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李宗吾传授的28堂生存智慧课
15185200000033

第33章 谦恭有礼,外圆内方

大凡行使厚黑之时,表面上,一定要糊上一层仁义道德,不能把厚黑赤裸裸地表现出来。不管你心里怎么想,起码表面上都要装装样子。外人看来,厚黑处世者好像有一种天生的本领,就是可以让形势按照自己的设想发展。其实他们真正的强项就在于,能够识大格局,谋大利益。

——李宗吾

世间如此浮躁,有的人狂妄自大,目中无人,老子天下第一,容不得不同意见;有的人老虎屁股摸不得,动不动就发飙;有的人自认为才高八斗,自恃清高,傲慢、不合群、性格孤僻;有的人滥竽充数,自诩满腹经纶,说的是天花乱坠,行的鸡鸣狗盗,实际上只不过是嘴尖皮厚腹中空的山间竹笋。当此形势,如果你做一个谦恭有礼之人,会怎样呢?当然比他们更加接近于成功。当然,厚黑学告诉你,谦恭有礼只是你的外在表现,你的内心也要向往争名逐利,不然,那不就成书呆子了。人们普遍认为一个真正博学多才的人,是谦虚不张狂,是谨慎不狂妄,是好学不吹嘘,是自信不张扬,是清高不傲慢,是谦卑不发飙。你何不谦恭一下,给他人留一个好印象。

谦恭有许多表现方式,比如忍耐、坚持、绵里藏针,比如难得糊涂、吃亏是福、大智若愚,比如有所为有所不为,比如不急功近利、不好大喜功,又比如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同的人对于谦恭有不同的认识和不同的解读,但归根结底,谦恭应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它能够帮助你在人际交往中如鱼得水,在工作中游刃有余。

刘邦就很懂得谦恭。他说:“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论稳定后方,安抚百姓,运送后需,我不如萧何;论集聚三军,攻必克,战必胜,我不如韩信……”刘邦在表面上虽然实力弱小,但他能屈能伸,善于用人,策略正确,善于纳谏,最终在垓下之战中彻底击败了“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成就了一番帝业。

唐太宗李世民亦然。他掌政之初,即招揽一批文人帮助他制定策略,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扫平群雄。他体会到必须集合众人的智慧才能成就大事。“房谋杜断”,房玄龄心思细腻但优柔寡断,而杜如晦气魄宽宏、眼光敏锐,唐太宗就是靠这批人才帮助作设计与决断。更重要者,他还有一名要臣——魏征。唐太宗的考核工作不仅做到考核他人,而且善用魏征来考核自己的得失,所以能造成“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

这些谦恭有礼之人是真的只为他人着想吗?当然不是,他们皆是外圆内方,在和气的外表之下是一颗追求自我成功的坚定之心。所以说,谦恭是一种方法论。所谓谦恭的方法,就是要设身处地的体会别人的感受,站在别人的立场及利益思考问题,当然,这不是方法的关键,关键在于在他人身上寻找契合点,寻找自我利益与他人利益的妥协点与交融点。

持此方法的好处在于谦恭不仅可以使人焕发出美丽的光彩,还可以使人看起来更加亲切、宽厚,甚至超凡脱俗,这就是谦恭的力量。谦恭的人最有人气,因为人们喜欢与谦卑的人相处。不要以为谦恭会让人瞧不起,恰恰相反,谦恭的人赢得他人更多的尊重。反而自吹自大之人才会受人鄙夷。

一农夫在田间农作,一秀才自视满腹经纶,便嘲笑农夫。农夫顺势从田地间拔出一枝稻穗,问秀才:“你看这田里的稻穗,都是弯腰弓背,为何独我手中这枝,高仰着头,不肯俯首。”秀才无言以对。农夫又说:“因为它肚子里是空的,又怕被人识破,故如此。”

现在有的人胸无点墨,却要充当学士;有的人官无作为,却要充当救星;有的人滥竽充数,却要充当大师;有的人贪污受贿,却自封清官。这些人难道不就像那空壳稻穗和稻田中稗子吗?《庄子·徐无鬼》云:“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就是告诫我们不要做那嘴尖皮厚腹中空的山间竹笋。职场之中,谦恭有礼对于一个白领甚至金领而言都尤其重要,不要以为你工作稳定,就可个性张扬,要记得,对别人谦恭实际上是在为自己铺路。

汉初的张良就是一名谦恭的“职业经理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张良始终把自己定位在“职业谋士”这个位置上,他居功而不自大,得到封赏而不贪多。在职位上他尊称刘邦为老板,在学识上刘邦尊称他为老师。张良最后功成身退,可谓是一位出色的职业经理人。可是像韩信等人就没有那么幸运,最终难逃被杀的厄运。天下初定后,张良多数时间称病不出,张良很清楚,权力这个东西就像一块蛋糕,你和老板分蛋糕,你要多了,老板自然就分少了。韩信居功自大,想再多得一块蛋糕,最后落得个“老虎嘴上拔须毛”的越位罪名,被吕后处死。

如果你能做到谦卑地出类拔萃,那说明你的厚黑学已经学得很好了。我们就要做到对内心目标的追求中竭尽所能达到出类拔萃的地步,但同时在自我心态、人际关系、社会兴趣这些人性的领域就要保持一种谦恭有礼的姿态。其实,只要用这样的两分法来评判目前社会上那些出类拔萃者,我们就很容易发现那些在人性上冷漠傲慢的成功者很容易遭受人们的冷眼,而那些在态度上表现出谦恭和爱心的成功者则得到人们加倍的尊敬和爱戴,并因此获得持续不断的成功。你难道不想成为后者吗?