓励,这就会使自己和别人的品德都有进步。对于索取和给予的东西,我们一定要分清,这些究竟是属于谁的东西。如果是给予,应能多给则多给,如果是索取,则能少则少。与人相处,最难得的是将心比心,设想自己如果处于别人的位置应该如何办,打算让别人去做某事,首先问一下自己愿不愿意做,如果自己都不想做的事,也不要让别人去做。报恩报德,更是人之常情。“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就是我们对报恩应持的态度,这种高尚的品德是值得我们赞美和提倡的,至于以怨报德,那完全是小人的行径,是一种卑劣的行为,必将受到全社会的谴责。

“原文”

待婢仆,身贵端〔1〕;虽贵端,慈而宽〔2〕。势服人,心不然〔3〕;理服人,方无言〔4〕。

“注释”

〔1〕待:对待。婢仆:婢女,仆人。身:自身。端:端正。

〔2〕慈而宽:仁慈而宽厚。

〔3〕势:势力,权势。服:使人顺从,服从。不然:不服,不以为是。

〔4〕理:道理。方:才。

“译文”

对待家里的婢女和仆人,重要的是自身的品行要端正;品行端正了,还要有仁慈而宽厚的胸怀。用势力去压服别人,别人只会口服而心不服。用道理去说服别人,别人才会口服心服,无话可说。

“赏析”

主仆关系,是封建社会中最常见的一种关系,类似于现在的雇佣关系。雇佣关系如果融洽,双方都会感到愉快,而且有利于工作的开展。而雇佣关系是否和睦、和谐,雇主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端庄、稳重、正直是作为主人所必须应该具有的,否则的话,将会失去作为主人的尊贵与尊严,使奴仆为非作歹、不怀好意而钻空子,使上下都遭到损失。“严至察则无徒”,如果作为主人太过严厉、苛刻,就会使奴仆产生畏惧之心,就造成了主仆之间的关系疏远。这将对于各个方面都有不利的影响。宽容一些,慈爱一些,势必使奴仆产生感激之情,他们会想方设法地进行感谢和报答,会更尽心尽力地帮助主人把家里的事情办好;若用势力来压人,人们终究会心里不服气,即使有时嘴里并不说什么,其实早已在内心起了嫉恨。所以只有用事实说话,用道理来服人,才能使人口服心服,无话可说。

“原文”

同是人,类不齐〔1〕,流俗众,仁者希〔2〕。果仁者,人多畏〔3〕。言不讳,色不媚〔4〕。能亲仁,无限好〔5〕;德日进,过日少〔6〕。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7〕。

“注释”

〔1〕类:品类,等级。

〔2〕流俗:指世间平庸的人。众:多。仁者:品德高尚的人。希:同“稀”,少。

〔3〕果:真正的。畏:敬畏。

〔4〕言不讳:说话直言不讳。色:脸色,态度。媚:谄媚,献媚。

〔5〕亲:亲近。

〔6〕德:品德。过:过错。

〔7〕小人:品质恶劣的人。进:靠近,包围。

“译文”

同样是人,但品行高低不同,流于世俗的平庸人多,而品德高尚的人却很稀少。真正品德高尚的人,人们对他都心怀敬畏,因为他说话直言不讳,态度不卑不亢,不故意向人谄媚。能够亲近品德高尚的人,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和有仁德的人在一起,自己的品德会一天比一天进步,过失也会日益减少。不亲近品行高尚的人,对自身有无限的害处。这样一来,小人就会乘机亲近你,什么事情都会变坏。

“赏析”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来说,由于接触的社会不同,生长的环境不同,所以他们在性格及行为方式上也不尽相同。但作为万物的一个种类,人们之间还是有许多共同点的,长期的共同生存使他们有了共同的习俗,这就注定了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而那些有高尚品行、超凡脱俗的人总是占少数的,他们是真正的仁者。一个真正的仁人,总是持有一颗仁爱之心,并且谦恭、宽容、诚信、刚强、果断、质朴,几乎集中了人类的所有美德,能够做到这一点是极其不容易的,它已经近乎成为了一种理想,成为人类追求的最高道德修养。人们见到他们,多怀有敬畏之心。仁者稀少,遇之不易,我们更应该珍惜与他们相处的机会,在这期间,你的道德每天都有所增长,犯错的机会就越来越少,最终也会受到世人的敬仰。相反,如果与小人长期相处,必然会受到小人的影响,对于你的为人和做事终究会贻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